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110-120(第5/18页)

了冻青煮水、人家在做每一件事之前,还都让那位苏娘子出来说道说道、人家白水村还拖了那么个好看又稀奇的车来、人家白水村说话办事儿咋都那么地道、周道。

    唉,羡慕……

    而与此同时,雪崩的另外一边、面向白川府城方向也已经同步在除雪疏障。

    实际上这雪灾比苏榛知道的严重多了。

    从山上崩塌下来的雪量,将山脚大片的山林彻底掩埋,无数粗壮的树木被连根拔起,横七竖八地散落在雪堆之中。

    原本通畅的道路早已不见踪迹,完全被厚达数丈的积雪所覆盖,且雪层结构复杂。上层的新雪松软易滑,中层夹杂着冰块与碎石,下层则因积压而变得坚硬如铁。

    如此灾情,自是要由今年才上任的年轻太守苑琅大人亲自带队救患。

    白川府的常规属吏仅有三十五人,苑琅仅留十人在府衙值守政务,其余二十五人全部抽调至清障现场。

    另外,还调来差役七十人、又请郡内驻军临时征调来二百余人、府城内民夫百余人、以及向府城内各大商贾世家借调仆役二百余人。

    总人数达到六百有余,算是颇为可观的人力集结,亦是苑琅上任以来的最大的一次救患之举措。

    但这次雪崩来势汹汹,受灾范围极广,府城通往外界的主道被大量积雪封堵,众多行商旅队、及周边村落百姓被困于山腰、山脚腹地之中。

    虽说清早就有一队差役进了山,此时应该早已跟靠山村、白水村的村民联络上了,但一日没有消息传出、就一日有可能出现被困之人断粮缺水、酷寒侵袭的灾难。

    若不及时救援,恐有性命之忧。

    唯有派人深入腹地,同时带去急需的物资,并详细勘察腹地受灾情况,以便后续制定更为精准有效的救患之计。

    派什么人去,就是重中之中。

    苑琅思忖一番,先命令县尉张泉挑二十名捕快和二十名受过一定训练、擅骑术的民壮。

    人数不能太多,否则行动不便,在雪崩地带更容易遭遇危险。

    捕快自是好挑,都是跟张泉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

    至于找民壮,就犯了难。

    毕竟民壮们跟着来清雪障是一回事、但骑马冒险进山,说难听的,这可能是要了命的差事了。

    “我可带人前去。”一道声音传至。

    苑琅循声望去,脸上露出一丝既欣慰又无奈的神情:我就知道你会去。

    与此同时,长虚山山腰雪崩现场。

    全体“抗灾”行动仍在继续,并一直持续到了天黑。

    乔里正也来了,又带了批柴火,以及还带了叶氏捐的二十块儿蜂窝煤。

    这昂贵的煤一拿出来,再次震惊到了众人、并又刺激到了靠山村人。

    虽说这煤长得稀奇古怪的,可它是石炭啊,金贵的石炭啊,这都舍得捐!

    所有人都知道白水村是个穷村,可穷归穷,这也太义气了!!!!

    行商跟车把式们在心里记住了这一粥一饭一柴一煤的恩。

    而且这蜂窝煤一拿来,可是派上了大用场。

    毕竟困在这里的人数太多,加水、热饭整日就没停过。

    而蜂窝煤体积小、点燃快、好移动,并且最重要的是燃烧时间相当的长,苏榛等女眷终于不用守着柴堆不停的点火、加柴了。

    没一会儿,方才还觉得这煤只是长得古怪的人纷纷看出了它的不同。

    不断的就有人上来问这煤是在哪儿弄的,价格几何。

    苏榛耐心回应众人的询问:“这蜂窝煤就是我家跟乔家一起做的,喏,就是前头使大力的那位乔大江。”

    说罢,还把身旁的春娘也推荐出来:“这位就是乔大江的夫人。”

    春娘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被称呼为“夫人”,脸上立刻通红发烫,好在天黑看不出来,但下意识就想往苏榛身后缩,被苏榛强行拉住,迫她必须跟自己并肩而立。

    苏榛继续说着:“制作它的工艺颇为讲究,原料的选取也甚是严苛。

    至于价钱,相较普通柴薪虽略高些许,但比石炭便宜,且优势却极为显著。诸位试想,如此一块小小的蜂窝煤,一经点燃便能持久燃烧,无需频繁照看。既节省人力,又可保温暖不间断。

    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其价值岂是那寻常柴炭可比?”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

    有几位行商模样的人凑在一起低声商议后,其中一人上前一步,恭敬地对苏榛说道:“苏娘子,我等皆是常年在外奔波之人,深知这寒冬赶路的艰辛与不易。

    今日见这蜂窝煤如此神奇,我等有意购置一些,一来可为自家商队日后远行储备,二来也想将其推广开来,使更多的旅人受益。不知苏娘子、或是乔夫人,可否告知这煤的售卖详情?”

    苏榛一边听他说、一边就在暗暗打量此人形貌及举止。

    他生就一副福相。脸盘圆润,浓眉之下,眼角微微上翘,眯成两条弯弯的缝,让人顿生亲切之感。鼻直口方,嘴唇饱满,下巴圆润,颌下蓄着一小撮山羊胡,修剪得整整齐齐。

    身形亦是中等偏高,头戴一顶玄色狐毛暖帽,身着一件深褐色的貂绒长袍,外披一件墨蓝色的披风,长靴的靴面上有着简单的纹理装饰,靴筒高及膝盖,既能抵御寒风,又显得颇为干练。

    等他说完,苏榛便笑意吟吟的看向春娘,示意她来答。

    春娘鼓起勇气,小声说了句:“比石炭便宜一文,每块儿只要十二文。我家做的大、用料也用最好的,一块儿能烧至少一个时辰呢,要是把火压小点儿,烧一个半时辰、甚至两个时辰也得。”

    她的话一说完,行商们心里立刻开始敲鼓了,是赚银子的鼓,有利可图、有大利!

    方才问话的商人立刻就要下订单。

    春娘愈发激动,刚要答应,手腕又被苏榛轻轻拉了下,她便立刻缩咽回了“好”字。

    苏榛解释着:“诸位不妨留下贵宝号名贴,当下蜂窝煤供馈之径未畅,产量亦寡,实难应众商之求。待乔夫人跟家人商议妥当,定会第一时间告知诸位。”

    行商人们虽有些许失望,但也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那位福相行商又说道:“既如此,那便有劳苏娘子、乔夫人费心了。我等皆是诚心想要合作,于这冰天雪地之中已见其不凡,日后若能推广开来,定能解许多劳作之困。”

    说罢,从皮袍的袖中取出两张精美的名刺,递与苏榛跟春娘,“这是我等商号的名帖,上面有详细联络之处。”

    苏榛认真看着,手中名刺并不像寻常行商用纸张制作,而是用了木片,倒是精美。最上面写了姓季名禾字实秋。

    中间写着丰镇、底下是季氏丰谷堂。

    原来是粮商。

    其他商人见状,也纷纷效仿,一时间,苏榛跟春娘手中便多了一沓名帖才算结束。

    待商人们都离去后,春娘才赶紧问:“榛娘,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