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130-140(第16/18页)

三天下来,几人陆陆续续执笔完成了十多个方案。等到晚上,兴盛湖的几个东家忙完,就会过来一起集议敲定。

    光是活动流程方案,前前后后都改了好几稿。

    从游人刚进场地咋引导,就设计了好几条不同的入场路线,根据预计客流量分流人群,避免开场就拥堵。

    到玩的过程中项目咋衔接,把各个游玩项目按照刺激程度、观赏类型、适合年龄段分类排序。

    再到最后走的时候咋疏散,结合场地出口位置、周边状况,规划了详细的疏散路线,还请赵海岳跟柳嫣去跟监镇打好招呼,这肯定得有几个衙役来帮忙的。

    应急预案更是不敢含糊,做了整整三个不同侧重的预案。

    主要是针对可能碰上的坏天气,比如暴雪、大风,要增设保暖帐篷,多储备炭火,让游人有暖和的地方躲避风雪。

    还得加固冰台、游乐设施等所有搭建物,检查绳索、支架是否牢固。

    针对倘若人流过多,除了入场分流,还在场地内关键节点设置疏导人员,实时监控各区域人数。

    万一有设施突然坏了、大到万一出事儿,人往哪儿跑、救援用的东西放哪儿,小到每个人该干啥、消息咋往外传,全考虑周全了。

    人员配置这块,也根据场地不同地方的用处和忙闲程度,仔仔细细算了要多少人,出了详细的人员分工表。

    分组搭配、分工清楚,各干各的活,才能保证又快又好的完成。

    宣传推广方案也费了不少心思。

    比如吉祥物的图案定稿、如何利用城中几个热门的茶馆、酒楼,让店小二帮忙散发写有活动信息的小传单;

    如何拜托常来的文人墨客在他们的诗会、文聚上提及这场嘉年华,分享活动的新奇之处,吸引文人雅士及其附庸风雅的追随者们;

    同时,开始派人往周边城镇的富户、商会投递制作精美的活动邀请函;

    邀请函附上活动亮点的详细介绍,激发他们携眷参加的兴致。

    甚至,如何安排画工绘制大幅精美海报,张贴于城门口、闹市、学堂等显眼之地,画面以山海奇景与冰雪盛境相融合,配上豪迈奔放的宣传语,抓住路人的眼球;

    开始雇佣一批能说会道的小厮,身着统一的喜庆服饰,手持传单穿梭于街头巷尾,向百姓们热情介绍活动,传单上除了基本信息,还印有一些趣味小谜题,吸引民众解谜并关注活动。

    招商方案同样细致入微,划分出了美食、手工艺品、游乐设施等不同的招商区域。

    对于美食招商,详细罗列了本地特色美食清单,吸引擅长此类美食制作的商家入驻,且承诺给予他们合理的摊位租金、优质的场地位置以及一定期限的免租期,以招揽人气;

    手工艺品招商方面,指明要征集以冰雪、山海为主题的各类手工制品,像用贝壳雕琢而成的山海神兽摆件、以琉璃、水晶制成的晶莹剔透的饰品等,相当于是给手艺人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确保他们的收益可观。只不过这部分招商会比较困难,白川府不算富裕的地方,琉璃是稀有品,多是从别国海运而来,价格昂贵,估计买的人不会多;

    游乐设施招商则列举了诸如大型的冰滑梯、雪圈滑道、冰撬、冰上龙舟等热门项目,规划出专门的场地;

    另外,如何与各方合作的协调方案也逐一写完。

    比如演艺方案,那位跟苑太守相熟的朝沐娘子,竟不是由盛重云出面、而是柳嫣去请的……

    这是什么情况?她俩不是都喜欢苑太守吗?

    可惜这么精彩动人的八卦苏榛也没时间细打听,只有当不知道吧。

    更为稀奇的是,整整三日盛重云都没再来,说是回白川府操持木工坊的事儿了。苏榛一听也是松了口气,毕竟她的“根”在村里,如今木工坊有重云盯着,那自然再好不过。

    第140章

    待三日后,所有文书工作终于弄完,苏榛简单收拾了下行李,又去了趟项家,取了玉娘这几日专门给她凑出来的二百斤一年份上好的黄酱,付清了三两银子。

    临走还被玉娘塞了整整一麻袋的兴盛湖土特产,有整条整条的冻鱼、晒好的鱼干虾干,而最让苏榛开心的是里头居然还有三十个拳头大小的鳆鱼,也就是现代的鲍鱼。

    鲍鱼!海产!穿来大宁还没吃过海产呢,更何况鲍鱼一直就是苏榛在现代的最爱。

    玉娘好奇的:“榛娘喜欢吃海味儿?那还不容易吗,兴盛湖再往北本就通外海,虽说码头不在我们这儿,但驾车也不过几个时辰。那边儿是长焦国,经常有行商过来倒腾海味儿、换咱们的盐、铁、糖、粮食回去。妹子你想吃些啥?我帮你留意着。”

    苏榛:“海味儿会不会很贵?”

    玉娘点点头、又摇摇头:“运到外府肯定是贵,而且也不太好运,但咱们这儿离得近还好。就拿这鳆鱼来说,活冻的、这种拳头大小的一斤有五、六只,眼下这季节约摸四、五十文左右,比猪肉贵、但比羊肉便宜不少。”

    一听这价格,苏榛也是松了口气,吃得起吃得起,“那若再有来卖鳆鱼的长焦行商,姐姐帮我买个五十斤左右,不要这么大的,要一斤约摸能称十个左右的那种。”

    时下也没有几头鲍的说法,苏榛只能按个数去说了。

    “成,我帮你留着,小的更便宜呢。”

    苏榛便摸钱袋子想留些订银,被玉娘按了手,一脸不悦,“妹子这是啥意思,我项家还垫不起这点儿铜板了?”

    苏榛无奈的笑了,便也就不争了。遂进屋跟项家几位长辈们告辞,这才坐上驴车出发。

    而寒酥毕竟身兼数职,就暂时留下。同时,苏榛也交待他办几件事,一是直接在兴盛湖找人完成折叠帐蓬的制作,就不必从白水村再往这儿拉了。

    二是在柳嫣客栈后院儿搭三个烤窖,年岁市集的时候做烤食用。

    其实柳嫣真是恨不得把苏榛也“扣押”下来,但她也明白白水村才是苏榛的“主战场”,兴盛湖留不住。

    更何况苏榛人虽没常驻,却带走了赵海岳提供的镖局信鸽,这下往来书函可就快捷了不少。

    她们做了约定,每日,柳嫣都会将兴盛湖这边筹备的进展、遇到的难题详细记录,绑在信鸽腿上放飞;

    苏榛收到后,也会即刻回信,给出精准的指导意见或是调配人力、物力的解决方案;

    遇到需要多方商议的大事,信鸽更是频繁往返,可让两地筹备工作得以紧密协同,稳步推进。

    总之,所有事儿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回程路上也不白走,苏榛进城去找了成树,想把成树也编进年岁市集的“专车”队伍中。

    成树一听每日能有固定三百文的收入,且还管吃管喝、能连续十五日,喜得眼泛泪花。

    而且苏榛同成树说的时候,也刻意没避着附近的其他车夫。

    其他车夫听了去,有胆大的就直接凑上前来询问,可还需要人手。

    需要,当然需要。

    众人立刻七嘴八舌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