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150-160(第16/18页)
日是把第一批成品运去兴盛湖的“大喜”日子。且驴车里的货车如何摆放最合理,都也是经过交易服务组的测算。
车里,先码了昨晚冻实的牛油底料作为基础重量,把两斤装和一斤装的盒子像搭建积木一样,一层一层地码放在五斤装的上头,确保每一层都摆放得平整、稳固。
并且还在每层之间也都铺上了稻草,能起到个缓冲和固定的作用,三辆车一共拉了两百七十斤底料;
每辆车的中层,分别搁了防水防油的天幕棚和防风挡幕五套、蛋卷桌月亮椅,一共拉走第一批十套;
每辆车厢的最顶层是放长虚山特产山珍。
山珍怕压怕挤,苏榛带着大伙儿在隔层铺了不少干草和碎布,周围空出来的空间也全部塞上零散的三蒸三晒的番薯干袋子和爆浆小豆腐盒子。且一边摆放,一边拿绳子把货物捆绑扎实。
最后小豆腐拉走二百斤、三蒸三晒的番薯干两百斤、特产山珍两百斤。
经过精心规划,三辆驴车都被塞得满满当当、共计一千余斤,再加上三辆驴车每车配随行两人,以及六人的随身行李,全加起来即不会超重、也不会浪费运力,更充份也考虑到了天寒路滑的风险。
考虑到今日是把第一批成品运去兴盛湖的“大喜”日子,乔里正觉得这一趟意义非凡,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思索一番后,他决定出发的时候还是做个简单的仪式,讨个好彩头。
跟苏榛一商量,她倒也觉得简单,便让李采往木工坊跑了一趟,寻了一挂开工的时候剩的鞭炮。
萧容跟白老汉领队,把三辆驴车排列整齐。
苏榛又单独拿了二斤牛油底料交给萧容,因他下山会途经行商客栈,这底料送给张掌柜尝个鲜,若是他吃着觉得好,便替苏榛留意行商当中有哪些能进货牛油的,她加工了再卖。
这倒是个好办法,毕竟行商客栈南来北往的哪儿的人都有,萧容应下了。
正聊着,鞭炮便取来了。
叶氏又进暖棚寻了艾草出来点燃,给苏榛拿着、绕着三辆驴车缓缓踱步,烟雾随之飘动,大概意思是驱掉晦气与不祥。
乔里正又接过丽娘递来的酒,朝着天空抛洒,口中念念有词:“苍天在上,今日我等运送货物前往兴盛湖,愿路途顺遂,诸事平安。”
随后苏榛又在每辆驴车的车轮旁各洒下一杯酒,寓意着车轮滚滚,一路畅通无阻。
全部做完,萧容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又引来了不少村民围观。
个个兴高采烈的,孟坨子还在喊,“萧爷,一路平安啊!”
萧容大声笑应,“兄弟们,咱定不负所托!”
后勤组的其他成员齐声应和。鞭炮声的余韵中,出发的六人各自上了车,白老汉是驾头车,扬起手中的鞭子,在空中高高一挥,“得咧,出发!”
第160章
苏榛上午把车队送走,下午的安排本是仍旧带着美食组继续忙活。
美食组毕竟是嘉年华里的重中之中,更何况卖的是吃进嘴里的东西,凡事马虎不得。
但方才她帮着装车的时候冒出个新想法,那便是天幕帐的数量太多、太密。
第一批都拉了十个走,到时候美食区场地到处是帐蓬杆跟风绳线的话,一是来往走动会不安全、有可能会绊倒游人,二是杆子立得太多了,也不美观,三是帐跟帐之间摆放的桌椅数量会十分有限,浪费空间。
思来想去,苏榛便先让丽娘带美食组先把昨儿的那批牛肠、牛肝跟牛心清洗出来,然后用桦树皮包上冷冻储存起来,留着去兴盛湖做。
她则跟符秀才往木工坊跑了一趟,找庄伯商量事儿。
木工坊开工虽没两天,但里头的匠人们都是熟手,大伙儿心劲儿又足,干的热火朝天的。
甚至也不止盛家匠人团队,杜青柏领着白水村的手工组也在这儿比着、赛着的忙。
远远瞧见苏榛跟符秀才来了,杜青柏赶紧迎过来打招呼。苏榛一边问进度、一边就去工棚寻庄伯。
庄伯正在里头琢磨如何改进拖挂房车,苏榛来得亦是刚刚好。
几人一碰头,立刻就商定了把房车的连接关键点由木质改成铁质的榫卯,这样一来不止车架的承重提高、再往颠簸的路面走也不怕会松动。
但相应的成本也提高了些,可苏榛觉得能花十两买房车的、再多加一些也不会是大事,还是以高品质要求为好,便就这么定下。
庄伯点头应了,立刻就安排檀俊去督做此事。
房车的事儿商量完,苏榛便拿出炭笔跟纸,大致画了个样式给庄伯看,就类似于现代的那种伸缩式的阳台棚子,只不过把玻璃换成防水帆布就成。
边画边解释,“左侧可以固定在美食区靠边位置,有树的最好。然后右侧可以随时抽拉出来,折叠式的,每隔几米可以立个支撑杆。我寻思着,十辆房车在外头排成一排,这伸缩棚里头放月亮椅跟蛋卷桌,还能按照人流量去控制整个棚体的面积,收缩也方便。无论下雪还是刮风,咱们这儿都不耽误做买卖。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做?”
庄伯思忖片刻,点了点头,“倒是不难,无非立柱要找好,再制些滑轮就成了。”
符秀才则更关心成本,“是否比天幕帐贵?”
庄伯摇了摇头,“反倒节省些,咱就说三丈布展开大小的话,用松木制立柱,不过需要三尺见方、十丈长的木材。贮木场多得是,成本不过一两百文。再加上特制的帆布,三丈差不多两百文吧。剩下的就是些麻绳、棕绳、环、钩,每三丈配十到五个,也就是百文成本。另外铁钉、木楔,每三丈需七、八十文。再加上匠人的工钱,每三丈的总成本也不到五百文。”
苏榛眼睛一亮,“那就做以每三丈为节点,可以无限延长!天幕棚子也要,可以见缝插针的镶边儿搭。”
庄伯便又喊檀俊进来,把这伸缩阳台棚子也加入了计划之中,但这棚子暂时是非卖品,只做出二十副自用就好,倒是不会占用太多人手。
苏榛心算了一番,二十副搭出的面积差不多就有现代的两百个平方了,这要是美食快餐城的话,也能容纳至少百人用餐。
应是够用,便放心了。临走时还去伙食棚瞧了下,见棚里米面粮油一俱应全,木工坊伙食开得不差,苏榛也甚是满意。
毕竟民以食为天。
贮木场的事儿安排完,苏榛又赶紧往萧家回,符秀才则去了皮毛制品组。
自打苏榛对符秀才“委以重任”,他的精气神眼见的一日比一日好,一扫之前颓疲之气,忙成这样、居然还胖了些。另外他家娘子手上有了事儿做,也有日子没再发病了,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他对苏榛心怀感恩,也盼着白水村的买卖能做得更大。
苏榛回到萧家,美食组已经把牛下水都清理、分装完成了。称出牛肠六十五斤、牛肝二十一斤、牛心十二斤。
全部都搁进了冰屋囤着,大伙儿正继续熏制缠丝兔。
其实按照苏榛的预估,若嘉年华人流达到每日两千,那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