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170-180(第12/17页)

匠人充足,又有盛家工坊的人做补充。虽说时间有限、无法大量制作,但赶工出十辆八辆的还是没有太大问题。

    更何况开幕之后若是这冰车受欢迎、继续制了便是。

    从萌宝园出来,苏榛又去了与之相邻的‘小童欢乐区’,这里搭建了一座小型的冰上迷宫。

    迷宫通道不宽,高度也只大概到苏榛的腰际,墙壁还砌了彩色冰砖进去。阳光下,这里是最美的地方了。

    再往里走,就是庄伯拿苏榛的想法制图的“旋转木马”区域。

    宽阔的冰面上,顶部是一个巨大且坚固的冰制圆环。周边是木质的滑轮组,打磨得光滑无比,绳索滑动时几乎悄无声息。

    绳索的一端绕过顶部冰环与周边的滑轮组,稳稳地固定在粗壮的木质绞盘上。

    绞盘旁,数个匠人正在做最后的磨合,握着曲柄、喊着号子。随着绞盘的转动,绳索被缓缓收放,带动着旋转木马的框架也开始缓缓转动。

    小木马也是造型各异,除了小马、还有小猪、小鹿,个个栩栩如生。

    匠人们也是留意着绳索的松紧与旋转木马的转速,不断调整绳索的拉力,调出最合适的长度才成。这功夫省不下,起码还得再调个半日才算完工。

    苏榛站在旁边看了会儿,心想等晚上四处都是灯笼、冰灯,还有月光,这木马区得多美多浪漫啊,恨不得自己跳上去先转一圈儿了。

    要不等嘉年华结束了,给自己跟大伙儿都放两天的假,就在这里头玩个够!

    越想心里越美,流连了好一会儿,才喜滋滋、恋恋不舍的离开。

    ***

    黄昏时分,苏榛才在白水村现场吃了简单的“工作餐”,柳嫣就派了伙计来寻苏榛、请她往戏台区一去。

    百戏行的所有人都到了,今晚习仪,也就是类似于现代的“彩排”。

    戏台区其实也就在冰嬉区的方向,但考虑到承重问题,台基底部是扎根于湖岸的冻土之中。

    在现代的时候苏榛在各省看过不少实景山水演出,无论景致、还是声光电均属一流,所以对时下的这个冰台并没有觉得太过震撼,但旁人的观感自是不同。

    于是苏榛到达的时候,正瞧见柳嫣亲自陪着朝沐娘子、以及百戏行的角儿们在台下候着呢。

    柳嫣见苏榛来了,不着痕迹地微微侧身,眼神向苏榛示意、让她留意百戏行角儿们的神色。

    只见这些见多识广的角儿们、包括朝沐娘子都少见的失态,此刻全都像被施了定身咒似的在台下瞪大了眼睛,满满的震撼,压低声音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而柳嫣脸上的笑容已经要收不住了,满是自豪。这冰制戏台可是她耗费了无数心血、每晚与苏榛传信传图、每日与工匠们反复商讨、精心打造的成果。

    其实也难怪朝沐她们会震惊,毕竟无论多好的戏楼、跟实景地的规模、置景都是不能同日可语的。

    先就是冰台基高达六尺,长七十尺、宽也有四十尺。每一块冰砖都冻得晶莹剔透,在冰灯、火把、灯笼、冰镜、月色的多重映射下,美得跟琼池似的。

    台基边缘雕着象征兴盛湖水流动的波浪纹,绵延不绝栩栩如生。

    后头四根冰柱,周身雕刻着长虚山上的奇松怪石、高达二十尺,内部还嵌了不少石英颗粒,代表着星光、也代表着长虚山上不化的积雪。

    台面边缘围挡没用木头也没用绸布,而是彩冰雕的一幅兴盛湖水景图:鱼虾嬉戏,湖边垂柳依依。

    戏台冰柱的后方依山起了座冰制半环形屏风,也不是整体起的,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活像冰台后头真的有座冰山,上头还雕刻出长虚山的连绵山峰、云雾、飞瀑,把雄浑壮阔全体浓缩了。

    屏风两侧各有一座冰制拱门,那便是左右的上下场台。

    总之整个冰台的概念就是长虚山与兴盛湖的环抱下,一幅天然的冰雪画卷。这创意自然也是苏榛给的图,苏榛一边画一边向现代的各位实景演出导演们默念:侵权了侵权了。

    但等朝沐娘子等人演出的时候,她们将是画卷展开后最美的花。

    “苏娘子,你没同我说,这里竟这么美。”朝沐娘子怔怔的看着冰台,眼中满是震撼与惊喜。

    苏榛笑着打趣,“我可是没骗你吧。所以你瞧,倘若那天我就由着你们报上来的曲目单子了,上台后立不住的可不是我。”

    朝沐当然懂苏榛的意思,这么大、这么美的台子,寻常一个、两个角儿上去就如沧海一粟,立马能被这磅礴的景儿给淹了,根本压不住场。

    一旦角儿感觉自己无法掌控这台子,表演时自然会畏畏缩缩。

    如此一来,台下看戏的也很难被调动起情绪,不止不会捧场,怕不是还会把她们喝倒彩给喝下去!

    念及如此,朝沐娘子跟百戏行的人不约而同互相瞧了几眼,心照不宣的后背发寒:坏了、戏服不够美吧?丝竹不够亮吧?嗓子没调养好吧?总之后头几晚也要睡不着了……

    第178章

    苏榛跟柳嫣其实想像得到朝沐等人的心情,这冰台才搭出来的时候,她们同样也是震惊的。

    反正靠朝沐等人自己去消化、适应了,好在还有几天时间可以做些调整。

    台子前头看完,苏榛就带着大伙儿绕到后头去看候场区。暖帐就搭在了冰台后头,即隐秘、又方便上场。

    柳嫣就没跟着了,她去了灯控区备场。

    因嘉年华的晚上也有演出,所以苏榛特地规划出了一个“灯控区”,那又是另一番景象。

    总之一个时辰后准时联排,苏榛把握行事节奏。

    其实百戏行的人早就做了晚上登台会冻透的心理准备,毕竟哪怕是戏楼也不会给所有的伶人们备上有炭柴的房间候场、更何况是兴盛湖呢。

    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候场区跟冰台一样的令他们惊讶。

    先就是候场帐蓬搭了五所,一所给女角儿、一所男角儿、一所乐师,还有一所共用的集事休息帐。

    大伙儿默默的跟在苏榛后头,先去看了女角儿帐。

    才走进去就觉得暖意融融。

    帐内用毡布围着,里头置了黄泥炉子、柴火燃得正旺,烟管也伸到了帐外头。

    行头置放区紧邻入口,搁了个特制的木头旋转衣架,只需轻轻转动便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戏服。

    衣架下头还搁了个配饰收纳多层筐,从头饰到鞋袜都有相应的摆放位置。

    另外如果女角儿们有道具,大的有专门的悬挂式挂架可以用,便于拿取;若是小巧些的、比如戏法道具,还特意给准备了带滚轮的推篮,也就是苏榛在白水村的时候做的那种“折叠购物车”,先做好的样品拿过来了几个,发现用在候场区再合适不过。

    这还不止能放道具,角儿们上场之前披着的披风也可以放进去。

    帐内最里侧摆了一排条桌和带了靠背的月亮椅。条桌上头搁了几面妆镜,镜面也是擦拭得一尘不染。

    尤其这里的月亮椅是跟外头吃饭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