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200-210(第4/17页)
腰间束着的皮质腰带也并非寻常样式,而是用细密的木环相扣,缀着贝壳挂饰、以及作为“总导演”号令全场的哨子。
这装扮已跳出寻常闺阁之意,把渔家风情与江湖侠气熔于一炉。
柳嫣抬手虚引着诸位贵宾,头一位就是苑琅,“苑大人,请随我来。”
她这一身装扮便是为他而置。
可惜名声在外最解风情的苑琅其实最不解风情,全部注意力都在这整个的场景、氛围之中。
苑琅踏上看台,脚下传来细密的“咯吱”声。不同于寻常官宴铺就地毯,此处地面是用兴盛湖的芦苇秆编的,纵横交错的纹理间还夹杂着晒干的小草花。看台扶手缠着深褐色的藤条,倒是满满的山林野趣。灯笼明显也是特制的,暖黄的光晕透过镂空的花纹,在看台上投下繁星光斑。
下意识抬头看顶棚,没有华贵的锦缎帷幔,而是用渔网交错编织,网眼间点缀着晒干的螺、贝。
不止是苑琅、其他贵宾们皆也是满眼看不够的新奇,直至柳嫣引领大家来到了主位席。
苑琅自然是主座,而眼前的座椅全然不见传统制式的影子。
座椅框架线条流畅简洁,椅面和椅背是用厚实的帆布制成,椅面宽大且微微下凹,椅背有着恰到好处的倾斜角度,看上去舒适异常。
“苑大人,夜演时间比较久,您若坐得累了,这儿有个机关可以调动。”柳嫣一边说,一边弯腰在椅垫下方一按一拉,竟拉出个折叠的脚架,显见收放自如。
苑琅白日里跟客商谈聊时坐过白水村制的那种“月亮椅”,显然,此处的椅子更精进了一步。
“这也是那位苏娘子设计?”他微微侧首,瞧向柳嫣的目光不自觉染上几分探究。
这等化繁为简的匠心,除了那个总带着神秘气息的女子,他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做到。
柳嫣微笑点头解释:“她说这叫‘海浪椅’,方便携带又舒适。”
其实这在现代叫“海狗椅”,苏榛是觉得搁到这儿给贵客用的话,名字不雅也不行,便改成了“海浪”。
她在现代露营的时候最“幸福”的装备之一便是这类型的海狗椅以及IGT桌。但因为制作起来比月亮椅跟蛋卷桌成本高出不少,所以她在白水村也仅制了少部分,专供这次的盛会贵宾。
虽说价格贵,但舒适度是在几大类户外椅中名列前茅的。
苑琅缓缓坐下,只觉这座椅与自己的身体贴合得恰到好处,帆布柔软却不失支撑力,木头框架也结实,刻意晃动身体试试仍旧稳固。刚要开口询问是如何个方便法,一眼便瞧见看台前头一侧立着的已经折叠起来的海浪椅,拢起来竟只有双手掌一拢的粗细,显见的跟月亮椅相同,又轻又不占地方。
但如此规整的看台区、且看客名单早就拟订完毕,前头竟还摆着至少十架专门收拢好的海浪椅,显然不仅仅是备用。
“这又是所谓的‘广告’?”苑琅侧过头问,灯笼光晕笼在他脸上,称得点漆凤目愈发明亮,唇色淡淡却似含着三分笑意,整个人虽着严凛官服却仍旧如玉雕冰琢、眉目如画。
仅这一眼又瞧得柳嫣心口微微发烫,迫自己镇定,故意将声线拖得轻快,“苑大人好眼力。总之好物件不该藏在深山里。就像这椅子便携又耐用,往后大人巡查河川,带着不比寻常板凳强出不少?”
当然柳嫣此举也并不单纯为了帮苏榛推销,她们之间有互助协议,但凡双方帮对方推广出去的产品,可拿总价一成奖励。
苑琅自是不知道中间这些弯绕,但他深信,待散场时宾客们带着新奇与赞叹离开,这出自白水村的海浪椅,怕是要随着兴盛湖盛事传遍整个城池。
聪明!
甚至也不止这海浪椅,主座旁还放着一个小几,几上搁着一个看似寻常的陶制杯盏,底部却悬空架在半掌高的青铜小炉上,三支小蜡烛正舔舐着炉底,构造简单,却透着心思。
柳嫣轻声补充:“这是特制的温茶器,取了露营器物的巧思。有蜡烛火温着,哪怕再冷的霜风,茶汤入口仍是暖的。”
苑琅饶有兴趣的拿起杯柄,触手是粗粝的藤编裹层,手心感受不到丝毫灼意。举起轻抿一口,再看这座跟周边自然融为一体的看台,终于明白柳嫣在邀请他时所言的“山海特色”是何意。
没有昂贵的材料堆砌,这份巧思远比金玉奢华更令人难忘。
连小几上搁着的“节目表”都不寻常,是用素白绢纸制的,不同于烫金折页或工笔誊写的名帖,字体也不是工整的楷书,而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圆润,笔画间透着孩童涂鸦似的调性。
更令苑琅惊异的是节目表的排布方式。左侧一列用细线框出“时间轴”,右侧对应着节目名称与简要说明。比如什么“磷粉冰灯阵演绎四季变换”、“竹篾滚轮实现冰莲台悬浮”,好多个从未听闻的机关巧思跃然纸上,恍惚间竟觉得自己在翻阅一本失传的奇书。
那晚,兴盛湖冰台上方、四周高悬的灯笼、点燃的火把,把夜空映得恍若白昼,璀璨光芒比大宁朝京城的元宵灯市还要夺目。
冰台之上,三十*面霜花鼓轰然奏响。鼓身凝结的霜晶在火光下折射出万千细碎光芒,击鼓者赤着臂膀,古铜色的肌肉在寒气中蒸腾白雾,鼓槌落下时带起的劲风把鼓面上的薄霜震得簌簌飞扬。
《凝霜惊岁》的余韵未散,十二名冰嬉女伶踏着碎冰、踩着雪鞋滑出。身着缀满银片的月白舞衣,发间珠翠与冰面反光交相辉映。
第二幕《瑶池会》,当“悬浮冰莲台”缓缓推出时,朝沐娘子似仙人自云端踏莲而来。在场所有的百姓几乎要揉自己的眼睛:那是真人?是朝沐娘子?不是仙女下凡了?
第三幕《丝路星繁》,令人称奇的异域舞姬胡旋鹤舞、金铃与羌笛、楼兰月夜。商队的马蹄声与箜篌共鸣,扬起的细冰宛如星河倾泻。
当乐师们奏响《白川词》,渔家和猎户村共同集结的“群演”们抛网、狩猎,举手投足间的肃杀之气,丝毫不输精锐士卒。
最震撼的当属终章。当冰嬉场上盛家冰雕巨船在轰鸣声中“爆破”,万千烟花冲天而起的瞬间,苑琅只觉呼吸停滞。
赤金、靛蓝、银白的火树在夜空中次第绽放。
人群的惊呼声浪中,苑琅听见身旁贵客们喃喃道:“这哪里是人间烟火,分明是九天仙火落凡尘!”
直到烟花散尽,苑琅仍怔怔望着还在飘落火星的夜空。
他游历大江南北,见过皇城的琼楼玉宇,也看过江南的水月灯船,却从未见过这般将市井烟火与匠心巧思熔于一炉的盛景。
猎户、渔家汉子粗糙的手掌、百行戏角儿们脸上晕开的油彩、烟花余烬里孩童的欢笑,这就是一幅鲜活瑰丽的长卷。
那晚散场后,苑琅除了破费了不少银两买了好几套折叠桌椅之外,也把这张绢纸小心折好收入袖中收藏。
半年后,他在京中赴了场更大规模的宫宴,看着礼部准备的的烫金节目册,上头工整的小楷、繁复的纹饰,却总让他觉得少了几分生气。
唯有深夜回到府中,展开这片绢纸,眼前才浮现出兴盛湖上山野风趣的看台、以及霜花鼓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