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第29章【VIP】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第29章【VIP】(第3/5页)



    “这还差不多!”

    三人说说笑笑间,一阵冷风吹过,空气中夹杂着一股湿意,把尹七娘给吹得直打了好几个喷嚏,尹遥也给冻得一哆嗦。

    陆娘子赶紧把姐妹俩推回屋里:“哎哟,怎么忽然这么冷,咱们快进屋吧,可别伤风了。”

    沈老太太正坐在屋内,左手拇指上戴了枚顶针,右手则在飞针走线,看得尹遥眼花缭乱。

    见到几人进来,老太太停下手抬起头,仔细瞅了瞅尹遥,看她脸色还不错,这才放下心来:“三娘要注意身子,小娃儿家家的,别仗着年轻就点灯熬油的,小心落下病根儿,过几年有你受得。”

    尹遥赶忙笑应了,她这偶尔起早贪黑一回,倒被阿婆和舅母一口一个小娃儿的,给好一顿数落。

    不过,有家人关心的感觉,真好啊!她怎么感觉自己忽然有点儿想哭?

    轻咳了一声,尹遥眨了眨眼,瞅向沈老太太手里正缝制的东西。

    昨儿买的三匹棉布,已按照几个人的身形,画出模子剪裁下来,正好能做三大一小四套冬衣。

    沈老太太又瞥了眼剩下的布料:“还有点儿边角料,阿婆今晚再给你们三个做副围脖和手套,干活儿时记得戴,这天气一日冷过一日,可别冻着了。”

    “阿婆,我来帮你固定棉花!”七娘凑到沈老太太身边主动请缨。

    知道阿姐在补眠,她这一下午都没去打扰,而是留在主屋里,帮沈老太太穿针引线。这会儿她又用小手将棉絮扯均匀,铺在布料里侧,再由沈老太缝制固定,正经是个能干的小帮手呢。

    沈老太太年轻时女红出了名得好,虽说近些年没怎么再做过,但捡起来也是极快的,不到一日的工夫,一件小小的冬衣便已快缝好了。

    她举起来对着尹七娘比量了一下,笑道:“我特意做大一些,先把多的部分卷到里面缝起来,待短了再放出来,七娘现在长得太快了。”

    “七娘要快快长高,长得跟阿姐一样高!”尹七娘举起手,朝尹遥头顶的方向比比划划,下着决心,把几个人都逗乐了。

    “对了,阿婆。”尹遥又想起来一事,问道,“咱们嘉庆坊中,可有私塾或者学堂一类的啊?七娘也到了该开蒙的年纪,等过几日得了空,我准备去给她找找,哪里能读书识字的。”

    沈老太太想了想:“这我一时倒不知了,之前坊内倒是有个老夫子开的私塾,你舅舅和阿娘便是在那儿读书识字的,但这都三十来年了,人是不是还在都不晓得……得问问你许婆婆宋婆婆他们才行。”

    尹遥拍了下自己脑门儿,这几日真是忙晕了:“昨儿晚上去他们几个家的时候,光顾着通知打仗囤粮了,压根没想起来这事儿。”

    “无妨,”沈老太太笑道,“这事儿不急于一时,等你得了空,再打听打听便是。”

    “是不是下雨了?”窗外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陆娘子边说着,边推开门瞧了一眼,惊讶道,“哟,是雨夹雪呢!”

    神都洛阳今年的第一场雪,夹在阴冷的雨滴中,落在地上又融化成水珠,渗入泥土之中。

    沈老太太数了数日子:“这还要几日才立冬,怎么就下起雪了?看来今年冬天会有些冷,咱们的冬衣得抓紧做,这几日赶紧换上才行。”

    睡了半天,连午饭都错过了的尹遥,这会儿正坐在桌边,吃着小点心垫垫肚子,忽然想起了昨儿得的一样好东西。她拍了拍手站起身,一脸的跃跃欲试:“既然下雪啦,那咱们晚上就吃热乎乎的胡椒猪肚□□!”

    “胡椒?”陆娘子眼睛一亮,“三娘昨儿还买了胡椒吗?”

    “那倒不是,是昨儿我买香料时,软磨硬泡那店主送给我的。就一小把,刚好够吃一顿的!”

    说到吃,尹遥立刻坐不住了,“走,舅母,陪我煲猪肚鸡去!”

    昨儿尹遥买了两扇整猪,除了猪肝和猪心外,屠户还送了两只猪肚,今儿正好拿来煲一锅胡椒猪肚鸡。

    陆娘子去院中打了桶清水,洗净猪肚内壁的黏液与杂质,用剪刀剪掉外壁的脂肪,先用粗盐搓洗三遍,用醋搓洗三遍,再用生粉搓洗三遍,最后用米酒搓洗一遍,冲洗干净,确保猪肚洁净去腥。

    尹遥则去鸡舍中,抓了只新买的半岁小母鸡,干净利索地放血、以开水褪毛,再斩成寸许的小块儿。

    准备好食材后,起锅热油,待油微微冒烟,下入猪肚煎制片刻,煎到两面都微微金黄,释放出油脂的香气,可以确保一会儿煲出的汤汁儿浓郁奶白。

    捞出猪肚切成长条,在锅中加入清水,下入红枣、姜片与鸡肉,大火将水烧开,以勺子撇去浮沫,让汤汁保持干净清爽。

    再将猪肚倒回锅中,盖上盖子继续大火炖煮一刻钟,待到汤汁由透明转为微微泛着奶白色,转成小火慢慢煲制半个时辰。

    等待猪肚鸡煲制的过程里,尹遥摸着下巴琢磨:放点儿什么配菜好呢?

    这胡椒猪肚鸡汤汁浓郁,配菜也需放些水分少的才好,否则一下进去就稀释了汤汁,反倒破坏了口感。

    “有了!”她灵光一动,从架子上的袋子里抓了把干云耳,用清水泡发了,又去菜窖里拿了根淮山药,也洗净切成段儿。

    说起来这干云耳,也就是木耳,还是她从华阴带出来的。干货十分耐吃,一小把就能泡发出不少,当时装了一小袋儿香菇和云耳,倒是一直吃到这会儿才吃完。

    再揉一点儿面,做个手擀面,一会儿也可以下到汤里煮。

    准备好这些配菜主食,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她又仔细地净了净手,从酱料架子上翻出一个精致的小布袋,将里面装的一小把胡椒,小心地倒入石钵中。

    这胡椒长得与花椒极为相似,只是颜色是黑褐色的,在钵中轻轻弹跳,撞击出诱人的香气。

    猪肚里面油脂粘液多,不好清洗,陆娘子方才又去院中,将洗猪肚的盆子好一通刷,又用开水烫了两遍,才弄得弄干净了回来。

    “哎哟,真香啊!”见尹遥在弄胡椒,她也凑过来嗅了嗅,伸出大拇指道,“自从咱们家落魄了,可真是好久没吃胡椒了,想不到今儿还能解解馋,还是三娘有办法啊!”

    尹遥吐了吐舌头,瞟了眼那堆了一满架子的香料,笑道:“要不是我昨儿在那香料铺,一口气买了两贯钱的货,又跟店家软磨硬泡了半天,他才不会送我呢!”

    根据《酉阳杂俎》记载,胡椒“出摩伽陀国”,摩伽陀国属中天竺,也就是古印度的别称,距离大唐将近万里之遥,由胡商沿着丝绸之路带来中土。

    在现代社会,胡椒已经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烹饪调料,一罐胡椒也不过十几块钱。但是在这大唐,比起本土种植的花椒来说,远道而来的胡椒却是价值堪比黄金的所在。

    俗话说,一两胡椒价值一两金,这可是个陈述句不是个比喻句。换句话说,若是折合成铜钱,一两胡椒足足要卖五贯钱!真是只有高门望族才消费得起的珍贵调料。

    就好比尹遥拿在手上的这一小把,满打满算也就三十来粒,在香料行却要卖上足足三百文!

    而且这个价格指的还是黑胡椒,若换成白胡椒,价格还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