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40-50(第14/21页)

一条,将将能让两个人并排通过。若还有第三个人同行,抱歉,你们先相互谦让一番吧。

    就好比如今,房牙便是率先走了进去,然后尹遥和胡二郎才能并肩随后而入。

    穿过五尺宽、三尺深的狭窄门面,尹遥进到铺子内,朝盛家夫妇施了一礼,便四处打量起来,发现里面倒是别有洞天。

    铺子里不似门口那般狭窄,而是间十尺见方的堂屋,虽不算大,但换算下来也有十平米出头。尹遥比划了一下,摆下三四张方桌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家铺子是很典型的前店后院,除了正门对着街面外,堂屋后还有两扇门,其中一扇通向后厨,另一扇则通往院子。

    尹遥推门走进厨房,其中面案、蒸锅、油锅、沥油架等家伙事儿制备得十分齐全,还有一摞木制模具,应是用来给糕饼翻模的。

    “盛郎君,敢问你这些物件儿,都会留给下一个店家吗?”尹遥把那模具拿在手上翻看,只见其雕刻的十分精美,让她有些爱不释手。

    盛郎君跟了过来,闻言搓着手笑道:“小娘子,其他炊具都是原来屋主所制备,我们自然都会留下。只是这套模具,却是当初在虢州时专门定制的,我还得拿回去,将来继续用呢。”

    罢了,尹遥把那花样儿记在心里,又依依不舍放了回去。不过没关系,日后可以托许二郎,照着样子帮她刻上几套便是。

    从厨房出来,她又去了院子中瞧了瞧,这院子面积也不小,还有个门通往后巷,平时采买时可以直接从后巷进来,不用经过铺子里,出入甚是方便。

    院子一侧,与厨房相邻的还有间小屋子,店家夫妇平时就住在里面,若店里不住人,拿来堆放食材杂物也行,可以免除日晒雨淋。

    尹遥点点头,这儿真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那有些惨的门面之外,再挑不出什么毛病。

    她仔仔细细兜了一圈儿,又绕回堂屋,屋中摆着一张长条胡桌,桌上放了个木盒,上面盖着盖子看不出里面是何物。

    她笑道:“敢问这可是郎君售卖的糕饼?我能否买些尝尝?”

    盛郎君十分殷勤地掀开盖子:“小娘子,我家卖的是水晶龙凤糕,你尝尝看,味道不错的。”

    “成,店家帮我们装几块儿。”尹遥要了三块,连房牙一道儿,每人各分了一块。

    她拿在手中端详,水晶龙凤糕是用糯米粉和捣碎的枣泥为原料,一层一层相间叠放,以模具整形成漂亮的花样儿,最上层再以整颗枣子嵌入其中,最后上锅蒸至糯米绵软、枣馅儿爆出为止。

    糯米糕体蒸熟后,晶莹透亮有如水晶,枣泥则是棕红细腻,两样儿交叠红白相间,上面又点缀了红艳艳的枣子,十分漂亮。

    尹遥送入口中品尝,糯米软糯、枣子香甜,亦是让人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若说这糕饼铺,南市中大大小小少说也有个五六七八家,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如意楼,听闻一盒糕饼便要三五十文,之前许二郎为了表达谢意,还特意给尹遥买过一盒。

    尹遥尝着这盛记的龙凤糕,觉着口味也并不比如意楼的差,难怪在虢州时,能生意兴隆,广受食客欢迎。

    只可惜,酒香也怕巷子深。在这南市之中,盛记只是家新铺子,又因铺面太小毫不起眼儿,再*加上没做好前期的宣传推广,估摸着洛阳城的百姓都没几个知晓的。

    她又瞧了眼那胡桌上的木制罩子,更何况……

    想来因这水晶龙凤糕乃是蒸物,在外面放久怕会风干,店家这才特意罩了起来。只是若如此做,街上的人根本不知此间售卖何物,即便经过了,也只会直接走开,两相恶性循环之下,这销量也只会更加低迷。

    尹遥轻轻摇了摇头,只默默吃完手上的糕饼,便与盛家夫妻告辞,离开了铺子。

    出门后她又回头看了看隔壁的成衣铺,这铺子可真豪华。不仅有沿主街的整整两个门面,又有沿侧街的一个半门面,那牌子一挂,简直隔着两条街都能瞧见。

    反观此间,便是想往门面上挂块牌匾,字儿大了些都放不下,比方这“盛记糕饼铺”五个字儿,就简直小得可怜。若是眼神儿不大好的,从主街经过瞄上一眼,大概也只能瞧见“口口口口口”……

    走在街上,她又朝房牙仔细打听起这铺子的情况。

    见这小娘子竟仍然有意,房牙又惊又喜,忙将两人迎回牙行,说要坐下详谈。

    路上胡二郎小声问尹遥:“尹姐姐,你真打算赁这间铺子吗?看着不大行呢!”

    尹遥笑道:“这铺子虽有不足,可盛记糕饼铺开成如今这样儿,却不只是门面过窄一事所致。日后若能好好想想法子,也不是不能解决。”

    胡二郎见她神色笃定,便也笑道:“成,那我帮尹姐姐杀个好价。”

    一行人到了牙行中,房牙翻出这铺子的房契、地契等,尹遥拿在手中细细查阅,与方才现场所见一一核对,见上面标注了许多屋主、铺面的变更注释,不免问起其中缘由。

    房牙在此行已久,对这铺子的渊源也知之甚详。据其所言,盛记及其隔壁的成衣铺,原本都属于一位姓周的郎君。

    因其早年欠了不少债,便拆东墙补西墙,先从最值钱的沿主街部分开始,再到没那么值钱的侧街门面……他隔阵子便抵些铺面出去,换点儿银钱拿去还债,时间长了,便只剩下如今盛记糕饼铺这一点儿了。

    听了这话,尹遥难免有些担心:“这周郎君不会过些日子又欠债,把铺子全抵出去了吧?”

    房牙赶忙解释:“这个小娘子倒是无需担心,那欠债的是老周郎君,他几年前已过世了,这铺子如今是传到了小周郎君手上。”

    尹遥点点头,道:“既如此,那我们能否见小周郎君一面,与他详谈呢?”

    房牙有些为难:“这小周郎君常年不在神都城,这铺子一直都是交由我来打理,您跟我谈也是一样的。”

    提起小周郎君,胡二郎也想起来了:“尹姐姐,我之前听人说过这小周郎君,说是一直在山中隐居,确实不似他阿爹那般败家,还算是个可靠的。”

    既如此就好,尹遥也放下心来,不过想起方才房牙所言,她笑眯眯道:“郎君,这铺子既已托你打理,那您不妨给我交个底儿,六贯不是底价吧?”

    房牙听了一惊,讪笑道:“小娘子说笑了,这真是底价,我万不会欺瞒的。”

    他这话尹遥可不信,小周郎君既然常年不在神都城,将铺中诸事全都交托房牙,只每年收取租金。这房牙作为中间商,除了租金的抽成外,怎么可能不赚点儿差价?

    至于这赚差价的方法嘛,也无非是跟客户夸赞屋舍的好处以哄抬价格,再跟屋主细数屋舍的劣处以压低价格,两厢之间差距越大,房牙能赚到的差价自然也就越大。

    这铺子的好处吧,是不大好吹了,不过小周郎君那边儿,想来房牙定有法子压价。

    她微微一笑:“郎君不妨好好儿考虑考虑,是租金便宜些,当下就租给我呢,还是索性闲置几个月,直到明岁开春,再看看有没有人租?”

    房牙被戳中心事,盛家夫妻已跟他讲好,月末便要返乡,这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