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220-2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220-230(第10/18页)

徐元正深吸一口气,起身,行礼,大声道:“皇上,微臣,毛遂自荐,请任大典总裁官,请皇上成全。”

    好!

    德亨激动的一拳捶在手心上,不愧是他选的人。

    就是给他长面儿!

    揆叙原本智珠在握坐在座位上,因为他的票数最多,皇帝不直接选他,可就有些偏心了。

    心下正嘀咕呢,看到徐元正如此行事,顿时面容一沉,也起身铿锵道:“皇上,奴才愿领大典总裁官一职。”又对徐元正不屑道:“徐尚书,你逾矩了。”

    徐元正会怵他?

    文人劲儿一上来,他不辩个输赢出来,他就不是翰林官儿。

    “纳兰学士啊不,您已经不是学士了,你我同朝为官,同为皇上看好的新的大典总裁官,请问,下官哪里逾矩了?”

    揆叙冷声道:“皇上是让在座的众位臣工同僚们选,你急着毛遂自荐,是怕众同僚选我,不选你吗?”

    徐元正冷笑一声,反驳道:“你有自信,又为何拾我牙慧,向皇上自荐呢?”

    窸窸窣窣的抽气声和忍笑声响起,文人骂人,那是一点脏字都不带啊。

    揆叙怒道:“你”

    “好了。朕让别人选,你们就等着别人选就行了,子贞也是一时文人意气而已,恺功你就莫要同他置气了。”康熙帝笑呵呵做和事佬道。

    在遇到非触及他底线和逆鳞的事情上,康熙帝是很乐意做臣子们的和事佬的,挺有意思的,不是吗?

    康熙帝让两人坐下,示意其他人畅所欲言,快点将总裁官给选出来。

    此时已经过了正午了,按说已经到了康熙帝午休时间了,但老头儿现在正兴头上呢,魏珠看着给康熙重新上了点心和羹汤,康熙帝吃着这桃胶莲子羹很不错,就示意给所有人都上一份。

    润肺,消火气。

    很适合眼下这些大臣们,哈哈。

    这回,以温达为先,开始说起自己欲选之人,以及为什么选他。

    温达选的是揆叙,原因很简单,修纂大典,乃是定国朝根本之大计,自然要选一位满人。揆叙又不是拿不出手,为什么不选他。

    然后,就是以陈廷敬为首的汉家臣子们,选徐元正。原因也很简单,论学富五车,自然是他们这些汉人。

    这一点,命中了选揆叙人的要害。

    揆叙和徐元正年龄上不相上下,都是壮年,但论学识嘛,众人不由自主的就向徐元正倾斜。

    就算满人入关一甲子了,揆叙作为纳兰明珠的儿子,从生下来,肯定接受的也是最好的教育,但是,在文人学识之上,大家还都是有志一同的认为,汉人更占优势。

    而且,人徐元正也不是没有出身啊,人家祖父往上是前明进士,父亲是顺治朝进士,他自己是康熙朝进士,儿子是康熙朝举人

    人家妥妥的文人世家啊,人家祖上做进士的时候,纳兰家还带着部落人在深山老林里打野猪呢。

    能比吗?

    毫无悬念的,是徐元正胜出了。

    因为在座的有一小半是汉臣,以及读汉家典籍的汉军旗官员,他们更愿意选徐元正,然后就是跟风德亨的一小部分人。

    这些人加起来,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选揆叙的人。

    最后,新大典的总裁官人选

    徐元正。

    已经下晌了,人选已经定下来了,康熙帝就让众人都退下,他要休息去了。

    众人鱼贯而出澹宁居,徐元正向揆叙道谢,换来揆叙一个冷哼,然后甩袖离开。

    徐元正心情畅快的和陈廷敬等人一起回内阁,他们会在内阁等德亨去找他们。

    【作者有话说】

    今日更新

    第 226 章

    德亨本来的目标是造船、南下、海运这些, 并不是修书,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行动,却是正好相反。

    德亨整日混迹康熙帝特地在畅春园为徐元正带领翰林学官修书开辟出来的宫苑内, 围着新大典忙活,海运之事,反而变成以胤禛为主,向康熙帝和八旗王公、朝廷众臣们阐述、表明和主张了。

    德亨这个首倡者, 似乎被隔离在外了。

    这并不是错觉,德亨确实被隔离在外了,有了胤禛之后,但凡海运之事,康熙帝就没再想起过德亨,胤禛也很少来找他问询,每次德亨主动去给他请安的时候,也是问一些最近吃穿奴才伺候的怎么样, 修大典的翰林学官找的怎么样了, 有没有暗地里受欺负等等。

    很少提海运的事情。当然,胤禛不提是因为目前事情都在他解决的范围之内, 若是有疑惑或者不能解决之处,集思广益,胤禛会去找德亨来帮忙出主意的。

    毕竟,德亨向来是新点子最多,似乎任何事情在他这里,都能找到解决的方案。

    这是被卸磨杀驴了吗?

    并不是。

    这是满人行事的规矩。

    满人行事的规矩就是, 倚赖长者。

    一是因为嘴上无毛, 办事不牢。别人见你一个十来岁二十来岁小年轻出来做事, 会轻视你, 然后欺负你,这就损失了作为首领的威信。若是出来一个三四十甚至五六十的做领头,那别人见了,会先敬重你三分,接下来事儿,就好办了。

    二是这是时代规律。在没有网络和系统教育的年代,年长者,确实比年少者更有见识,更有智慧,简而言之就是,人家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别人不听有阅历的,难道听你个东西南北都不会找的毛头小子的?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只是书本上的一句文字,而是老祖宗几千年来总结下来的箴言,你直接拿来用就行了。

    所以,放眼全朝,但凡担任要职、掌握实权的臣子,个个都超过三十岁,二十岁以下的,都在翰林院修书,间或受皇帝召见,接受一下皇帝的考核。

    有例外吗?

    有啊,衍潢就是一个。

    但像衍潢这样少年继承亲王爵位还能在康熙帝面前混出头的就是例外。

    话说回来,整个满清,从入关到现在,也就拢共出了衍潢这么一个少年真正掌权不做傀儡的铁帽子王。但衍潢能有今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织造局建设之初,他的角色更多的是作为掣肘简亲王雅尔江阿的存在,真正主事的,还是雅尔江阿这个年长者。

    后来他能迅速站在了和雅尔江阿同等的地位,一个是因为雅尔江阿本人性情中的老好人问题,需要一个强硬的黑脸和他打配合;第二个就是雅尔江阿需要盟友,而不是一个受他摆布的傀儡,所以,他愿意扶植衍潢。

    衍潢这才有机会从他手里站起来。

    再说德亨。

    德亨五岁上弄出来个风扇,结果,这台风扇只在他家里放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被叶勤拿走,他就再也没见过这个风扇的面儿,风扇的后续也跟他没什么关系了。

    被康熙帝委任风扇督造的人是叶勤,赏赐也是叶勤的,跟德亨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