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280-2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280-290(第13/22页)

符交出去了,也就只是交了两千火枪骑兵而已,多了,再没有了。

    至于水师,呵,大海这么大,谁都弄不清楚德亨到底有多少水师。

    照两江、两广总督估摸着,顶多就五千吧。

    这是赵拙言给德亨透露的两位总督给康熙帝上的折子,还道:“若是皇上问起来,您就说有八千,其他的都送去南海子给皇上建行宫去了。”

    这是康熙帝的老习惯了,爱将臣子报的数往上加一倍。

    另外,赵拙言还道:“您最好将造火枪的方子献上去,以正您忠心不二之清白。”

    德亨叹道:“这个,我早就准备好了,不仅方子,我还让匠人特地打造了一款礼炮,预备明年皇上登基六十年庆贺时献上去,讨他老人家欢心的。”

    赵拙言笑道:“别等那个时候了,现在就献上去,等黄花菜凉了的时候,后悔都晚了。”

    德亨点头,道:“既如此,我修书一封,让那位大人一起带回京给皇上吧。”

    赵拙言转了转眼珠子,在德亨耳边坏笑道:“最好是给搜出来的”

    如此这般这般说了一通,德亨皱眉:“这不大好吧?”

    赵拙言:“如此才能让皇上心有愧疚呢,原本是你的好意,现在竟成了‘罪证’了,嘿,到时候看是谁的脸上难看”

    那位御前侍卫办差急切,德亨并未有为难他,痛快交出了两块虎符,让他去庙屯和恰克图调兵去了。

    至于赵拙言,他会直接回京,于是,他们就在屯门分开了。

    赵拙言头一次在夏天来南洋,水土不服,中暑加拉肚子,就暂时留在屯门修整两天,等好一点时候再启程回京。

    然后,两广总督杨琳和巡抚派来的使者、广州将军来访。

    杨琳是敦郡王胤礻我所分得旗属佐领中人,就算做到了两广总督,封疆大吏,那也是胤礻我的奴才。

    卓克陀达出嫁那一年,胤礻我为了给这位侄女儿添妆,居然派遣府上奴才加急南下,向杨琳索要财物。

    说是索要,据后来德亨所知,其实是在杨琳衙门里抢夺一空后,扬长而去。

    那真是当自家奴才对待的。

    而杨琳对此,半点办法都没有,只能默默接受,然后

    自然是想法子补齐这些亏空,难道要他自掏腰包吗?

    怎么可能。

    广州商船、洋船何其多,示意一下,就什么都有了。

    这两年,德亨在南洋多有动作,商船倒是比之前更多了,洋船几乎是看不到了,听说都被拦在马六甲不让开进来了。

    这对杨琳的收入是有所影响的,他试探着向旗主胤礻我告状,谁知道,反倒被胤礻我派了奴才来训斥了好一顿,要他听德亨的命令行事,不许给德亨找事儿。

    杨琳无法,只得咬牙认了。

    但他自个儿明面上认了,暗地里可没少拱火,他那位旗主是个憨人,闹不明白这里面的弯绕的,呵呵。

    德亨能在珠江口混的这么开,杨琳的支持功不可没,这事儿,胤礻我早就写信跟德亨邀功了,德亨也承他的情,还在胤禛那里给他说好话呢。

    现在看来,这位两广总督,道行不简单呢。

    杨琳可不敢得罪德亨,虽然他是来面见天使的,但表面上,见到德亨,请安行礼叫人那是一个不落。

    不知道是不是被旗主给训的,他一举一动都做在明面上,明明白白的摆出来,一点子迂回和隐晦都不带的。

    杨琳带了一座尺余三寸高的白玉观音来,作为拜见礼送给赵拙言。

    德亨在旁看到了,好奇问道:“送子观音吗?”

    赵拙言乐不可支,笑的差点从椅子上出溜下来,杨琳跟着讪笑,心下臭骂德亨不识礼数。

    老子给个太监送送子观音,老子找死呢?

    赵拙言笑完,对杨琳道:“咱家这位小主子最是爱开玩笑,往年在京里时候,皇上跟前儿,他也没少开这样的玩笑,就是逗人一乐呵。总督大人别见怪,哈,别见怪哈哈哈哈。”

    杨琳还能说什么,只能向德亨连打三个千儿,求他饶恕则个。

    这样的玩笑,您可别再开了。

    杨琳解释道:“这是南海观音像,从普陀山上请下来的,最是灵验。”

    赵拙言忙摆手道:“这样灵验的法相,咱家可受不起,受不起”

    好生推拒了一番,终究推拒不过,问德亨道:“咱家听说,这海岛上,最多的是、是”

    德亨笑道:“是妈祖庙。”

    赵拙言问杨琳道:“这妈祖庙里,可能供奉南海观音吗?”

    杨琳面上笑容都要僵硬了,德亨笑解释道:“这是两尊不一样的神祇,不好一起供奉的。”

    杨琳忙道:“您若是有意,下官可以在广州专为您建一座观音庙,专门供奉这座观音,祈福您万事顺遂,福寿永长,您意下如何?”

    德亨老神在在道:“我说,当着我的面儿,说这些不好吧?”

    赵拙言道:“可,可,就这么办,你去安排吧。”

    德亨抱臂冷哼,四十五度望天,表示自己生气了,不理他了。

    杨琳抹了把头上的汗,迟疑:“这”

    赵拙言笑道:“小孩子脾气,您别见怪,别见怪,”又揽着杨琳的肩膀往外送他,跟他嘀咕道:

    “您也是京里出来的,这位小主子什么脾气您不知道?顺着点儿就行了,您何曾见过他跟谁发过脾气,给过谁难堪?这是打小儿被皇上和雍亲王、敦郡王手心里捧出来的,怎么着,您不上赶着,让他上赶着您?”

    杨琳忙摆手道:“不敢,不敢,只是,这位小爷行事实在神鬼莫测,咱们,就是有那心,也没那个胆儿呢?”

    “着相了不是?这位主儿号称活财神,你们腿脚勤快着些,还怕他不带着你们发财?”赵拙言教导他道。

    杨琳:“那您的意思是?”

    赵拙言:“这俗话说的好,一根筷子掰的断,一把筷子掰不断,这劲儿啊,要往一块儿使,要是他在前头拼了命的使劲儿,后头一帮子人使坏,暗地里给他扯后腿儿的,老实说,他一点事儿没有,顶多被召回京,继续做他的大少爷,小阿哥,可使坏的人,要是被他知道了,嘿嘿。”

    杨琳不自觉咽了口口水,心下琢磨着,怎么着,不会怀疑上他了吧?

    赵拙言笑眯眯:“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杨琳小鸡啄米似的点头,连连应道:“是,是,您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赵拙言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话已至此,咱家不多送了,您走好?”

    杨琳拜了再拜,带着家下仆从回驿站去了。

    屯门关衙门没他的地儿,呵。

    回到屋里,见到德亨,赵拙言笑道:“平日里,见到这些封疆大吏,您就是这么说话的?”

    德亨:“那还能怎么着?看到他们的嘴脸我就犯恶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