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5、月票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5、月票(第1/2页)

    上完一节物理课,徐荷叶找回一点信心。

    她前世备战成人高考时,刚开始选择的是理科,语数外都没什么问题,却被物理、化学折磨地死去活来。跟着培训班学习了两个月,连力的方向都搞不明白,更别说化学那么多反应方程式。

    后来果断换了文科,重新背诵学习政地史。

    扈城中考必考化学和物理,她还真怕自己学不明白。好在初中物理还挺简单,都是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点,并不难理解。

    徐荷叶看着书,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也能大致听明白。

    不过还是有些知识点跟不上,应该都是之前学的。所以她要把初二上册的物理课本找过来,系统地从头学习一遍。

    还有语数外,也要把初一初二没学过的课本找过来,仔细过一遍,查漏补缺,做到心里有数。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也都准备下课去吃午饭。

    徐荷叶站起身,本着积极破冰的原则,徐荷叶主动看向同桌孔小月,“小月,要一起去吃午饭吗?”

    孔小月摸了摸桌柜里的零食小蛋糕,摇了摇头:“我带午餐了,你自己去吧。”

    “那好吧。”徐荷叶也不勉强,从教室出来,就见母亲董桃花正站在楼梯口,朝这边张望着。

    “妈。”徐荷叶喊了一声,快跑两步走到董桃花面前,“你没回去吗?”

    董桃花摇头,牵住女儿的手,笑道:“走吧,去吃饭。”

    母女两到了食堂,食堂有两层,一楼是大锅饭,二楼是小炒和教师食堂,味道好,价格也更高一些。

    第一次来,董桃花带着女儿上了二楼,点了一个回锅肉,一个韭黄炒鸡蛋以及四两米饭。

    董桃花夹了一筷子回锅肉,吃完眉心微皱,回锅肉是甜的。

    她再吃一口韭黄炒蛋,也是甜的。

    董桃花吃了两口,还是有点不习惯。扈城人做菜喜欢放糖,赣省什么菜都要加辣,久而久之,炒菜的锅都带着辣气。

    刚到赣省时,她什么都吃不下,非常想念扈城菜里淡淡的甜味。可真回到了这座生养她的城市,吃着甜味的扈城菜,董桃花却发现自己此时更习惯赣菜的鲜辣。

    她看向女儿,徐荷叶一口米饭一口肉,一口米饭一口韭黄,倒是吃得很香。

    董桃花不知道,徐荷叶前世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十几年,早就习惯了扈城人不管做什么菜都要放糖的口味。

    就像她下乡二十来年,也习惯了赣省炒小青菜都要放两根辣椒的做法。

    乡土和时间在人身上遗留的痕迹,一览无余。

    吃过午饭,徐荷叶回教室午休看书,等下午上课。

    “你好好上课,妈妈回去买点东西,傍晚下课了再来接你。”董桃花交代一声,看着女儿走进教室,这才离开学校。

    校门口就有小卖部,还代售公交月票。

    月票是制定路线的公交,每天可以来回坐两趟,六块钱。

    董桃花盘算了一下,她们现在租住的屋子距离学校太远,荷叶上下学还是要坐车。

    一天两趟,每周休息一天,一个月上课的天数在二十四到二十六天,公交零售票每趟两毛钱,来回四毛,一个月算下来最少也要九块六毛。

    买月票就算周末不坐车,也还是很划算的。

    董桃花买了一张五月份的月票,至于四月,今天四月十三,后面只上十四天课,来回两趟,零散买票只要五块六,比月票还少,买月票划不来,她就没有买四月份的票。

    董桃花买了票后,就去杂货铺老板娘推荐的铁匠铺买了个可以炒菜烧水的煤炉子,然后又去供煤公司定了蜂窝煤,商量好让他们送货上门后,接着又去附近的菜市场买了点蔬菜和肉类。

    至于米面,则是在杂货铺和柳玉梅定的,杂货铺的米都是去年收货的新米,价格也还实惠,她就没有去别的地方买。

    把买来的东西放到出租屋,董桃花接着又去了一趟钢厂家属院。

    她要请老董还有大哥一家这周末中午来出租屋吃饭。

    不管两家关系怎么样,她不能让外人察觉荷叶和舅家关系淡漠。相反,她得让大家知道荷叶虽然独自在外租房住,但她在扈城有亲人,而且就住在这附近。

    如此才能为她抵挡一部分恶意。

    董桃花只喊了老董、小弟还有大哥一家,至于继母王素梅,及继弟刘强一家,董桃花直接忽略了。

    王素梅虽然有些不高兴便宜闺女请客不叫他们一家,但一想到便宜外孙女不用住在家里,也就嘟囔两句,没有多说什么。

    老董还有老大一家出去吃也好,没有外人在家里,她正好买只孙子爱吃的烤鸭回来,给家里人都补补。

    从董家出来,董桃花又去杂货铺借了电话,给妹妹董杏花的工作的纺织厂打了个电话。

    董杏花家在另一个区,过去要过桥,比较远,不是很方便。她傍晚还要去接女儿放学,干脆打电话和她说。

    姐妹两的感情一直很好,董桃花下乡这二十年,双方还经常写信往来。

    董杏花在纺织厂工作,时常能碰到一些残次布,就经常给姐姐寄布或者做成衣服寄过去。而董桃花攒了干货、山珍,过年熏了腊鱼、腊肉也会给妹妹寄过来。

    董杏花在车间工作,电话在办公室,董桃花说明来意后就把电话挂了。估摸着过了半个小时,又往那边打了个电话。

    “喂,大姐?”这次接电话的终于是董杏花。

    “是杏花吗?”董桃花问道。

    “是我,大姐,你突然打电话来有什么事吗?”跨省电话特别费钱,姐妹两极少通话,一般都是写信往来。董桃花突然打个电话过来,董杏花不免担心大姐家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没有,你别担心。”董桃花忙道,“就是我最近来扈城了,想这周末请爸、大哥、小弟,还有你和妹夫一家吃饭。”

    “大姐你怎么突然来扈城了?”董杏花说着,想到这段时间家属院里每天都闹腾地沸沸扬扬,忙道,“姐,荷叶的事儿是不是有什么变故?”

    政策下来后,姐妹两就通过电话,她知道大姐想把外甥女送回扈城。当时还计划着等荷叶到了扈城,她就回娘家看看她。偏偏那段时间小儿子重感冒,后来工厂进了急单,要赶货,董杏花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就把这一茬给忘了。只以为户口早就办下来了,但现在大姐都赶了回来,怕不是出了什么变故。

    和老董的那些明争暗斗,董桃花不欲多说,只道:“你别多想,没什么事。荷叶的户口已经办下来了,入学手续也办好了。她现在在学校上课。

    我叫你和妹夫吃饭,只是想让你们都来认认门。我们在外头租了个小屋子住,现在我在还好,过段时间我回赣省了,荷叶一个人住,还得麻烦你和妹夫多来转转。”

    董杏花知道大姐的心思,忙道:“行,我知道了。这周末吃饭是吧?到时候我和你妹夫带两个小孩一起过去。”心里则打定主意,以后每个月都要抽时间去看看外甥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