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福运大公主: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福运大公主》 40-50(第15/38页)

送去罗刹国,少部分会精炼成白糖再卖上大价钱。

    不是他们不想把所有红糖都制成白糖,毕竟这样的话,价钱就能翻倍涨,利润也能更多。

    而是白糖的价钱实在太高了,一般的小贵族根本吃不起,能买,但是买得并不多。

    能买的多的是大贵族,可是大贵族的人数也不多。

    所以大部分卖掉的都是红糖,索性这些糖商只做出少部分白糖来卖。

    物以稀为贵,白糖的价格也能拔高更多,糖商并不算吃亏。

    尤其朝廷出的价钱比糖商亲自跑去罗刹国还是要划算一些,毕竟罗刹国人彪悍,跟他们做买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能买卖之后,货和钱都要没了,还不如跟朝廷做买卖,起码这钱能保住。

    能更安全赚钱,谁会去拼命呢?

    当然,要是糖商亲自去罗刹国卖的价钱要翻上几倍甚至更多,他们就很可能真的会拼命了,毕竟暴利会让人疯狂。

    索额图建议让人增加糖坊,却并不是让更加人在家里制糖,而是建一座制糖工坊,招人进去制糖。

    这样一来,原料集中,人手也更集中,制糖的效率就能更高了。

    毕竟一家一户,家里的人手是有限的,他们能制糖的数量也不多,质量还参差不齐。

    有些制糖的技术能更好一点,有些则是差一点,不能混在一起,还得分开来卖,实在太麻烦了。

    倒不如让他们在工坊一起制糖,做出的红糖有一个相同的标准,能做得更好,那么就能用统一价钱来出售了。

    如此一来,糖商就不能独大,想赚多少中间差价都他们说了算。

    朝廷可以跟糖坊直接下单,然后收到更好的红糖,还不用只依赖糖商来送货,可以说是一举数得了。

    当然索额图也没有把糖商的饭碗彻底砸了,毕竟糖坊的数量有限,依旧有不少家里做的红糖,糖商也能继续收下并转卖给朝廷。

    云岚只能说,索额图这脑瓜子真是灵活得很,哪怕不当大臣,当商人也能大有作为。

    皇帝可能早就清楚索额图在这方面有些才能,于是才会把这事交给他来办。

    果然如皇帝所料,索额图办得相当不错,跟罗刹国的买卖是越做越红火,国库已经从罗刹国那边得到不少金银。

    是的,除了金子交易之外,罗刹国的银矿也相当不少。

    贵族们手里有金子,却也不能都挥霍光了来互市买东西,所以跟朝廷商量,另外用银子来埋单。

    皇帝爽快答应下来,毕竟这边大多用的是银两,用金子的还是少,所以对银的需求也相当大。

    罗刹国愿意给,皇帝当然愿意收下。

    金银源源不绝送到国库来,云岚有一回遇到户部尚书,感觉这位老尚书的脸都快笑烂了,也再不跟皇帝哭穷了。

    毕竟如今国库不管是支撑各地赈灾,还是建造堤坝,都是绰绰有余。

    尤其陈廷敬还想到解决灾民的法子,把不少灾民挪到外地的茶山干活,能得工钱养活家人,大多数人都乐意得很。

    留在原地的还能去堤坝干活,再不行也能帮着清理农田,能得官府给的一笔不算多的工钱,日子也能过下去。

    这样除了一开始的需要调配附近的粮仓,开仓赈灾之外,后边农田清理好,重新种下早季稻,约莫两个月就能收获,缓解当地粮食不足的情况,也算是能够自给自足了。

    国库需要的,就是一开始提供一部分稻种,后边就不怎么需要再操心了。

    早季稻出的稻米产量不是特别多,时间短,味道也不会太好。

    但是因为时间短这个优点,就很适合灾情严重的地方,能够尽早收获。

    等彻底缓过来,就能种晚季稻,稻米产量更多,味道也会比早季稻更好一点。

    另外堤坝那边只包吃,并没有工钱。

    不过灾民每天挖的河床下淤泥,暴晒几天后,晒干后跟沙子混在一起,就能放进田地里充当肥料。

    淤泥肥田尤为合适,不过太粘稠了,需要混上沙子才能用。

    另外淤泥里面还会有很多腐生物的残留,所以需要暴晒几天,彻底晒干来消毒,或者直接用生石灰撒在上面。

    至于灾民在茶山干活的话,茶叶卖出去得到一笔钱。其中一小部分直接用作工钱,根本不需要国库来出。

    不用花钱,还有很多钱送进国库,户部尚书每天红光满面,走路都带风了。

    云岚感觉户部尚书真是个有意思的老头子,虽说有点抠抠索索的,说到底还是忠心为国,并没有多少私心。

    所以皇帝才会容忍户部尚书三天两头跑过来哭穷的吧?

    云岚走神了一会,皇帝已经接连看完两本折子放在一边了。

    之前大臣们被敲打过后,写折子是一个比一个简略,再也不会用华丽辞藻来长篇大论,浪费皇帝的时间。

    所以折子虽然多,皇帝却看得非常快。

    其中还有靳辅的折子,上边写了最近建的堤坝进度如何。

    他基本上每过一个阶段,都会写信来告知皇帝。

    堤坝建到什么地步,花费了多少时间和银钱,用了多少材料等等。

    事无巨细,都会写在折子上。

    虽说如今国库没那么缺钱了,靳辅还是精打细算,原本的堤坝能用的都留下来了。

    有些材料能就地取材,也就不会从外地调配,这样就能省下中途运输的费用。

    甚至附近的农田开始耕种起来,收获之后,种地的灾民会留下一部分。

    剩下的靳辅就会出钱买下来,用作建造堤坝这些灾民的吃食。

    这样种地的人能收获一部分,还能尽快卖出去,换些银钱,买点别的吃食和衣物等等。

    靳辅也不必特地派人去外地采买粮食,就近解决不说,价钱也不贵。

    他省的钱全用在堤坝上,花的每一笔钱都记账,让皇帝看得微微颔首,也很是满意。

    皇帝见女儿陪着自己看了好久的折子,云岚还偷偷打了个哈欠,于是低头问道:“时辰不早了,你先去睡吧,朕很快就看完了。”

    云岚忍不住看了一眼右边的箱子,皇帝连三分之一都没看完,还敢说很快能解决掉吗?

    皇帝尴尬干咳一声,示意苏麻喇姑抱着云岚去后边睡下了。

    云岚中途晒太阳睡着了,所以这会儿还不困。

    不过皇帝要专心看着子,她在的话总归会分心,于是云岚就乖乖被苏麻喇姑抱走了。

    她虽然还不太困,但是被放在床榻上,就躺着闭上双眼,装作要睡的样子,免得苏麻喇姑操心。

    躺了一会,云岚这装睡技术太厉害,苏麻喇姑压根没瞧出来。

    于嬷嬷这时候来换班,跟苏麻喇姑低声聊了几句。

    云岚竖起耳朵偷听了一会,忽然听见于嬷嬷说道:“我过来的时候,怎的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