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福运大公主: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福运大公主》 40-50(第33/38页)

    云岚却能猜出皇帝的想法,这边卖给罗刹国的茶砖价钱已经十分高了。

    英吉利想要从罗刹国这边进货,就得用更高的价钱买才行,不然罗刹国怎么会答应他们?

    这次把茶叶提高价钱,也是因为两边都需要,又恰好让两边制衡,才能成功。

    要是禁止了罗刹国这边的贵族买茶叶,他们进货自然就要少多了。另外就是,索额图能查到的只有几个贵族,在皇帝看来,显然不止几个。

    估计仔细一查,大部分罗刹国的贵族都可能参与其中,要是都禁止了,两边的天秤就会倾斜,失去了原本的制衡。

    反正罗刹国转卖给英吉利,需要大量采买茶砖。除了他们自己用之外,才能匀出一部分来卖给英吉利。

    到时候皇帝还是有赚头,罗刹国的贵族也赚到钱了,英吉利的贵族也重新买到茶叶,不用担心下午茶的时候没有茶叶能用了,实在是皆大欢喜。

    要么能赚钱,要么能得到想要的,谁都不吃亏,这样的好事,皇帝为何要阻拦?

    索额图转念一想也明白过来,禁也是禁不住的,不管怎么禁止,英吉利和罗刹国总有办法交易,他们也不能偷偷盯着罗刹国的港口不放吧?

    与其这样费精力还没什么好处,不如直接当看不见,然后乐呵呵给罗刹国卖茶叶,换来更多的金银了。

    索额图低头应下道:“皇上英明,微臣佩服。”

    云岚:来了,这个嘴巴能说出花的人又来了!

    估计他正琢磨一肚子想夸赞皇帝的话,正打算输出,皇帝却直接打断道:“茶砖的需求变多了,明珠那边抓到了偷茶叶树的贼人和后边指使的,如今又在各地多买了茶山,挖了野茶树。爱卿可以跟明珠一起琢磨一下,如何让茶砖出产更快更好。”

    买茶叶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是茶叶的数量却跟不上,这就相当不利了。

    积压的茶叶单子只会越来越多,得想法子加快出货的效率,才能赚到更多的金银。

    云岚心想,这对茶农来说,倒是个好消息。

    毕竟国内的市场以前就这么大,加上禁海的缘故,根本不能做西洋人的买卖。

    供大过求,那么茶农越是辛苦种茶树和采茶叶,却卖不出太高的价钱来,甚至还会被茶商压价,压得极低,几乎可以说是温饱都很难照顾得了。

    如果遇上好天气的时候,茶树长得好,能采的茶叶多就算了。

    遇上不好的年份,茶叶出产少,茶农卖出那么点价钱,就根本活不下去。

    虽说物以稀为贵,茶叶的数量少了,价钱应该高一些才对。

    但是大部分茶农采的并不是上等茶叶,而是很普通的茶叶,也就不可能卖上好价钱了。

    如今多了海外市场,茶叶是供不应求。尤其西洋人不识货,更喜欢品级不高的茶叶。

    这些茶叶的茶树不但好种,还是大部分茶农种的品种。

    因为不够卖,茶商自然要提高价钱去收,茶农们因此受益,也能多挣一些。

    加上灾民被安排过去,人手够了,茶农还能多种茶树,产出更多的茶叶,完全是良性循环了。

    明珠估计瞅准时机,在抓偷茶树的小贼之余,也在周边各个城镇进山去寻野茶树。

    一些野茶树无人伺候,自由生长,有些长得好,挖过来,就不用等了。

    毕竟不同品种的茶叶,能采摘的年份是不一样的。

    绿茶品种,比如龙井茶、碧螺春等茶树的生长速度比较快,种植后2到3年就可以采摘,红茶和黑茶等品种就需要更长的年份才行。

    说是可以采摘,其实茶树是刚进入初采期。

    虽说能摘,但是品质并没达到最好的时候,能采摘的茶叶数量也很少。

    直到茶树进入成熟期,才是品质最好,产量也最高的时候。

    绿茶的话三五年就能进入成熟期,红茶却需要七八年才能达到。

    如果从茶树的种子开始,至少一两个月才能发芽,然后移栽到适合的土壤里头。茶树生长的速度非常慢,需要几年的时候才能采摘,得到回报。

    索性明珠就直接找野茶树,年份哪怕短一点,起码不用从头开始等。

    没有现成的茶山,明珠非常聪明,人为创造出茶山来。

    有了茶山,把周边的茶农分一点过去,再让灾民去打下手。精心伺候一两年,就能产出茶叶了。

    明珠先上了折子,一边派人做一边跟皇帝禀报进度,皇帝对他的想法很是满意。

    茶叶不够,不能靠等,或者逼着原本的茶山突然长出更多茶叶来,而是建起更多的茶山来。

    不然逼着原本的茶山增加产量,这跟杀鸡取卵有什么区别?

    尤其茶树又不是人,完全看天气来长茶叶,逼就能多长了吗?

    云岚感慨,要是明珠只靠动动嘴皮子,把任务分配下去,叫各地官员和茶农自个想办法。只要结果,不管做法的懒政,估计也不能坐到如今这个位子了。

    她都能预想得到,如果明珠这么分派任务下去,底下人会怎么做。

    一是逼着茶农不休息,在茶山上不停采摘出更多的茶叶来,没有那就用品质更差的茶叶来代替,凑够数就行了。

    二是各地官员实在凑不出足够的茶叶数量,就只能在统计上做手脚,看起来够了,其实茶叶的斤数完全没到,过称的时候夹杂着别的东西,这就让茶叶的品质更差了去。

    连云岚都能知道当地父母官要怎么含混过去,明珠这个在朝堂上能混上来的人,他就更清楚不过了。

    明珠懒得一个个盯着各地这些父母官,直接跟皇帝建议,让茶叶的品质和数量跟这些官员的三年密考有关联。

    如此一来,当地父母官就不敢胡来了。

    对所谓的密考,云岚知道一点,其实就是皇帝让各地心腹和眼线给他上密折,禀报当地的消息和官员的情况。

    因为皇帝比较随性,各地官员的性子也不一样。

    有些可能更谨慎,皇帝不问,不是大问题他们大多不会主动说。

    有些就要更主动一点,只要是感觉比较重要的消息,都会给皇帝上密折。

    因为用密折的形式告知皇帝,所以也就叫作密考了。

    密考实在太随性了,换言之就是皇帝对官员的抽查。

    恰好皇帝一时想起哪个地方来,写信给当地的心腹询问,得知那边的消息。

    如果当地官员办事叫皇帝不满意,那么三年任期到了,吏部那边就会得到皇帝的授意,这人的考核不怎么好,仕途也就止步于此了。

    因为不知道皇帝会考什么地方,考哪个官员,抽查得太随机了,所以各地官员也无法提前应对。

    甚至他们都不清楚究竟谁是给皇帝上密折的,只能老老实实办差,免得被抓住问题,丢了乌纱帽。

    对这个密考制度,皇帝感觉还挺满意的。既能抽查到官员真实的消息,又没有给他们应对的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