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穿成鲁元公主: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汉]穿成鲁元公主》 60-70(第14/16页)

法,那还不如暴秦呢——好歹那官员也都顾及自己的小命。”

    听了我这话,刘元在原地出神,她似乎明白了为何各地的法,会是如今这般模样。

    “别装,我不信你自己没有偷偷拿几件。”刘元差点被刘邦带偏,当即将话题拉了回来。“阿翁,你说得是很有道理,但我的好处不能少。”

    她都在戚夫人那边看见过,她头顶上戴的玉簪子,据说还是周文王时候的物件。戚夫人不止一次戴着它在吕雉面前招摇。

    刘元知道,吕雉面上不显,她其实也是在意的。尤其是她刚从楚营回来的时候,比起年轻貌美的戚夫人,成日劳作又颠沛流离的吕雉,明显比她老了不少。

    但好在后来刘元回来了,吕雉有刘元做的面膜,又逐渐掌握汉营的内务,权力养人,便是再忙着政事,吕雉整个人也都滋润起来,焕发着活力。

    “唉,那你随我来吧,”刘邦心中一痛,那些珠宝都被他花的差不多,送的差不多了,“就这几件了。”

    “只能选一件。”刘邦不放心地叮嘱道。

    接着,刘邦从自己的床底下挖出一个小箱子,拍了拍上面的土,郑而重之地将它撬开:“你自己选吧。”

    刘元一眼就看见了发光的夜明珠,她有些震惊,原来还真有会发光的物件。

    而后,刘元看见了一方白玉,这玉的色泽,莫名地让她觉得很衬吕雉。和田羊脂白玉,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质坚硬致密,乃是绝世好玉。

    刘元伸手就要将那玉拿出来,刘邦心痛地看着她:“那明珠你不喜欢吗?这玉不衬你,还是那夜明珠好。”

    看着刘邦心痛的样子,刘元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将那玉放回了刘邦手中:“阿翁说得对,这玉更衬我阿母。你从前不是最擅长雕刻了吗?帮我刻个东西呗。”

    戚夫人戴的簪子算什么,华美的外物哪里比得上手中的权力?她要给阿母送上一样好物。

    “我堂堂汉王,又不是你手下的匠人,”刘邦连连摆手,“不帮。”

    “你确定‘不帮’吗?”刘元盯着刘邦,“那我可也‘不帮’了。”

    “好好好,帮帮帮,到底我是做阿翁的,”刘邦满口答应,“不就是刻个石头吗?我刘季最会刻了。”

    “刻什么?”刘邦也好奇刘元到底有什么是需要他这个汉王亲自来刻的。

    对啊,刻什么呢?

    什么样的印鉴配得上阿母?刘元思索着,突然就有了主意。

    “我想要刻一个玉玺给阿母,你就写上‘皇后之玺’四个大字,至于样子嘛,你要雕一个匍匐的螭虎,要矫健凶猛的,这才勉强能衬她。至于旁边的花纹,就用云纹吧。”

    “……”刘邦沉默地看着刘元,他没想到这东西要求这么多,更没想到是送给吕雉的。

    最重要的是,这“皇后之玺”,属实是搔到他的痒处了。

    吕雉的印鉴是皇后之玺,这跟他是皇帝有什么区别?

    刘邦的嘴险些咧到了后脑勺:“好说,包在乃公身上。当初在沛县,这十里八乡就找不出个比我雕工好的!”

    刘元虽然多了些记忆,但她并不知道,她如今所说得这玉玺,竟然与后世出土的别无二致。

    此时的刘元正趁着刘邦不注意,将夜明珠也揣进了自己的怀里。

    每次在刘邦这里“打劫”,都会让刘元的心情变好。不论是一壶酒,一袋肉干,还是今日这样的一颗夜明珠。

    “阿翁,你先前所托,我定会帮你做好。”刘元郑重地承诺,“我会带着韩信与你汇合,你也一定会打败项羽,一统天下。”

    刘邦从小就是个人精,旁人说话是真心还是假意,他一眼就看得明白,但他也不在意。

    他敢重用韩信,自然也是看得明白,此人对自己全然是真心。甚至,他信韩信这个人,比萧何、张良更多。

    对于韩信,他唯一不放心的,便是韩信手中的兵权。但既然他不日便要与刘元结为夫妻,那这层担忧也少了许多。

    平日说他能一统天下的大有人在,但如刘元这般坚定之人,他从未见过——哪怕是萧何、张良等人,也全然没有刘元这份坚信。

    她相信自己会一统天下,就像相信太阳会升起一般。她是那般自然而然,让人觉得,本就该是这样的。

    可他刘季此时也不过是与项羽二分天下罢了。

    这便是来自女儿的信任吗?哪怕她说话直了些,又喜欢捉弄人,但她是刘邦的女儿。

    刘邦眼中含泪,欣慰地点点头:“元,我刘季有你这个女儿,当真是我的福气。”

    刘元表情古怪,她没想到,自己这阿翁是这般的没有下限——对他那帮大臣来这套也就罢了,给自己的亲女儿也来煽情这一套。

    她又不是他惺惺作态、把酒言欢要招揽的贤士,受不起汉王这般厚爱。

    “阿翁,你正常些。”刘元礼貌微笑,“既然我让你这么有福气,你是不是得再给我点好处?”

    刘邦现在一听好处这两个字就犯怵,他若无其事地打了个哈欠,开始赶人:“元,我有些乏了,你没什么事情就先回去吧。”

    刘元置若罔闻。

    “这次我认真的,你知道许负吗?”刘元眨眨眼,“那许负我见过,有几分本事,我想给她安排个官做。”

    “许负……”刘邦想起来了与许负的那次谈话,她说得那些,确实也都应验了几分,“许负是个术士,你想给她安排个什么官?”

    “太史令?”刘邦摩挲着下巴,“太史令确实管祭祀,但也还得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

    刘邦一脸狐疑:“她一个术士,算算命也就罢了。那编写史书、起草文书、掌管典籍,她能有一样做得来吗?”

    第70章

    做不来?

    且不说许负的才能,刘元已经拿着齐国的案子考校过。她这本事,做个太史令,本就是绰绰有余。

    退一步讲,难道刘邦在沛县的这些兄弟们,一开始就都能做得来吗?

    小小一个沛县罢了,如何便有这么多人才?

    一方面,或许此地是人杰地灵,另一方面,何尝又不是时势造英雄呢?

    “你不给她机会,焉知她行与不行,”刘元坚持着,“许负本就是温县县令的女儿,她读书明理,又善于术数,有什么做不得的?”

    更何况,眼下的官制最为混乱,各种丞相、假丞相封了一堆,也最容易为许负争取。

    刘邦沉默不语,似乎在考虑。他纠结的其实并不是许负的才能,而是她的身份。

    毕竟女子为官,此时算个稀奇事,但也并非后面的朝代那般严苛。

    吕雉与薄姬又何尝不是一直在处理政务?

    刘邦在统一天下后,更是封了许负与她姨母做女侯。

    这时候还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没有那些糟粕的思想,更没有对女子那般大的限制——阿母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