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30-40(第35/41页)
这也是上层对读书人的维护,谁敢欺负读书人官府一定追究到底,维护读书群体的利益,不让百姓看到读书的优待,怎么能安文人的心呢?
普通庄户死了人可能一年半载都破不了案,但是士人圈里谁家庄稼被偷那绝对三天破案,而且要对盗窃者游街、鞭笞,绝对是严惩。
当然他们自己圈子里作案又当别论了。
毕竟一般百姓是不敢得罪读书人群体的。
裴长青挑完水沈宁让他去高粱地接一接裴母。
裴长青特意绕到东南边去看看俩崽儿,结果发现一群人围在那里,瞅着有些神情激动的样子。
裴长青立刻大步走过去。
短短几步路,他脑子里转过好几个念头。
路人欺负俩孩子,抢吃食?
看俩孩子摆摊儿眼红?
快步到了跟前儿,却听围着的人们七嘴八舌地道:“真的吗?真的吗?”
然后就是小珍珠脆生生的回复:“对啊,拿盖房子的土坯砖、木头、大石头就能换做豆腐的方子。要换请早啊,晚了我爹可能就不收了。”
很快又响起小鹤年的声音,“这豆腐泡一斤豆子就能做三斤多豆腐,还有一斤多豆渣呢,吃豆腐省粮食。你们要是学会了,不管自己做豆腐吃还是跟村里人换点豆子,那都是很好的。”
“是挺好,我要学!”
小鹤年:“不过我有要求啊,咱们说好你们就不能骗人,找我爹报名的都得有村里人引荐,陌生人送东西我们不收的,就怕他们好几家凑一点东西糊弄人。我引荐你们,你们可不能坑我,否则你们要倒霉的。”
“放心吧,俺们说话算话,绝对自己家凑材料,不教给别人,别人要是学就得让他们自己凑材料来。”
有人说着就开始发誓,然后往地上吐唾沫。
这时候的人朴实,约好了吐三口唾沫在地上,就表示一口唾沫一个钉,老天爷在头顶上看着,说话要是不算数就被无形的钉子扎脚扎舌头,会舌头生疮脚底流脓的。
越是牵扯的利益小,越是没什么文化见识的人,越是遵守约定。
因为他们信这个。
小鹤年便开始记录他们的名字、哪个村、里正叫什么,回头让他们直接报名字送东西,他会给他们报名的。
“除了土坯砖、做椽子的木头,那些不要钱的大石头也可以送,盖屋子的不能太小,你们肯定比我懂。”
众人纷纷笑道:“懂的懂的,俺们知道。”
很快李铁牛、赵东山、王麻子等名字就报出来被记下,然后他们就兴高采烈回去筹措材料了。
材料不够的可以借,只要不免费教别人做豆腐就不算糊弄人。
这些村子离裴庄远,估计一时半会儿还没传到他们那里去,今儿正好路过就被俩孩子给宣传了。
裴长青忍不住笑起来,这俩孩子的确很能干,比他小时候都能干。
小珍珠看见他,立刻喊道:“呶,我爹来了,我们说话算话的,你们也要算话。我爹可厉害了,你们谁骗人他一下子就知道。”
裴长青:“……”
我又不是测谎仪,我怎可能知道?
但是不耽误俩崽儿吹他很厉害。
而庄户人也敬畏有本事的人。
人家会做豆腐啊!
他们这么些人都不会!
他们里正都不会!
有些人村里就里正家会做豆腐,但是人家也是一斤豆子换一斤豆腐,根本不给多换,他们可舍不得。
以后自己能做豆腐,一斤豆子出三斤多豆腐,爽死了!
小鹤年还怕裴长青责怪他自作主张,着急给爹解释他给人报名的事儿。
裴长青:“挺好。”
小鹤年仰头看他,爹夸他?
裴长青再次肯定,“你们做的很好,帮了家里大忙,原本材料还差一大截,我挺着急的。”
小鹤年立刻笑起来,“爹,那我下午继续招呼人报名。”
小珍珠的高兴更加外放,又跟裴长青嘀咕他们卖了多少钱,碰到什么抠门儿事儿。
俩崽儿今上午没卖多少豆花和豆浆,可能商会带来的大客流已经结束,现在的路人就是平常的路人,舍不得随便花钱在路上吃东西。
尤其豆浆他们自家可以磨,豆花虽然不会做,但是三文一碗太贵。
倒是小米豆渣煎饼,一文一个,他们觉得划算。
一笸箩豆渣煎饼都卖光了。
好吃不好吃的,便宜管饱啊。
裴长青帮他们收拾东西,给他们送回家,他去接裴母。
等他和裴母一人背了一捆高粱穗回家,裴大伯也领着王木匠来了。
正好裴大柱拉稻子回来。
几人就在院子里聊聊。
王木匠又把他那套磕儿说了一遍,“我这人喜欢老实干活儿,不喜欢吹那些虚的,甭管盖房子的大木匠还是做家具门窗的小木匠那套活儿,我都手拿把攒,你请我就不用再另外请旁人。我以往去县里做工人家一天给我七八十文,咱是实在亲戚,我只要你七十文。”
裴长青还没说话,裴大伯先不乐意了,“王老弟,你也说那是县里,县里卖力气的小子一天还三十呢,在咱们乡下就只有二十。”
王木匠:“那我给便宜十文,六十一天。”
裴长青笑了,城里三十,乡下二十,这个差价是直接减十文算的?
不知道的还真能被忽悠。
他道:“王大叔,乡下木匠活一天就是四五十文的价儿。您是老手艺人,活儿做的不错,我给五十文。”
五十文是公道价儿,以往村里人找也是这样的。
王木匠的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他觉得自己老手艺人,咋也得一天六十。
裴二郎居然只给五十。
虽然大家都是五十的价儿,但是有点手艺的人都自信,都觉得自己比周围的同行更厉害。
如果人家五十,他六十,那也是面子,能出去吹。
裴长青却不肯松口。
他家这点钱来之不易,每一文都必须花在刀刃上。
你是五十的价儿就是五十,一文不待多给的。
王木匠:“那,一天管三顿饭?”
要是管三顿饭,五十文也凑合。
裴长青:“王伯,我是喜欢把话说开了的,好听不好听现在说透,回头干活儿的时候不疙疙瘩瘩。大家请木匠,都是管一顿晌饭的,如果加急,木匠留宿,早晚也起来干活儿的话,那是必须管三顿饭的。”
即便管三顿一般也是随主人家吃,顶多隔两天给打二两散酒,炖个鸡蛋或者煮个咸鸡蛋下酒啥的。
毕竟不是那些大户人家,要想天天喝酒吃肉是不可能的。
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