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40-50(第17/42页)

   而王大老实,自然会害怕父亲,被吓得事事不敢拿主意。

    王二圆滑,就摆烂耍赖。

    这还有个学好?

    学艺就是这样,不开窍的话,你学三五十年也浑浑噩噩跟三五天似的。

    开窍了,一天一个样,只要练好基本功一年顶人家十年还强。

    好在王大有很多人没有的优点,力气大、勤快肯干、听话,王木匠交代他的就能干得一丝不苟。

    干技术活儿,如果没有创新天赋,那么遵从固有模式就是最大的优点。

    可能二儿子被嫌弃,王木匠越发心急,在那里教王大一些上梁的窍门和要点,什么抬梁式要如何、三角梁架要如何。

    王大那笨拙的脑子,单线程,一次只能干一样。

    他正修檩木呢,哪里顾得上梁架?

    这不是还没做到那一步吗?

    “老大,你这斧子劈歪了,你想啥呢?”

    王大吓得立刻不敢下斧子了,要等老父亲发话。

    裴长青看得有些无语,就修个檩木,只要学过基本功,按照套路修就是,能出什么错?

    当然他不会对别人教学指手画脚,一个父亲甭管多平庸,如果别人对他教育孩子指手画脚他也会不满,因为各家有各家的相处模式。

    裴长青只是把王木匠请到另一边,“王伯,我看大哥修檩木和椽木都挺熟练的,要不你来做榫头吧,有几处还要用椽花。”

    王木匠听裴长青夸老大,心里高兴,嘴上却道:“不行,还得练呢。”

    又让裴长青放心,椽花这些他来弄。

    等王木匠被分散了注意力,裴长青就去看王大干活儿,时不时夸两句下斧子稳当,劈得准,会巧劲儿,干活儿带劲等等。

    给王大夸得嘴角咧到耳根又赶紧扯回来,谦虚地说还不行,还得多练。

    心里却开心到飞起。

    裴二郎夸他呢!

    高里正和爹都说裴二郎厉害!

    厉害的裴二郎夸他呢!

    他心脏扑通扑通地好像要开花儿。

    从小到大,他听得最多的就是你真笨,你太笨了,真是笨得很啊。

    没有夸的话。

    有也是小时候夸他真能吃!饭量大!长得结实!

    可惜后来都被“这孩子……笨卡卡的”给取代了。

    再也没听过一句夸他的话。

    他被裴长青夸得激动得都要哭了,赶紧趁人不备偷偷抹掉眼泪儿。

    心情飞扬,活儿做得也越发顺溜。

    毕竟练了十几年的基本功,还有啥不会的?

    闭着眼他都不带劈错的!

    等裴长青离开去做别的以后,王大一边抡斧子,心里一边欢快地喊,“裴~二郎,厉~害!裴~二郎,夸~我!嘿~咻!嘿~咻!抡起斧~头!嘿~咻!”

    随着他心里喊号子,抡斧头的动作就带上了一种韵律感的节奏,瞅着挺有力量和熟练的美感。

    王木匠是个稳重人,见不得别人轻浮,一会儿没盯着大儿子发现他居然和老二似的不稳重了,登时想过去踹他,但是从旁观察活儿干得比以前更板正,又默默地转身回去干自己的活儿了。

    裴二郎说老大做的不错,那就是看上了吧?

    算了,别总去说他,反正木头也修不坏。

    没有王木匠的干扰,王大檩木修得又好又快,进度提升了一倍不止。

    裴长青大喜,夸两句省钱了有木有!

    【作者有话说】

    裴长青:独家省钱秘方√

    第45章 小孩子的友情 建筑队雏形

    今儿裴长青有另外的事儿。

    一早他就和来换豆腐、送材料的人说了,这几天要麻袋、草席子、草帘子、树墩子、短的粗木头等,都可以拿来换豆腐方子。

    这些东西不值钱,原本没人要的,顶多自家用或者劈柴烧火。

    现在裴长青要,附近村里的人也挺高兴的。

    原本攒土坯砖的都轻松起来,直接把家里的东西搜刮一下送过来顶账。

    自己村的听说裴二郎需要这个,即便已经送够材料的也回家划拉划拉送过来。

    裴长青和沈宁商量着要搭四个草棚子,专门用来放石灰。

    石灰怕水,尤其泼水粉碎筛好的石灰不能乱放,但是又不能一天筛完,就需要专门防雨的地方存放。

    草棚子用茅草、菖蒲、芦苇等不花钱的材料覆盖,上面可以压上黄泥,四周挂上草帘子、草席。

    地下放木墩子,或者矮木头钉的木马架,搭起台子,把装生石灰的筐子和熟石灰的麻袋放上。

    简单的菖蒲席子、草帘子等,老人孩子就能编。

    麻袋则是用苘麻、蓖麻、苎麻等的纤维简单纺线以后粗粗编制缝起来的。

    一连几天,裴长青和沈宁都忙着凑材料搭棚子。

    家里太忙,也有些乱,沈宁就不让小珍珠和小鹤年去摆摊儿了,而是在家帮奶奶烧烧火,看看东西。

    尤其小鹤年,记性好,有些东西放在哪里他看见就会记住。

    这几天都是大晴天,白天日头火辣辣的,风也不小,吹得庄稼都熟了,地面也干透了。

    沈宁家四个草棚子也搭起来。

    裴大伯、裴三叔和四叔几个是全程帮忙的,瞅着二郎家东西多而不乱,一样样摆放有序,看着都顺心。

    高里正更是佩服,这几天他上瘾一样,真跟看戏似的得空就来瞅瞅。

    时不时也会搭把手干点活儿。

    今儿早上裴长青带着裴大伯几个用草木灰洒出三间屋子的轮廓,然后让人刨了基沟。

    基沟要刨到硬土层,这样再填灰土反复夯实才能越来越坚硬,还能防潮防水,否则会发生沉降现象。

    高里正瞅着裴长青他们挖了齐腰深的基沟,看着比自家的还深呢,“二郎,不用如此深吧?”

    裴长青:“要的,这样不但防潮而且防震,一般的地震也能应付。”

    高里正听着越发看好裴长青,等房子起来以后必须请老友和大舅兄几个来看看,回头就把裴长青介绍给他们盖房子。

    别人正挖基沟的时候童大久赶着牛车送檩木来了。

    十根檩木,还带了几截树梢,他全给拉过来了。

    同来的还有大童庄和小童庄其他想换豆腐方子的农户,有的人力拉着一木板车的土坯砖,有的拉着一些杂木,还有的拉了一些石头。

    石头重,所以拉不了多少,但是石头不用花钱。

    裴长青现在并不会全部记录下来,怕浪费纸,改为用一块滑石在石板上记录。

    材料送够的就擦掉,只记录没送够的。

    甚至这只是做给他们看的,毕竟即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