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50-60(第14/41页)

留的,不舍的给别人吃掉,这会儿倒是大方。

    小珍珠朝他挤咕眼睛,他们有钱!你瞅那小少爷脑门上还勒着一块石头,嗯,玉,腰上也有,肯定有钱。

    上一次萧先生就多给他们几文的,今儿不得更多给几文呀。

    小鹤年一想也是,又去捞仅剩的萝卜条以及晒的萝卜皮来。

    心里盘算着收他们多少文合适呢。

    那边裴长青和沈宁跟萧先生简单聊几句,打水给人净手,就让人自己吃。

    讲究人都是食不言寝不语的,所以咱不打扰。

    他们之前吃过的,毕竟做饭的时候就开始尝,尝着不错就直接当饭吃一顿了。

    两人去场里看看裴父裴母。

    他俩在这里处理豆子呢。

    豆子非常好脱粒,晒干一压就掉出来。

    直接划拉划拉,再扬扬场就行。

    裴父是干活儿一把好手,木锨往上一撇,豆荚什么的就被吹出去,豆粒直接掉下来。

    裴母就拿笤帚扫出来,把豆粒装起来。

    回头再晒晒,就可以收到缸里了。

    小珍珠小鹤年反而成了陪客的主人。

    因为萧先生邀请他俩坐下,还问他俩一些事儿。

    譬如几岁啦,双胞胎吗?谁大谁小?

    然后问小鹤年读书没等等。

    听闻小鹤年识字,读过三字经千字文一些儿童启蒙诗,以后爹娘会让他继续读书什么的,小少爷眉头微动,这才睁眼瞅他,神情也正经两分。

    只要是读书人就是同类人。

    萧先生聊天间不动声色地就摸清了小鹤年的文化水平。

    说是熟读三字经千字文,实际懂的远比这两本书多。

    这孩子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小小年纪却老成持重,比许多大人都稳重、懂事。

    有些人可能会批评他小小孩童,心机深沉等等,萧先生却觉得这孩子心性天生坚韧,是做事情的好苗子,可以说有这份心性他做什么都不会差。

    而一个孩子有耐心又有绝佳的悟性和记性,便是读书的好苗子。

    若是再遇名师指点,他日定然青云直上,金榜题名。

    萧先生非常意外,没想到乡野之间竟然有如此特殊人才,便试探裴家是不是有了不起的亲戚。

    男孩子心眼儿多,女孩子却简单得很,所以很好试探。

    他们只有一个童生大伯有点身份,没有其他读书的亲戚。

    萧先生微笑着,轻声道:“童生大伯不想你读书,对吧。”

    小珍珠瞳孔一张,“哇,萧先生,你会算卦吗?”

    说得太准了!

    萧先生哈哈笑起来。

    小鹤年已经不想说什么了,方才萧先生问话,珍珠就差把对大伯的不满骂出来了,谁能不知道呀。

    萧先生看向旁边神色淡淡的小少爷,“阿恒,你说呢?”

    小少爷下意识挺了挺脊背,想当然认为是先生出考题。

    他道:“小子这般聪慧,若大伯真心疼爱,定然大力培养,那他如今不当只读这两本书,也该开始秒描大字才对。”

    小珍珠:“哇,还会说呀。”

    萧先生:“阿恒,你觉得这大伯和兄弟孰是孰非?”

    小少爷瞥了唇角紧抿的小鹤年和满脸惊叹的小珍珠一眼,缓缓道:“清官难断家务事,难说孰是孰非,”看小珍珠好看的眉毛拧出不满了,他继续道:“然弟弟盖房无钱,合村来助,父母也真心帮衬,想必弟弟品行高洁,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小珍珠露出大大的笑脸,“你们好会猜啊!”

    萧先生:“万一弟弟沽名钓誉,善弄人心。”

    小少爷:“那分家出来住破屋子的就该是哥哥。”

    小珍珠拿了新木杯殷勤地给小少爷倒上水,这个人真聪明,没见过大伯就知道是大伯坏!

    萧先生笑了笑,虽然有些人的确能伪装骗人,可这家人确实如阿恒所说。

    “阿恒,小子如此聪慧,若加以培养也能为家族挣得荣光,为何大伯不想培养?”

    小少爷很少接触贫贱之家,努力回忆跟着先生一路看过的景象。

    一个四面漏风的破屋子,一个罹患重病的母亲,两个瘦得眼突肚鼓的小子,为了争夺半个饼子大打出手。

    是贫穷让他们如此吗?

    一座屋宇连绵的大宅子,吃不完的米肉,穿不完的布帛,老父亲尸骨未寒,亲兄弟为了分家产大打出手。

    是财富让他们如此吗?

    小少爷不太想得明白。

    他道:“可能这位大伯更想培养自己的孩子,毕竟钱财有限,但是他亲自教读也不花费钱财,却没有,只能说明他是个心胸狭隘、妒贤嫉能的人,此人不可交。”

    小珍珠“啪啪啪”用力给小少爷鼓掌。

    冲着你帮忙骂我大伯,我就觉得你是个大好人!

    萧先生看看小鹤年,又看看小珍珠,笑了笑,男孩子稳重内敛,不轻易对陌生人表露好恶,喜怒不形于色,小姑娘却天真烂漫。

    阿恒说的不错,现实就是普通庄户人想读书非常难。

    要供一个读书人,就好比从家人的骨头里往外榨油。

    要榨干多少家人,才能供出一个,更多的根本供不出。

    所以读书的庄户人寥寥无几。

    这户人家能把这小子供出来吗?

    他很好奇。

    小少爷见先生不在出考题,朝对面的小鹤年和小珍珠微微颔首,然后开始专心扒饭了。

    先生说请他吃饭,那他就吃。

    他吃相斯文好看,绝对不会被指摘礼仪问题,而且吃得并不少。

    他跟着萧先生从京城南下这些时日,并不总是住客栈的,有时候也会风餐露宿。

    吃的有时候也马马虎虎。

    但是小少爷并不抱怨,只要先生说能吃,再拉嗓子他也会吃饱的。

    因为先生早就让他知道,有饭不吃饱,回头可能会饿肚子。

    真饿肚子可不好受。

    而且这农家饭怪好吃的呢。

    豆腐炒得干而不柴,吃起来有弹性,油润润的,若是吃到金黄的嘎渣还会发出细微的脆响,伴随而来的就是那股香气。

    那些卷卷要蘸酱吃,还可以就着葱碎吃。

    他出门在外,不吃口味儿重的食材,就蘸着大酱吃了。

    嗯,也不错!

    小珍珠看他吃得专心,偷笑,也也很得意,我娘做的饭就是好吃,连这些有钱人都喜欢。

    她指了指煎饼,“你用煎饼卷豆腐,半个就够了,我娘做的煎饼大。”

    小少爷向她道谢,也没等人伺候,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