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50-60(第35/41页)



    随便吃的结果就是吃腻歪吃不动。

    而且高里正也的确不心疼豆腐娘子家吃萝卜。

    萝卜才几个钱啊,豆腐娘子一开心再做几样吃食,又赚钱了。

    小鹤年也高兴,也跟裴母抱一下,又跑出去跟从西边儿过来的裴长青抱。

    裴长青:“爹身上都是泥和灰,别弄脏你的衣服。”

    小鹤年也知道,弄脏了还得累奶奶洗,他就用小脸蹭了蹭爹的脸颊,胡茬出来了,刺刺的,痒痒的。

    裴长青的心就软软的。

    小珍珠吃醋,立刻也去另一边蹭,蹭完还亲一下,亲完又嫌弃,“呸呸!爹脸上都是沙子。”

    沈宁给裴长青打水,笑着帮他把头巾揭下来,又让他好好洗洗脸,闺女都嫌弃了。

    为了保护头发,不至于每天那么多泥土沙子的,沈宁给裴长青缝了一个盖房戴的帽子。

    麻布缝的,上面一个专门装发髻的包包,反正裴长青也不用发簪,这样直接用布帽子包住头,带子一抽收紧,系在下颌上。

    如此头发不至于每天都是灰土,自然不需要天天洗。

    毕竟古代这头发太长,裴长青肾气足发量又多洗呀晾呀的真不方便。

    一家子也不急着吃饭,都坐在桌前听小鹤年讲讲在书肆干啥了。

    小公子怎么给上课的呀?

    小鹤年看他们一脸期待的样子,笑起来,“我今儿先给师兄背了书,他帮我纠正了。”

    他把改动的地方跟爹娘也说了,让他们也改过来。

    他之前炭笔写的那本得重新改过。

    小珍珠心直口快,“是不是大伯以前故意教错的?”

    裴父和裴母当场就来气了,合着还教错的!

    小鹅年忙道:“不是的,是不一样的版本。”

    “师兄人很好,给我推荐书,也让我自己找书看,不认识的字也会给我讲,我今儿又学了十几个新字。”

    他从书包里掏出小本本,学沈宁的样子自己装订的,用炭笔条写。

    上面写了他新学的生字,还有书名、作者以及内容提炼,还有偶尔的灵感火花,以及重要事件。

    这是他的手账,他看沈宁一直这样记,他也让奶给自己弄了一个。

    今儿他趁着上茅房的时候悄悄记录,怕师兄看到笑话,毕竟用炭笔写的,字迹也潦草。

    他把新学的生字和爹娘等人分享,还给爹娘看写法,让他们也记住。

    沈宁和裴长青认识,写法嘛就真得记住。

    沈宁也拿了自己的手账本过来抄下。

    在这时代,无论从哪里看到几个生字都值当认真写下来记住。

    因为你没有什么接触知识媒介的机会,在乡下有些人一辈子都看不到一个字。

    小鹤年又给他们讲自己背诵的两首五言古诗,还有两篇文章。

    他没有贪多,上午就只看一篇,下午又只看一篇,然后都背下来。

    他要默写出来,这样积少成多,自家也就有书了。

    除此之外,就是师兄给他讲三字经,不是单纯讲意思,而是讲其中的典故。

    这也是写文章引经据典的出处。

    但凡启蒙,就开始这方面的训练,以后作文都能说出典故来。

    甚至以后的很多文章,也和启蒙书里的典故、人物有关系,所以这是基础。

    萧先生很重视这个,给谢恒讲了很多。

    谢恒自然不藏私,也过先生的瘾,学着自己先生给小鹤年讲。

    小鹤年虽然见识少,除了裴端也没见过别人怎么学习读书,可他却感觉受益匪浅,好像师兄给他推开了两扇大门,让他看到一片广袤无垠的新世界。

    以前他只会背诵人之初性本善,以后他会知道每一句来自于哪里,什么意思,牵扯什么人什么事儿。

    而这些人又有什么名气,来自什么家族,做过什么有名的事儿。

    这就和听故事一样,特别特别有意思。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就这么四句,师兄给他讲了好多故事,孟母为了儿子好好读书遂三迁,还讲了孟子的生平,让他知道原来他们说的孔孟之道就是这个孟子。

    当时小鹤年听得入了迷,听得他头皮发麻,浑身微微颤抖,有一种灵魂共振的感觉。

    原来读书可以更有趣啊。

    先生讲课,比自己看书,有趣一千倍啊!

    师兄都讲得这么好,那先生又该如何有意思呢?

    啊,自己真幸运啊,师兄讲课比大伯有趣多……多了!

    给家里人讲的时候他又回忆一遍,仿佛沉浸在师兄讲课的现场中,情不自禁地笑道:“师兄,真的很会教书,我学得可好了。”

    他就跟一块高密度的海绵一样,疯狂地从知识的海洋里吸收水分。

    全家人都为他高兴。

    纷纷夸他,阿年真会读书,真适合读书,真是天生读书的料啊。

    裴母高兴得都抹泪儿了,“我们阿年,我们阿年怎么这么好呢。”

    她一把搂住小珍珠,“珍珠啊,你看阿年读书多好啊,你也读。你爹娘说了,咱家没有男孩子女孩子的分别,都读,你娘都读呢,奶也跟着读,咱们一起读。”

    她又拉拔一把老头子,“你也读!”

    裴父温顺得很,“读,我读!”

    小珍珠咯咯笑着,“奶,我也读呢,晚上就让阿年给我们上课!”

    沈宁:“咱开饭,吃完饭一边干活儿一边读书。”

    小珍珠立刻把鹅蛋酱推到小鹤年跟前,“犒劳你,阿年,你读书辛苦啦。”

    小鹤年:“谢谢,我读书很轻松,不辛苦,你们在家里做活儿辛苦啦。”

    沈宁看着两小只,笑得不行,这俩孩子自打阿年去读书,一下子长大了似的,小珍珠都跟着长大了呢。

    吃完饭天色基本也就暗下来,裴长青过去跟几人再忙活一会儿差不多就好了。

    沈宁和裴母又关心小鹤年在那边吃饭问题。

    沈宁和裴长青原本商量是不是像学堂一样,给书肆送一些大米,再每天交几文菜钱,让阿年在那边和小公子一起吃。

    又担心人家小公子伙食标准高,自己交那点不够。

    最后夫妻俩觉得不要想太多,对人家来说这顿饭可能是最不在意的。

    他们家也没有那么多大米给人送,不如就轻松些,按照自己家的习惯来。

    所以沈宁就决定给阿年带饭,反正谢小公子也不嫌弃她家的饭菜,那就多准备一些,俩孩子可以分享。

    所以她今儿早饭就做了大酱炒鹅蛋豆腐碎,卷在煎饼里可香呢。

    煎饼也不是单纯的高粱小米面,而是减少了高粱的分量加了一点细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