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00-110(第25/43页)

跟成三爷攀上私交,人家沈老板不知不觉就得成三爷关照。

    啧啧,什么人什么命啊。

    别人不知道,靳老板却是亲见的,成三爷跟县城一批混混打过招呼,让不许动豆腐村的运输队,否则就是和他过不去。

    谁敢和他过不去啊?

    又不是嫌命长。

    不说成家堡还供着太祖的丹书铁券,就算打架,他们也不是成三爷对手啊。

    成家镖局并不在县城,而是在县城东南三里半的成家堡。

    坞堡盛行于东汉末年王莽时期,后来因其拥兵割据的势头被当权者忌惮,最终消失。

    成家坞堡自然没有私兵,只是保留了当初坞堡的样式儿,整个村子都用围墙围起来,四角有望楼,入夜关门,日出开门。

    成家镖局久负盛名,前朝末年战乱四起,成家曾散尽家财救过万数流离失所的百姓,还为太祖筹措押送过救命粮草。

    太祖曾许以重诺,他日开朝必封成家恩义侯。

    成家却婉拒了,言明祖上有训,成家子弟不入官场,只以种地、运镖为生。

    后来太祖御赐成家天下第一镖,并给予不少特权,诸如投宿任意驿站,驿丞不得拒绝,遇土匪强盗劫镖可请求地方驻军出兵,有困难可以找地方官衙,等等。

    不过成家镖局向来低调本分,并不曾求助过官衙,也不曾失过镖,还帮官府押运税银。

    不少人家把有习武天赋的弟子送去成家学艺,后来在军中效力,为大庆培养了不少将军。

    甚至江湖上也有规矩,再穷凶极恶之徒也不能动成家的镖。

    当然,现在江湖早已没落,民间习武之人越来越少,一般人也动不了成家的镖。

    打不过人家。

    但,大家依然这样喊,以此表示对成家的尊重。

    试想,有这样一家有实力、有财富、有人脉的家族存在,成阳县乃至淮州府谁不想去结识?

    京城以及外地大老远的都有人来拜会呢。

    若是能跟他们交好,不只是面上有光,还没人敢欺负呢,有什么难处他们随手就帮了。

    可惜,人家超然官场、生意场之外,你可以找他押送货物,却不能让他引荐某官员、将军什么的。

    越想就越羡慕沈老板,越佩服沈老板。

    有能耐,运气还好!

    他和沈老板的合作更有信心了。

    他一定要做沈老板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巧得很,蔺老板也是这样想的。

    昨晚躺在炕上他还琢磨怎么能跟沈宁深度合作,一起在京城开酒楼?

    他出钱帮沈宁建一所正儿八经的作坊?

    起码得砖瓦房大院儿吧?

    再把周围的路铺铺,免得春天化冻或者下雨的压得都是车辙,又泥泞又颠簸。

    从苏州调俩绣娘过来跟沈老板小姑子合作?

    想得他睡梦中跟沈宁谈合作事宜,结果她夫君冷冰冰地来了一句“蔺老板,我媳妇儿是官夫人了,不跟你合作”,给他一激灵醒了。

    “勾勾喽——”

    院子里一只血红冠子、五彩羽毛的大公鸡脖子一探一缩地叫着,开启了一天的时光。

    这公鸡是昨晚上陶氏打发高进禄送来的,说给蔺老板加个菜。

    小珍珠和宝儿稀罕它长得威武雄壮,不让杀,还说蔺叔叔不馋肉,还理直气壮地问他“蔺叔叔,对不对?”

    他能说什么?当然是对啊。

    他才不爱吃鸡肉呢!

    早饭一人一个麻酱鸡蛋,一碗小米粥,再来两块煎饼果子,搞定。

    蔺承君吃得喷香,并不觉得简陋。

    人小少爷都吃得很熨帖,他一个大人会嫌弃?

    吃过饭蔺承君就让小少爷带他们去找谢掌柜聊合作的事儿,下午一回来,几人就钻进屋里商量编书的内容。

    二蛋去学习班看看,珍珠却拉着宝儿在他头上试戴各色头花儿。

    今儿她戴了蔺承君送的头花出去,收获一波夸赞,她就美得很。

    一时来了兴趣,她就想看看其他头花效果如何。

    宝儿不敢拒绝,只能任由姐姐摆弄,眼珠子转来转去找人帮忙。

    可惜哥哥们正和蔺承君入迷地讨论编书内容,姥儿去卤素鸡了,二舅母也不在屋里。

    阿鹏哥哥呢?去茅厕了?

    哎,就没人治得了姐姐吗?

    他嘟着嘴,“姐姐,二舅母是不是叫咱呀?”

    珍珠嘿嘿一笑,“你别耍心眼子啦,没人会救你的,乖乖给我打扮。”

    这会儿沈宁正在米粉作坊那里选人呢。

    草棚子已经搭好,夯土墙也在收尾儿,高大山和大脚板也把陈籼米买回来了。

    她点了三个成年男人,张老三、高石头、毛蛋爹,还有俩半大孩子裴金子、裴铁梁。

    找自己村民干活儿就是这点儿好,知根知底,他们什么脾气、勤快还是懒,她一打听就知道。

    张老三、高石头和裴椅子三个当初学点豆腐输给女人,很是没面子,后来苦学一阵子终于掌握正确的方法,如今也是家里点豆腐的主力。

    张老三和高石头现在长进很多,再不说“女人不行,还是得靠爷们儿”,现在干活儿那叫一个麻利。

    不过那个裴椅子依然没有长进,学会做豆腐以后大男子主义更厉害,很自然地就被边缘化,啥好事儿也轮不到他。

    裴金子是四婶的儿子,裴铁梁是裴铁牛的弟弟。

    这俩都十四岁,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阶段儿,也能干点力气活儿了。

    沈宁简单说了两句就让他们去淘米泡米,“淘米水倒在缸里攒着。大米泡一晚上明儿一早过来磨浆子,我教你们做米粉。”这五个人如果合格的话就是米粉作坊小组长,这两天学会做米粉就再带组员。

    普通组员会集中在14-17岁,这个年纪的男孩子还不是家里种地的主力,来年开春种地他们也能脱产来做米粉。

    要是家里顶梁柱到时候得回去种地,米粉这里就没人干了。

    被选中的五个人又激动又骄傲。

    三个男人一天二十五文,两个半大孩子一天也十五文呢,哪里找这好事儿去?

    瞅瞅其他人那羡慕的眼神儿就知道多光荣吧。

    有男人小声嘟囔道:“你们别得意,豆腐娘子说了,要是表现不好就换人。”

    五人立刻握紧拳头,必须好好干,绝不能被换掉!

    日头西斜的时候高里正运输队也回来了,同行的还有谭秀儿和一双儿女。

    谭秀儿之前说过会来,沈宁也不意外,就是没料到俩孩子如此漂亮。

    陈玉箫是典型的古典小美人,文静、娇羞。

    陈琦却过于秀气了些,漂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