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10-120(第27/44页)

是要尝尝。”

    很快张公公带人端着两个铜锅子和两盘面饼、两盘牛羊肉片进来,另外还有几样新鲜的小青菜、菠菜、白菜。

    张公公笑道:“万岁爷,御医说晚上不宜过饱,暖锅子油腻,老奴就没准备多少肉,只备了两盘和一些鱼丸肉丸配面吃。”

    皇帝日常比较清心寡欲,既不好美色,也不重口腹之欲,甚至胃口都一般。

    若是大鱼大肉摆上来,他更没食欲,这样都只有少许反而还能多吃几口。

    萧先生已经吃过一次,念念不忘,所以皇帝过来立刻准备上。

    牛油汤底里煮上鱼丸肉丸,再涮几片牛羊肉、几棵翠绿的菜,原本没什么胃口的皇帝都不断分泌口水。

    想尝尝!

    一尝便胃口大开,香、麻,带着微微的辣,这种混合的霸道香气具有冲击灵魂的力量,瞬间打开了天灵盖一样,让他一边吃一边挑眉点头,“嗯,不错!”

    五片薄如纸的肉片,鲜嫩多汁,香浓鲜脆,恰到好处。

    翠绿的菜叶一烫即熟,清甜香滑。

    面好了,捞一筷子,香气裹着白气缭绕扑鼻,浸润了干涸的胃口。

    吹一口,就迫不及待地塞进口中,又烫又香,却舍不得吐出来,嘶哈两声,嚼一嚼,便适应了那口感。

    虽然锅底看着油汪汪的,可捞出来的面却恰到好处,一点不油腻呢?

    皇帝吃得额头微微见汗,有一种爽透了的感觉。

    萧先生道:“陛下近日操劳,清减了不少,若是没有胃口,隔两日这样煮上一锅,连面带菜肉吃上一碗,也是可以补身体的。”

    这锅里有香料,可以发汗祛湿,有牛油、肉、菜可以补充营养,有面,可以果腹。

    皇帝吃完一碗面,忍不住又喝了半碗汤,擦擦嘴,心满意足地笑道:“好久没吃得这么畅快了。”

    萧先生笑而不语,皇帝是为政务烦心罢了,若是普通百姓能吃皇宫御膳房的食物,只会说神仙过的日子。

    可见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皇帝也不开心呐。

    萧先生就觉得幸亏自己醒悟得早,不会把早就烂掉的家族当成自己的责任,搞什么我为了家族振兴如何如何。

    现在,他多舒服?

    比皇帝和谢相爷轻松多了。

    吃过一顿重口味火锅,皇帝身上的疲惫都一扫而空,有一种满血复活的感觉。

    萧先生吃了一口解腻的腌白菜,又发散起这火锅的用处来。

    含有很多香料,适合军中,适合北方严寒之地,适合南方湿寒之地。

    当然,也适合北方草原民族,他们牛羊多,正可以换他们的牛羊,进而换马匹等等。

    这叫以小搏大。

    皇帝听得眼神越来越亮。

    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张公公提醒皇帝该回宫了。

    一路上皇帝都在念叨张公公絮叨,每次他正心情好就催他。

    回到宫里,皇帝还在念叨。

    俩小太监给张公公送了两封厚厚的信件。

    张公公看看信封,顿时喜上眉梢,捧着两封信疾步入内,“万岁爷,水嬷嬷宫嬷嬷来信了!”

    皇帝歪在软榻上闭目养神,“念!”

    张公公念了两句,前面都是请安之语。

    皇帝:“跳过去,念重点。”

    张公公:“谢家小公子和裴家小公子琢磨了一种拼音,四岁小童十数日即能学会,十来岁少年数日可学会,之后自学识字。沈娘子和裴二郎便是如此学习,如今裴二郎已经背完《论语》……”

    皇帝蹭地坐正了身子,“拿来!”

    张公公立刻将信呈给皇帝。

    皇帝先是一目十行,随即又一字一字地细看,仿佛孩童初识字一般。

    他喃喃道:“竟有这等神奇识字法?这般神奇?不可思议。”

    张公公扑通跪地,喜极而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太祖有灵,先帝保佑,陛下的难题有办法了。”

    皇帝霍然起身,“宣萧先生……不,太晚了,明儿,明儿一早就请萧先生过来商量。”

    之前萧先生夸裴二郎和沈娘子能读书识字了,他还不信。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此法若能传开,大庆之幸,万民之福!

    第117章 锦衣卫 羊肉饺子

    第二日非大朝会时间,皇帝在乾清宫御书房召见了内阁众臣之后便让小太监请萧先生来讲书。

    皇帝很喜欢听萧先生讲书,他能把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讲出新意,即便读书人烂熟的四书五经也有新东西。

    不过今儿不讲书,他要和萧先生聊聊这个拼音识字大法。

    等萧先生一进来,皇帝便虚抬了抬手,“先生免礼,赐座。”

    萧先生的位子在御案对面,张公公特意给放了软垫和靠枕。

    萧先生朝着张公公拱手致谢。

    张公公就喜欢萧先生这点儿,宠辱不惊不说,不媚上不欺下,对他们这些宦者也彬彬有礼。

    皇帝把宫嬷嬷抄的拼音表递给萧先生,“先生可曾见过这个?”

    萧先生当然知道皇帝为何找他。

    在引导皇帝派人去豆腐村的时候他就料到水嬷嬷等人肯定会知道拼音识字法,也肯定会学,更会写信告诉皇帝,而皇帝也肯定会感兴趣。

    因为这是普及底层百姓识字的又便宜又简单又快速的方法。

    只是他了解皇帝和朝廷,如果由他主动进献,朝堂百官会抵触,怀疑他用心,即便皇帝只怕也会有想法。

    毕竟拼音和数字算术不一样,数字符号对朝廷、各大家族都有用,拼音却会冲击他们的权威。

    而人都有逆反心理,他给皇帝进献,皇帝未必重视,若是让皇帝自己发现,那结果完全不同。

    他扫了一眼,恭敬道:“陛下,臣曾听阿恒说过,沈娘子与裴二郎因为识字晚,学得吃力,便与孩子们琢磨识字的简便方法,想必这就是了?”他低头又看了看,笑道:“陛下,不过是旁门小道,难登大雅之堂。”

    “先生,你果真这样认为?”皇帝面色严肃,双眸炯炯。

    萧先生起身行礼,一副尽职尽责的架势,“陛下,这识字方法于天下学子无用,于朝堂百官无用。”

    他在提醒皇帝,你不要想着通过内阁、礼部、翰林院、国子监等衙门来推行拼音识字法,没用,会被联合抵制的。

    如果你要推广底层百姓识字,那就得绕开这些正统读书人,用非常之法。

    皇帝听懂了,这也是他为什么找萧先生商量而不是内阁众臣的缘故了。

    不用问他也能想到他们的反应咯。

    “陛下,此乃旁门左道,是对天下学子的蔑视与亵渎。”

    “读书没有捷径,必要十年寒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