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10-120(第43/44页)

墙上,好看又好闻的!”

    那盆水仙花倒是很得老太太们喜欢,水嬷嬷表示她负责侍弄,争取过年就开花。

    吃过晌饭,下午小珍珠带着宝儿让卢锦、张顺给学习班分点心和大蜜枣。

    蒜苗锁头几个把卢锦和张顺好一顿夸。“三天就把拼音都学会了。”

    小珍珠听说他们如此聪明好学,当场奖励一人一个点心。

    别人可是六个人分一个呢,他们一人一个,小珍珠老大方了。

    卢锦和张顺明明很嫌弃这种点心,在宫里什么好点心没吃过?

    可当小珍珠忽闪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夸赞奖励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爽到了。

    有点骄傲,有点开心,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就似乎过来学习,也没那么……不能接受?

    不像起初以为的那么无法忍受,仔细品品,好像……还有点别样的滋味儿?

    至少等回宫以后不至于怨恨,不会想让这些人统统倒霉了。

    桃源县。

    桃源驿位于大运河东岸,距离县城不到三里路,是水陆两用的驿站。

    桃源驿南边是沈庄,北边是庞庄,旁边还有三处民间客栈,另有几处宅子。

    庞老爷的别院就在此处,三进院落,带着东西跨院,十分宽敞。

    他在桃源县做着好几个行当的大生意,时常坐船北上南下的,运河边儿有宅子相当方便。

    除了自己住,还可以借给出门的亲朋甚至租给有钱商贾应急。

    不过最近这座大别院被人租走了。

    租借的人姓顾,早年在京城救过他一命,好大的人情呢,所以他愿意白给恩人使。

    可恩人不肯,非要租赁,他就象征性地收一点,又请恩人吃顿饭,劳烦在京城多看顾一下他的货栈和铺子,免得被人使坏。

    恩人同意了,还把他的粗使婆子、厨子厨娘给留下,另外还给他留了一个小院儿自用。

    庞老爷知道恩人身份不一般,可不敢随便过去住,即便出门非得住一宿,他也有别处住去呢。

    而顾千里他们租了房,又置办上相应的生活用品,不过等了两日皇庄那边第一批小太监便在锦衣卫的护送下乘船南下,到了桃源驿。

    一共15个小太监,30个锦衣卫。

    顾千里把锦衣卫和小太监混合在一起,分成四个班,小德子他们各负责一个。

    逄百户和葛百户有点蒙,特意找顾千里确认。

    “大人,我等也学?”

    他们不是护送小太监来学什么秘密识字法的马?怎么锦衣卫也学?

    顾千里正在写信,斜睨他们一眼,“你们不学,怎么想陛下之所想,急陛下之所急?若是小太监路上发生状况,难不成你们直接灰溜溜地原路返回?”

    为什么一个小太监派俩锦衣卫?

    只是保护?

    当然是防备小太监出了意外,锦衣卫顶上啊。

    你们总不会以为自己只能打打杀杀吧?

    那还真是。

    逄百户和葛百户都是大老粗,别看是俩百户,也并没有识很多字,只是将将够用。

    两人对视一眼,“大人,他们可以,我们俩……”

    他们俩都三十多了,还学这个,总觉得很羞耻。

    顾千里哼了一声,“我都要学,你们学是丢身份还是丢面子?”

    一听顾大人还得学,两人立刻闭嘴了,行礼,“大人,没事儿了。”

    顾千里摆摆手,“去给他们安排安排,讲讲学这个的重要性,能不能受到提拔重用,就看这趟任务了。”

    两人立刻领命去安排。

    很快同来的锦衣卫们唉声叹气起来,他们当中有几个识字的,大部分识字水平不高,还有三四个是完全不识字的。

    锦衣卫成立之初,选拔严格,除了一定的军事素养,也要有文化水平,可经过百年的拉扯,再严格的精英队伍也会变得稀松甚至垮掉。

    曾经的赳赳老秦,曾经的蒙古骑兵,最后都不可避免地没落。

    锦衣卫自然也如此。

    除了出身士人阶层或者高级军官家庭,底层出身的锦衣卫也是不识字者居多。

    顾千里很想趁机整顿一下自己的下属,提高他们的素养,争取真的咸鱼翻身,为皇帝所依仗、器重。

    逄百户:“叫什么叫,千户大人都要学,难道你们比千户大人还英明?”

    下面瞬间鸦雀无声了。

    学还不行么。

    顾千里都没给他们适应熟悉的时间,更不会让他们出去逛逛或者走亲访友什么的,直接就进入紧张的学习中。

    识字的锦衣卫也分开,重新组合。

    不识字的正好,趁机学。

    顾千里给他们训话:“你们这趟南下,唯一的任务就是学拼音、识字!我不要求你们出口成章,只要求你们尽快靠自己的笔书信回京,等回京的时候我才好向陛下论功请赏!都给我打起精神,好好学,尽快用自己的捷报向陛下报喜!”

    “我等定不辱皇命!”

    众人被顾千里激励,打了鸡血,再也不抗拒学拼音,纷纷找到自己负责护送的小太监组队。

    各小队之间竞争谁学的快。

    小德子四人也竞争谁的班级学得更快。

    顾千里自然也怕落后丢人,需要认真学习。

    好在他本身文化水平不低,又早就拿到拼音表和识字书,提前研究了几日,现在学起来事半功倍。

    当中有两个小太监非常聪慧,原本就识一些字,现在学拼音就事半功倍。

    两人短短三日便学会,又能帮小德子他们教其他小太监和锦衣卫。

    六日后,顾千里送走八名小太监和十六名锦衣卫。

    又四日后送走五名小太监和十名锦衣卫,同时接到第二批南下的20名小太监和40名锦衣卫。

    如此过几日便送走一批,皇家学习班便进入稳定状态。

    这些小太监由两名锦衣卫护送去往最偏僻的县域,在当地县衙、卫所或者其他势力帮助下传播拼音识字的种子。

    而很多人并没有这些势力的帮助,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和本领,想办法教学、自保。

    只要不暴露那远大的目标,即便教拼音也不会有危险,就如豆腐村学习班一样,孩子们学拼音是为了进城当伙计,为了能读告示、算账,并不会有人反对阻挠。

    而小太监和锦衣卫自然不知道皇帝的远大目标,这也能最大程度保护他们的安全。

    冬至,大雪。

    到了现在瓦匠队已经彻底不能再施工。

    县里陶童几人把手头的活儿做完,其他排队的只能等来年春天化冻再说。

    收了定金的先退给人家,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