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30-140(第19/36页)

这些孩子去学习班以后学本事也学气人,一个个可敢顶嘴了。

    虽然是吐槽却又带着骄傲,觉得孩子见世面、有了胆识,不像自己小时候唯唯诺诺,不敢说话。

    春风送暖,家家户户都要忙春耕,等清明谷雨的时候就得种春谷子、豆子、高粱、棉花,还得育秧苗,等端午左右再插秧。

    一年年周而复始,就这样忙碌着。

    没有牲口,各家的地就不能精耕细作,产量自然不理想。

    去年跟着沈宁和裴长青赚了钱,裴大伯、三叔、四叔他们就来跟裴长青商量买牲口的事儿。

    裴长青正领着小鹤年、陈琦在家里对卷瞪眼儿呢。

    今年的县试已经完毕。

    曾大人打发差役给裴长青送了今年县试的题目,还抄了几份优秀试卷让他适应适应。

    小鹤年读着其中一篇文章,对裴长青道:“爹,这个庄景林我认识,他家贫,寡母靠给人缝补浆洗赚钱供他读书,他嫂子总发牢骚,跟大哥吵架,他为了家庭和睦就主动去谢掌柜那里抄书了。”

    他翻出沈宁给裴长青买的第一本论语,“呶,这个就是他抄的。”

    家里还有一些手抄书也是他抄的。

    裴长青瞥了儿子一眼,自打在家里背书以后,他就没有什么成就感,总觉得小棉袄漏风,小夹克梆硬。

    指不定又用夸贫寒学子来点他什么呢。

    小鹤年笑道:“爹,你和我娘不是经常说潜力股要提前投资吗?这就是潜力股啊。”

    虽然不知道什么叫潜力股,小鹤年却很上心,因为爹娘很会慧眼识人。

    这个庄景林家贫,以后院试、乡试、会试,花费不菲,他未必承担得起。

    如果没有经济压力,他读书就会更轻松一些。

    裴长青:“他不是在聚文书肆抄书么,谢家不会招揽他?”

    小鹤年:“谢家不需要呀,给他们抄书的人不少呢。”

    裴长青:“那回头可以接触一下。”

    主要是可以一起学习。

    他整天跟俩小豆丁读书,也着实……没有成就感,还是得有同龄人才有竞争力,也有读书人的社交。

    陈琦:“裴叔,你现在能写文章不?”

    裴长青:“咱们天天一起读书,我能不能写文章你不知道?”

    陈琦就笑起来,“裴叔,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寻思你背书这么快,说不定已经可以写文章了呢。要是你能写了,也可以教教我。”

    裴长青:“人家读书至少五年才学着破题做文章,你未必太急了些,欲速则不达。”

    陈琦受教:“是,我还是老老实实背书。”

    背书枯燥嘛,真的很枯燥。

    尤其他还挺着急的。

    小鹤年老神在在,如今那气定神闲的劲儿比裴长青像爹。

    裴长青没忍住,伸出修长的手指在他脑袋上戳一下,把小鹤年一指头就戳倒在了炕上。

    你爹我力气总归还是你爹的!

    小鹤年:“……”

    陈琦:“……”

    裴长青哈哈大笑,然后就看着裴大伯三位长辈进来。

    “二郎,没打扰你们读书吧?”

    裴大伯等人现在可不敢主动打扰裴长青了,就等着他考秀才考举人呢。

    裴长青笑着让他们进屋,闲聊几句。

    裴大伯却不闲聊,直奔主题,表示想买牲口,找裴长青一起合伙儿。

    种地的话,肯定买牛最好,力气大,水田旱地都行,一头牛就能拉动犁铧。

    但是跑运输骡子更合适,力气大,耐力久,比牛走得可快。

    他们是大人不想做选择,想都要,只是一家也就能买一头牲口,得两家合伙儿。

    裴长青笑道:“我和阿宁也商量买牲口呢,现在出门多了,得有头骡子,牛除了耕地平时也能往镇上送货。”

    裴大伯:“二郎,那你家买骡子好了,牛我家买,你三叔四叔合伙再买一头骡子和牛。这骡子种地的时候就种地,不种地的时候租给里正他们拉货嘛,几年下来就白得一头骡子了,牛就给作坊送货使。”

    高里正家虽然买了几头骡子,还拉上陶家一起,可运输队还是缺骡子。

    他不是没钱买骡子,他是养不起,牲口多太能吃。

    沈宁给他出主意让他不要自己买太多牲口,可以发动村里人试试。

    牲口分散养,比一家养压力小。

    裴长青:“大伯,那这样我可占你们便宜,我家出门多,用骡子多,你们一年用不上几回。牛的话阿宁肯定不白用你们的,会给租钱。”

    几人纷纷道:“二郎你和我们外道啥?你买骡子你就出门用,耕地我们也能帮衬,牛闲着就给作坊送货,说啥租不租的,外道。”

    平时阿宁和二郎对他们多少照顾呢,自家都没回报的机会。

    裴长青也没拒绝,毕竟一个家族要想一起进步,平日就得多磨合,不能只一家付出,不能太计较,也不能事事不计较。

    日子就在这些小事儿上互相磨合着,彼此也知道对方的脾性。

    牛也很有必要,除了耕地、送货,有时候也要拉货,买柴火什么的。

    随着作坊规模扩大,附近村子也供不上柴火使用,村里人还做豆制品呢。

    只能从外地买木柴或者煤炭。

    商量好各家凑了钱。

    一头牛犊三千-三千五百钱,但是养大也需要不少草料,现在就缺牲口耕地,自然得买壮牛。

    壮牛一头就六千到九千了。

    骡子比牛还贵五百到一两的样子,得具体看牲口。

    他们对牲口都不熟悉,就由高里正帮忙买。

    赚钱的事儿找沈宁和裴长青,跟三教九流打交道就得找高里正。

    高里正现在培养了儿子、侄子以及舅兄家接班儿,他就没去年那么劳累,主要盘盘账,去县里联络一下感情,在村里见缝插针给村民们开开会,洗洗脑,时刻给他们紧紧皮,要勤快、感恩、讲卫生、嘴严实等等,更多的时间就是来作坊找沈宁聊。

    他正在米粉作坊那里丈量尺寸呢。

    他盘算着草棚子顶多用俩月就得换顶,而且夏天暴雨、冬天大雪也不合用,耽误干活儿。

    谭家那三间屋子虽然得裴长青带人修缮过,屋内梁架也进行了加固,可顶多再用两年,后面还是不行。

    他计划把沈宁家住房东边儿这一块儿盖成一座三进带两个大跨院儿的作坊。

    正房、灶房、仓房可以盖正常屋子,东西厢可以盖成结顶的廊子,一边儿靠墙,一边敞着,方便干活儿、晾晒。

    大跨院儿正房当作坊和仓库,院子就做晾晒场所。

    他只能和沈宁规划作坊各部分的功能和需求,并不会估算用料,不过他家盖过院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