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50-160(第23/31页)
庄景林是她和小鹤年当初在路边摆摊儿遇到的穷书生,家贫,靠寡母给人浆洗缝补赚钱供他读书,他读得委实艰难。
为了糊口他苦练书法,从去年开始来书肆抄书,既能免费看书,又能攒拜师的花费。
小鹤年跟着谢恒读书以后认出他来,受他激励,也越发要好好读书,所以在书肆跟着谢恒看了很多书,也特意买过庄景林抄的书,让他多赚些钱。
庄景林冬天为了取暖,还跟小珍珠阿鹏跑过步,就为了热身不冷,抄书手不发抖。
小珍珠跟他相熟以后央他写话本,可惜庄景林自小家贫,也没什么阅历,见识也不够,日常读的是圣贤书,要写话本就缺乏那么点想象力。
去看看市面上的话本,不是才子佳人就是香艳猎奇故事,根本不适合小孩子看。
而让他自己编小孩子爱看的故事,他一时间也想不出。
今年小珍珠正式跟唐钜拜师以后,听唐钜讲了不少干巴巴的故事,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跑来找庄景林写话本。
她讲,他执笔润色,把故事写下来。
如果谢掌柜觉得有前途,就去印,没钱途她就买走自己看。
原本她是想让阿年给写的,可惜阿年不肯浪费时间,而二蛋等人又没那个文采。
庄景林就合适。
可惜他们写了两个故事,谢掌柜觉得没钱途,没印。
小珍珠就找沈宁帮忙指点,沈宁一直忙也没空指点。
其实不是没空,她宁愿给闺女讲,却不能教庄景林写话本。
不想太打眼。
闺女听了再给庄景林讲她是不管的,如果他能写出来赚钱那也挺好。
只可惜要想写适合小孩子看的非才子佳人、非香艳猎奇童话故事对庄景林来说比写文章还难。
他没入门,还没抓到精髓。
而才子佳人、香艳猎奇故事已经泛滥,不缺他写,所以他至今也没靠写话本赚上多少钱。
小鹤年看完雕版师傅干活儿,又看完了一本薄薄的新书,又借了两本,看时间差不多就跟裴父说回家。
他去找小珍珠,就听见她和庄景林在那里嘀嘀咕咕要如何如何写文章。
庄景林是个温柔且有点迂腐的书生,对小珍珠个小女孩子也没有半点轻视,反而认真听取她的意见,点头说是。
小鹤年:“……”
小珍珠不喜欢读书。
小珍珠也不会写文章,可她喜欢指点别人写文章。
庄景林也是敢听。
小珍珠:“好啦,你先把孙悟空大闹天宫写写吧。我娘讲的可比茶楼讲的好听一百倍。”
小鹤年看过《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讲的是唐玄奘带着徒弟孙悟空取经的故事,只有不到两万字,剧情自然不丰富。
娘空的时候会给他们讲《白蛇传》、《西游记》等故事,小鹤年也觉得比书上写的好听很多。
娘讲的是白话,小珍珠转述的也是白话,但是庄景林习惯把一个生动丰富的白话故事浓缩成精炼的书面语言。
这就不够有趣儿了。
毕竟大家看话本,听故事就图个乐呵,你拽文堆词儿的,普通人哪里听得懂?
他到底小孩子,再稳重也忍不住,出口指点:“你不能用我们写文章的方式来写故事,你得用咱们说话的方式来写,越简单月越通俗才好。”
普通人谁耐烦你一个字代表一句话?
庄景林眨眨他老实的双眼,“这、这、不合规矩呀。”
作文都是有格式的,写文也都是有规矩的。
小鹤年:“庄兄,你写给普罗大众看,不是写给先生批阅的。”他指了指小珍珠:“你写复杂了,珍珠能看懂吗?爱看吗?”
珍珠猛摇头:“不爱看!就照我说的来!”
喜欢的故事她可以听人家讲无数遍,怎么听都不厌倦。
可惜人家讲的要讲烦啦,娘就不肯讲第三遍,只有奶会不厌其烦给她讲。
可是讲多了,奶会偷工减料啦,故事就缩水了。
所以还是写下来自己看看,她可以看很多很多遍也不烦。
没想到庄哥哥写出来也缩水,比奶还会偷工减料呢,故事看着都不是那个味儿了!
还是阿年会写,一下子就说中庄哥哥的问题啦。
快改!
庄景林:“我……试试?”
小珍珠:“对,你就这样写‘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不要之乎者也啥啥啥的,看得我头晕眼花!”
庄景林:“……”
三人掰扯半天,庄景林终于有点开窍了,试着写了两句半文不白的。
小鹤年又给他讲了讲。
庄景林差点话都不会说了,说话写文是习惯,但是用说话的方式写文章他就得先脑内翻译一下。
小鹤年没再管他,且让他自己习惯一下吧。
时候不早了,他们得回家。
望着三人的背影,一个小谢庄来的伙计忍不住撇嘴,“小公子回来,当然是先去小谢庄啊,咱们姓谢的才是一家子。”
小公子不过是教了他几天书,就真当自己是小公子的兄弟了?
文墨瞥了他一眼,小谢庄的人很有意思,总一厢情愿以为小公子跟他们感情最好,可其实呢?
小公子定期给小鹤年写信,间或也会给掌柜写两封,多半是托他给小鹤年父子俩找书的。
小公子过来,第一时间肯定是去裴家,不信走着瞧。
**
下午作坊也不干活儿,沈宁领着裴母、张氏做月饼,一边聊些家常儿。
这一次盖房子她让裴长青顺便帮她在院子西墙根儿砌了一个烤炉,青砖黄泥,分上下两层,可以用来烤鸡鸭肉、点心等。
自打砌好,小珍珠见天地让奶和谭姨给她烤点心了,肉倒是没烤多少,今儿中秋节沈宁就烤上三只鸡三只鸭。
张氏这一次也带着大丫二丫以及铁头虎头回来过节,留了香蒲在那里管事儿,裴金子、高进升、裴铁梁等人没回来,县丞作坊只有过年停工,其他时间都不停。
张氏在城里待久了,穿衣打扮、说话神情等都和以前大不相同。
虽然肤色还是略深,却细腻有光泽起来,头发、眼珠都乌黑,人也越发干练,原本的乡村土气也少了许多,不见乡下人常见的粗俗举止,更像城里人了。
不意外的她跟乡下妯娌赵氏越发说不到一起了。
她有些烦赵氏开口就是“大嫂,你在城里可享福了,不像我们在家里这样”、“大嫂,你这料子是不是和给我的不一样啊”、“大嫂,你头上那个簪子贵不贵呀,我都没有……”
诸如此类。
她还是喜欢找沈宁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