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50-160(第5/31页)
其今年又是种新作物又是研究白糖的,这给了他很大的成就感。
实地研究,让他收获了比单纯读书更高级的快乐!
尤其这种从无到有,培育出新事物的感觉,太神奇、太充实。
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充盈着他的心脏,让他也有些晕乎乎的。
这就是爹娘说的年轻人有无限可能?
他可以好好读书考科举,走仕途,当官。
他也可以好好学数理化,研究发明,当一个发明家!
当然,他觉得自己可以二者兼得。
因为他还年轻,他有的是时间一边读书一边做研究!
如果师兄在就好了,那他们就可以做得更好、更快!
他好想师兄回来,一起学习,一起研究。
他迫不及待地要去给师兄写信啦。
顾千里也急,他等不及十来日后回京亲自给皇帝禀报,他要即刻给皇帝写奏折,走六百里加急上京。
他拉着裴长青笑道:“二郎,你们一家又立下大功,这一次陛下肯定会给更大的赏赐。”
之前的数字算术法、拼音识字法、研究新食材、不畏强权助力淮洲府肃清官府蠹虫、间接帮助陛下建立后宫御膳房,皇帝御赐沈宁“福气娘子”名号,为她的作坊保驾护航。
后来裴二郎夫妻更是在萧先生教导太子的问题上出谋划策,事实证明效果显著,太子正往更好的方向改进,圣心甚慰。
现在他们一家又做新式衣物、种新作物、研究新式制茶法和新式白糖制法,新衣服和新作物可以造福天下黎民百姓,也能增加朝廷税收,而新的制茶法和制糖法能大幅度增加朝廷税收!
这样利国利民的大好事,陛下肯定会厚赏的。
顾千里觉得说不定皇帝会直接赐封裴长青一个官职,先帝朝有很多传奉官,本朝却很少。
瞧裴长青读书那么辛苦,若是陛下御赐一个官职倒也不错。
顾千里本身就是世袭军职,不需要自己科举、打熬,自然更喜欢走御赐的路子。
他寻思回去也可以跟陛下好好给裴长青求个恩赐。
于是他耍了一点小小的心机,没有管裴长青和小鹤年要详细的制白糖之法,只带上这些白糖以及一个模糊大概的制法,另外再把瓜子和玉米带回去。
为了方便赶路,裴母和裴父帮忙把葵花籽从花盘上搓下来,玉米则用麻布口袋单个装好。
依着沈宁和裴长青就把玉米粒也搓下来,可顾千里不同意,他要给陛下和朝中大臣们瞅瞅小鹤年他们培育的大玉米。
一个玉米棒槌上多少玉米粒,清清楚楚。
搓下来就不可信了啊。
第二日天蒙蒙亮,顾千里就揣上裴长青和小鹤年的书信,将马侧革袋里的种子、白糖等物品快速检查一遍,然后跟众人告辞。
这一路他将换马换船不换人,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京城,务必让皇帝和大臣们尽快看到成果。
那两车礼物就由韩方在后面慢慢走陆路、水路进京。
七月下旬的京城,早晚已经有了凉意,正午却依然炎热。
此时豆腐村春天种下的谷子、高粱、豆子陆续进入收割期,京城靠北,节气晚一些,农人们正在收割春谷子,之后要收高粱,豆子却要八月以后才收。
谢恒穿着草鞋,挽着裤管,穿着棉布单衣,戴着斗笠,在试验田里穿梭,检查玉米和葵花的成熟情况。
五种作物,一种出苗期就参差不齐,最后嫩苗枯萎,大部分种子直接没发芽。
一种比茅草叶子更宽,略带香味儿的青草长得马马虎虎。
还有一种小树苗,死了大半儿,还有那么几棵在初秋的风里摇摆,如果不挪进大盆里是肯定不能露地越冬。
只有这种野秫秫和油葵花长得还可以,油葵花活了三分之二,野秫秫活一多半。
幸亏有裴叔和阿年的指点,教会他如何分辨玉米和葵花病虫害,如何施肥、浇水,否则估计留不下一半。
每次面对这些作物的时候谢恒就有一种“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感觉。
在读书方面,他可以教阿年,在种地上他差阿年远矣。
当然,他差阿年的不止种地,还有……阿年信中提出一些常见却大有深意的问题。
诸如:
不管怎么抛起一个物品,为什么最终都会落地?是不是大地有什么力量吸引着物体?
风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流动的?
天为什么是蓝的,水为什么是绿的?
黏土高温烧结以后为什么会变成陶瓷?
生石灰加水为什么会发热?
真的是天圆地方吗?地有没有可能是圆的?
鬼火是怎么回事?
……
每一次收到阿年的信,谢恒都异常兴奋、开心,每次看完又无比期待下一封信。
因为每个月都能和阿年通信,所以他觉得时光过得特别快又特别慢,每一天都格外充实。
在这样的期待下,哪怕每日要和太子打交道,他都觉得也不是那么无法忍受。
现在他的玉米和油葵花也差不多成熟了。
虽然没有阿年信中说的玉米棒槌那么大,但是目测也可以?
一棵玉米秸上有一个细长的棒槌,上面结满了果实颗粒。
只不过青涩的时候看着颗粒很多,很饱满,渐渐地有些就瘪下去,跟老人家嘴里的牙齿一样越来越少。
真是遗憾啊。
最终收获不是很满意,不过先生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作物有最适宜的土地和气候,换了环境收获就会大打折扣。
不知道阿年的野秫秫有没有这种嫩时饱满,熟时干瘪的情况。
“谢恒,你的野秫秫和向日葵咋样了?我来瞧瞧!”另一边儿传来太子的声音。
太子负责的那一片试验田全军覆没,不过另外还有一片归皇庄管事负责,长得虽然没有谢恒的好,却也差强人意。
太子就把那片当自己的成果,只是不敢再指手划脚发表意见,免得再全军覆没。
通过这件事儿,他好歹知道不能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胡乱插手了,也略略懂得术业有专攻,要想插手就得先学习其中的学问,以及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之前他来谢恒的试验田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动手动脚,谢恒先口头制止,不听就言语犀利,再不听就打架。
太子身子骨更结实,虽然贵为太子却比谢恒更皮糙肉厚的感觉,加上成立红蓝队以后他们系统地习武、健身,他在单打独斗上就胜过了谢恒。
因为他个人武力值更胜一筹,所以谢恒跟他动手只为表达愤怒的态度,让他知道哪些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对此太子并不恼怒,反而欣然迎战,然后还会让一让谢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