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娘荣华路: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卿娘荣华路》 90-100(第1/14页)

    第91章 生辰

    时隔多年,白如意再说起当年之事,已经没有愤慨之意。

    “当时我也想不通,反正我不想生,便将计就计,后来随着她一次次催我生孩子,话里话外有纳妾之意,我才恍然明白。她就是看不惯我们夫妻和睦,故意以此拿捏我,还能劝她儿子纳妾。我将熏香的事透露给了彭继文,也说了不再生孩子,他答应了。”

    所以,那么多年没孩子,彭继文不意外,还会对老夫人催着他纳妾之事格外的厌烦。

    白如意笑了笑:“此事上我有些小心思,所以那么多年里,无论是老夫人准备的丫鬟也好,接过门的表妹也罢,彭继文从来都没放在心上。老夫人为了搅和我们夫妻之间的关系,一盆又一盆的脏水往我身上泼……但我没想到,夫妻十几载,彭继文都没纳妾,却还是背弃了当年诺言。”

    她握住女儿的手:“这世上大多数母亲都对儿子掏心掏肺,但对儿媳……”她顿了顿,“真正愿意撒开手的,没有几人。”

    周姨娘如今更像是方外之人,从白如意有孕之后,更是一头扎进了佛堂。

    明眼人都看得出,周姨娘这是将儿子愿意娶妻和即将有后全部归结于菩萨保佑,都是她多年侍奉佛前而心诚则灵。

    白如意也不好劝,廖齐劝了,老人家不听。周姨娘常年吃素,身子消瘦,好在林大夫说除了瘦,浑身上下都算康健,是长寿之态。廖齐眼看劝不动,便随她去了。

    “做母亲的插手儿子夫妻之间,很难不让人反感。”白如意冷笑,“那彭家老太太知道彭继武拿了玉佩送给你时,立刻把这事告诉了她儿子,生怕我们夫妻俩打不起来。你当彭继文那满腔怒气真是对他哥哥?既是对我惹事不满,也是对他娘挑拨离间的反抗。堂堂一个大男人,出了事不寻罪魁祸首,只知无能狂怒……”

    从那时起,她就打定主意要离开。

    回到京城也后悔过当时的冲动,但也只有一点点悔意,如今嫁给廖齐,那点儿悔意早已烟消云散,她甚至庆幸自己当时的当机立断!

    余红卿纠正:“您又没惹事?只怪那个彭继武发疯,又不是我们让他送的玉佩,娘正眼都没瞧他,怎么能怪我们?”

    “可是,在大部分世人眼中,成亲后还有人对我示好,那就是我不安分。”白如意伸手摸着女儿的容颜,“容貌长得好,会有许多麻烦,希望贺世子永远都不要疑心你。”

    管事从彭宝儿那里取了首饰回来复命,白如意看也不看:“捐到京城的扶幼堂,给里面的孩子各做两身冬衣。若还有剩,就让他们吃肉。记住,以后彭府的人登门,无论是谁,都给我拦在外头,不必来禀。”

    *

    廖玉珠因为女儿的事情很烦心,今儿总算是得了一件喜事。

    先前她想将几个孩子送往奉禹书院,让三个儿子各写了文章,白如意让人送回娘家交予兄长。

    白如松细细看过,觉得只有陈青山勉强能行,太傅府来人,将陈青山接过府,白如松亲自指点了一番,陈青山改了文章,誊抄好几遍,又是半个月过去,总算是有了答复。

    白如意得了兄长送来的消息,立刻叫来了小姑子。

    “明儿一早送青山去书院,与我大哥在城门口会合。”

    廖玉珠这些日子一直悬着一颗心,听说嫂嫂有请,心知是有了结果,此时得了准话,瞬间大喜:“多谢嫂嫂,也请嫂嫂替我谢一谢白大人。”

    她都问过儿子了,儿子送去太傅府的那篇文章被改得面目全非,后来留下的那一篇,和他之前送去的完全两样。更有深度,更有文采。

    “让青山赶紧去准备。”白如意怕她得意忘形,提醒道:“别高兴太早,明儿到了书院,还有夫子要考校于他,上次知礼入书院,还有已经退下来的老大人考校。”

    闻言,廖玉珠又紧张起来。

    “都会问些什么?”

    “那不好说。”白如意小声道:“妹妹不用过于紧张,我大哥会陪同青山一起。”

    廖玉珠心中大定,也清楚白如松会如此尽心尽力,说到底,看的是亲妹妹的面子。不然,白如松都不认识他们母子,怎么可能亲自指点还耽误一整日陪同去书院考校?

    她起身,福身一礼:“嫂嫂大恩,我们母子绝不敢忘。”

    帮了人,能得到人感激,总是让人欢喜。白如意伸手去扶:“别,都是一家人,费心的是我大哥。”

    说到这儿,白如意眼眶有些热。

    朝廷官员兼任书院夫子,平时就已经很忙,还有不少求上门的学子需要他指点,饶是如此,大哥还是抽出时间指点了陈青山……这本身就是为了帮她在婆家立足。

    廖玉珠欢欢喜喜去准备,书院要考校的是陈青山,她只让儿子准备,却不好多嘱咐,既然白如松要陪同一起,明儿会合后,应该会提点几句要紧之处,她搁这唠唠叨叨,万一不合书院规矩又被儿子听进去了,反而会把儿子带沟里去。

    因此,廖玉珠回房后就摆出了笔墨纸砚,开始回想自己嫁妆里和陈家的库房中都有哪些文人可能会喜欢的好东西。

    翌日一大早,将军府门口母子三人启程去往郊外,廖齐得知消息,打算相送,被廖玉珠断然拒绝。

    “不用不用!我带着护卫,不耽误你。”

    嫂嫂这么好,廖玉珠自然要投桃报李,任何当差的官员都不能歇太多日子,兄长抽空陪她去书院,前后得耽误一整日。有这空闲,还不如陪陪嫂嫂呢。

    “日后你得对嫂嫂好一点,敢对不起嫂嫂,我第一个不饶你。”

    语罢,风风火火上了马车,很快离去。

    廖齐站在门口半晌,又回了正院,连被子一起将床上的人揽入怀中,头在被子上蹭了蹭:“如意,你真好。”

    白如意伸手推他:“你怎么还在?别磨蹭,赶紧送青山去,万一迟了,夫子会不高兴,若因此进不去书院,那多冤枉。”

    廖齐搂着她笑道:“妹妹不让我去,让我多陪陪你。”

    白如意:“……”

    行吧,小姑子贴心,这是好事。

    陈青山和当初的彭知礼一样,当日就没能出书院,直接住下了。

    廖玉珠与白如松分别时,有意无意提起了另外的两个儿子。

    当娘的,当然是希望自己所有的孩子都越来越好。她想着此次不成,让两个孩子用功些,过个一两年看有没有机会。

    白如松听出了她的话中之意,直言:“一份文章写出来,看的不光是学识,还有学子本身的灵气。兄弟三人的文章我都看过,只勉强挑出了一份……陈夫人懂我意思吗?”

    兄弟俩的灵气不足以支撑他们去奉禹书院。

    廖玉珠脸色白了白。

    白如松提议:“可以让他们去虞山书院。”

    虞山书院有些远,接送不便,估计得两三个月才能回一趟。廖玉珠刚想问国子监,就听白如松道:“国子监中有不少能人后辈,但终究是少数,里面许多学子出身不错,爱玩闹,爱攀比,氛围一般。孩子还没定性,人都爱从众,我不建议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