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犹如沙丘》 30-40(第3/18页)
卫室旁边的男子,说那就是他们小宋总。
陈与禾没戴眼镜,竟觉得那人似曾相识。
宋文林上前帮忙开门,陈与禾隔着车窗惊呼:“Eric?怎么是你?”
“Ceres?竟然真的是你!”宋文林也是一脸不可置信,又帮她打开副驾的门,待她下车后,上下打量着,“你现在变得我都不敢认了,这几年过得怎么样?”
“挺好的。”陈与禾余光扫到等在旁边面色不悦的孟玦,决定先办正事,“Eric,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公司合作的专家,江宁大学的研究员孟玦,他也是井德明教授的学生。”
“孟博士你好,欢迎来晟鑫考察。”宋文林一身正式的西装,面对孟玦时,恢复了一个总经理的仪态,朝孟玦伸出了右手,“之前有幸见过井教授,听他提起过您,久仰大名。”
“宋总客气了。”
宋文林侧身让客人先进:“那我们先去我办公室聊聊基本情况,待会儿再去看生产线和产品?”
“好,那就听宋总安排。”
宋文林带着两位客人往行政楼去,故友重逢的喜悦犹在,他对陈与禾说:“你就别叫我宋总了,听着怪别扭的。”
“那还叫你Eric?”
“行。见到你就想到那会儿在国外的日子了。当时还觉得苦,现在才知道那是什么神仙日子。”
陈与禾跟着玩笑:“那是你的神仙日子,我可不是。”
宋文林神情略微僵硬了几分,随即又恢复如常:“今天不聊那些不开心的。老友重逢,值得庆祝,晚上我请你们吃饭。”
宋文林本来安排的是商务宴请,没想到来的客户是昔日旧友,他安排助理重新找个方便朋友聚会聊天的地方。
陈与禾和宋文林认识,是因为兼职。
留学那会儿,陈与禾实在是没什么钱,偏偏国外什么都贵,光是吃穿住行就花费不少。家里能给的支持不多,她只能在课余时间四处打工挣钱。
彼时的宋文林跟几个朋友开了一家音乐酒吧,不仅为了挣钱,也是想提供一个同胞们报团取暖的地方。
那是一个大风天,从酒吧的玻璃门看出去,外面的世界像被狂风刮过的芦苇地,大片的雪花被卷起,在地面形成一支湍急的河流。
陈与禾就是那时,从漫天风雪里走来,推开了酒吧厚重的玻璃门,颤抖着问他还需要兼职吗?
可能是那天风雪太大,宋文林印象中的陈与禾远比现在要孱弱。那时他生怕这个瘦弱的女孩被风刮跑,或者因为推不开厚重的门而被拦在门外。
那时宋文林身边的朋友,无一不是家境殷实,背景深厚,哪里会有陈与禾这样边读书边打工的留学生。
他动了恻隐之心,给了那个女孩一个岗位。
那个酒吧像是漂泊在外的中国人的一个乌托邦,大家不计身份、不分年龄,不问过往,只是在那儿用中文聊天、喝酒、听音乐、遥望故乡。
是以,陈与禾跟宋文林认识那么久,都不知道对方真正的名字和身份,才有了这么一场惊喜的重逢。
即便陈与禾现在已经蜕变成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企业负责人,当她开着玩笑说,总结她在国外的生活跟他不一样时,宋文林还是忍不住心疼眼前这个姑娘。
*
晟鑫公司已经成立近30年,现在的办公楼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了,装修风格很质朴。
宋文林推开一扇暗红色木门,里面就是他的办公室。作为接班人,他的办公室可谓简约,非常具有年代气息的办公桌和书柜,会客区也是红木的桌椅。
这哪里看得出这办公室的主人,曾经是一个身上挂着贝斯,在聚光灯下踩着音响摇头晃脑的摇滚青年。
随着三个人陆续进了办公室,有工作人员送来热茶。
陈与禾打趣到:“没想到当年放浪不羁的贝斯手Eric,摇身一变,成了一位企业家?”
“我也没有想到,当年好心收留的打工小妹,现在成了我的客户?”
“那是不是说明,好人有好报?”
“当然。”宋文林将公司宣传册和产品资料分发给陈与禾和孟玦,“二位,这是我们的资料,请过目!”
孟玦迟迟没有从巨大的信息量中抽身。
重逢以来,他从未问过陈与禾这几年过得怎么样。他陷在一个被各种传言编织好的茧房里。他固执地以为陈与禾抛弃他,放弃他们的感情,至少过得潇洒肆意。
但从她和宋文林的对话中听来,她的留学生涯,似乎极为困难。
她不是收了他母亲给的钱吗?
为什么还会去打工?
“孟博士,孟博士?”
孟玦被宋文林召唤回现实:“不好意思,怎么了宋总?”
“井教授最近提出氢气安全高效储运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这对我们倒是一个好机会。”
“嗯,老师一直很支持我做这个方向,陈总监这个项目也是他推荐给我的。”
宋文林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么一层渊源。既然是井教授也看好的项目,我们晟鑫一定全力以赴。”
陈与禾拱手:“那就靠Eric大力支持了。”
“不,Ceres,我能不能在那群老家伙面前扬眉吐气,就靠你了。”
被委以重任的陈与禾暗自给自己打气:“那咱们去看看实验室和生产线?”
宋文林干劲十足:“二位请,我带路!”
经过一下午的现场考察,也跟现场的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了解了情况,晟鑫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在逆境中依然坚持研发和改革的企业。
也难怪宋文林作为接班人却不受公司元老的待见,在大环境普遍不好的情况下,还砸钱在研发和新产品上,风险确实很大。
同时,也是机遇。
宋文林在克宾顿大学的时间并没有白费,他们目前的MOD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但销量小,收益远不及投入。
晟鑫现有的产品还达不到绿氢的要求。他们的生产总监不在,明天才回来。陈与禾跟宋文林约好明天再详谈他们对MOD产品性能的要求,以及后期的规划。
参观完晟鑫,太阳已经完全下山了。
工作结束,宋文林立刻转换身份:“走吧,吃饭去?”
陈与禾看向孟玦,征求他的意见。
她想,他可能不愿意参与这场叙旧含量过高的聚餐,何况孟玦一直对她的留学经历耿耿于怀,宋文林又是在留学期间认识的朋友,他会不会介意?
孟玦并不是这么想的,他避开她的视线,对宋文林说:“宋总费心了。”
抛开总经理身份的宋文林十分豪爽:“都是朋友。”
宋文林带两人到了一家小酒馆。装潢别致,灯光昏暗。
一行人在服务生的带领下,穿过大堂稀疏的几张桌子,到了一间包房,菜已经上好了,应该是宋文林提前吩咐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