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犹如沙丘》 120-130(第2/16页)
然后又亲了一下她的嘴角:“还是这个?”
陈与禾心脏跳得很快,突然有些口干舌燥,她舔了舔唇缝,眼睫毛微微颤抖着,她鼓起勇气问:“别的呢?”
他目睹了她的忐忑,裴放无声笑着,眼里都是宠溺和些许无奈,他欣赏她的勇敢和直接,但嘴上依然严词拒绝:“别的,现在不可以。”
陈与禾轻哼一声,很快接受了现实。她轻松跃下洗手台,把裴放留在原地,潇洒离去:“不行就不行吧,吃饭去。”
裴放缓过来后跟在她后面,不确定地追问:“生气了?”
“没有。”
她的声音听起来像在赌气,但陈与禾向来是一个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人,每次她装腔作势的耍小脾气,一般都代表着她没有真的生气。
走到餐桌前,她又气鼓鼓地转回来:“这顿饭花了我小半个月工资呢,你给我报销!”
“这么财迷呢?”
陈与禾又贴上去挑拨:“你要是答应我,这顿饭我请你了。”
裴放用食指点了点她的额头:“别乱说。”
闹腾过一阵,两人正准备坐下吃饭,门口突然响起按密码的声音。
裴放看向陈与禾:“应该是我妈来了。”
“正好,叫阿姨一起来吃饭。”
卢惜寒知道儿子今天回来,熬了汤送过来,进门见陈与禾也在,把保温壶往裴放怀里一塞:“小禾来啦。”
陈与禾还有点不好意思:“阿姨。”
卢惜寒正换着鞋,突然想到什么,动作顿了顿:“没打扰你们吧?”
“不会!”陈与禾赶紧到门口去接卢惜寒过来,“我们正准备吃饭呢,阿姨跟我们一起吧。”
卢惜寒往餐桌那边一瞧,好奇地哟了一声:“这么多菜呢,小禾自己做的?”
没等陈与禾解释,裴放先在一边笑出了声。
卢惜寒毫不客气就是一掌:“笑什么?”
陈与禾这才有机会解释:“汤是我做的,菜是外面买的。”
“这才对嘛!”卢惜寒拉着陈与禾的手往里走,“以后就让他做饭啊,他跟赵姨学了很多菜的,让他慢慢做给你吃。”
“好。”
裴放去厨房把卢惜寒带的汤盛出来,卢惜寒去洗了手,出来的时候双手捧着,凑到鼻子前面,边走边说:“这洗手液还挺好闻的。”
陈与禾面上一热,不自然地清着嗓子。裴放面色不改,端着汤碗出来:“那你把这瓶带回去,我再去买。”
“行啊。”
桌上的菜本就是外卖送来的,又在桌上搁了一会儿了,虽然已经是初夏时节,菜还是凉了。
卢惜寒对孩子们的饮食比较在意,说什么也要拿去热一热,顺便嘱咐两人:“下次早点吃,别耽误。”
“嗯。”陈与禾深以为然,突然有了靠山似的,跟卢惜寒告状,“阿姨,他不让我吃饭。”
果然,卢惜寒腾出手来去打裴放,刚好拍在他正拿着勺子的右臂上。
裴放一时不察,勺子就掉进了汤碗里,溅了好几滴汤在脸上。
还好汤已经放了一会儿了,不烫,但是狼狈。
裴放缓缓抬头,无奈地陈与禾说:“这下消气了?”
陈与禾漾开一个得逞的笑,没回答。
裴放胡乱擦干脸上的汤渍,起身去帮卢惜寒一起热菜。
母子俩路过陈与禾时,裴放故意语气暧昧地对卢惜寒说:“妈,你以后再来我这儿,得先按门铃。”
卢惜寒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脸上的笑都憋不住了:“我懂我懂。”
“不不不,”说着说着卢惜寒还不满意,转身去看陈与禾,换了一个说法,“我以后不来了,这里只有你们小两口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陈与禾还是不好意思在长辈面前谈论这些,只瞪着裴放:你故意的!
裴放则挑了挑眉:我还治不了你?
122
第122章
◎特别感谢的人◎
忙碌起来的日子过得很快,陈与禾几乎天天泡在项目上,一边要跟进运动会项目的筹备进展,一边要分析德国项目的数据。
就这么忙碌着,江宁热情似火的6月到了。
本次运动会规模很大,项目也很全。田径、游泳、球类运动以及水上项目,应有尽有。除了主会场之外,市区各大体育馆都有比赛上演,每个项目比赛的场馆在江宁不同的地方,交通保障是非常大的考验。
除了线路规划和增设临时调度以外,交通车辆的高效稳定同样很重要。
本次运动会统一采用新能源大巴、中巴组成专用车队,车辆的动力由两种技术提供。一种是较成熟的锂电池,一种则是氢燃料电池。运动会专用车,车身有明显的运动会和供应商标识。
这意味着,这十天内,印有通航和绿氢标志的运动会专用车辆,将会穿梭在江宁市的大街小巷。
普通老百姓或许不会在意,但定然会引起相关行业的瞩目。而绿氢二字则非常通俗易懂地告诉了所有看到消息的人,绿氢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这也是创业之初,陈与禾和吴浩帆抠破脑袋,想了各种有内涵有寓意的名字后,还是选择了绿氢作为公司名字的原因。
在尚未有影响力之前,简单清楚地阐明自己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会结束之后,这些车辆也会作为公交车继续为江宁的老百姓提供服务。
绿氢这个名字也会跟着车辆走街串巷,作为城市血脉里一粒粒红细胞,为这座城市带去氧气和生机。
在为期十天的运动会期间,通航和绿氢的团队非常高效地保障了各个会场之间的人员流动。炎炎夏日,没有出现一例故障。
在最后的闭幕式那天,领导们乘坐通航和绿氢专门开发的观光车,在主会场内观光游览,全程有媒体跟拍。
在经过会场的湖边时,李书记给其他领导们介绍了他们乘坐的这辆氢能源车,是由两家江宁本地的企业联合研发的。
领导们虽未过多表态,但这无疑会在领导们的心里留下了一颗种子——江宁本地就有氢能源企业,并且已经有了很好的市场应用。
*
筹备了一年多的高光时刻真的到来时,真的像在做梦。
陈与禾和吴浩帆,作为绿氢的负责人,在领导们乘坐过的观光车前,接受了江宁市级媒体的采访。
虽然几乎每一家为运动会提供服务的供应商都会被安排采访,但陈与禾还是很高兴,这是第一次,她知道这不会是最后一次,以后还会有更多更正式的专访。
她早就知道有采访这道流程,所以提前跟吴浩帆准备好了说辞。
从产品的亮点、研发设计的攻坚克难到创业的初心,这些问题他们早有准备,回答起来也得心应手。
最后,记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