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第98章 三更合一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第98章 三更合一(第4/4页)

怎么处置他?就这么杀了实在可惜,不如送回去给英吉利,还能换不少好东西来。”

    康熙听见就笑了,她还纳闷道:“皇上怎么笑了?我说的话哪里不对吗?”

    “不是哪里不对,而是小四跟你说了一样的话。该说是你亲手养大的孩子,想得跟你一样了?”

    顾凝宸一听也跟着笑了:“哪里,小四这是学会精打细算了,免得皇上吃亏。想想这么个人能换多少东西和银钱,确实杀了可惜。皇上说是不是天意,让他兜兜转转还落在咱们手里来了?”

    康熙搂着她的肩膀笑道:“也对,这人跑了好长一段时间,竟然还跑到咱们这边来了。朕让老大、小三和小四都想一想,回头把这人换回去,得跟英吉利要点什么。”

    顾凝宸就眨眨眼道:“要不我把想的写下来,回头皇上跟小四的对一对,看会不会也一样?”

    康熙还挺感兴趣的:“也行,你先写下来看看?”

    顾凝宸拿起铅笔就在小本子上写了起来,只写了几句话,然后就折叠起来。

    康熙就纳闷了:“不是说让朕看看,跟小四写的是不是一样了?”

    顾凝宸就笑了:“那等四阿哥送上来后,皇上再打开来看看?”

    她故作神秘的样子,倒是让康熙笑了:“也好,就看小四写的什么,是不是跟你的一样了。”

    四阿哥写的很快,当晚就写好了。

    大阿哥和三阿哥挠头,但这是康熙布置下来的,他们也不好去问四阿哥。

    要三个人写的都一样,一看就是互相通过气的,康熙看着不生气才怪。

    大阿哥苦思冥想了一晚上,三阿哥也不例外,总算憋出几句来。

    送过去后,康熙带着顾凝宸一起看。

    先看的是大阿哥的折子,上面写的很简单,那就是一手交人一手交钱。

    旧国王送过去,千里迢迢的,一路盘缠都得给,还得加倍给。

    这交换得简单粗暴,勉强过得去,也没什么毛病,康熙就放下了。

    他拿起三阿哥的折子,写的跟大阿哥差不多,都是送人过去然后换钱,还可以换矿。

    英吉利的矿产不错,换一部分回来,尤其是银矿,那就相当合适了。

    康熙看后就笑道:“小三听说这阵子去翰林院借了不少书看,显然是真的看进去了。”

    连英吉利有银矿的事还记得,这时候写出来,三阿哥还是用心了的,比大阿哥强那么一点点。

    看完这两个阿哥,他就拿起四阿哥的折子一看。

    康熙很快笑了起来:“你也来看看,朕去看看你写的。”

    顾凝宸写的就放在桌上的锦盒里面,这时候康熙就打开来,拿出里面折叠好的纸笺看了看。

    趁着康熙看自己写的时候,顾凝宸也拿起四阿哥的折子看了起来,忍不住就笑了。

    没想到四阿哥和她还真的想到一块了,都打算旧国王送过去后,在英吉利那边要求减免关税。

    如今大清这边贩卖的货物,比如棉布、御糖、钟表等等的东西,在英吉利那边入关是要给一定比例的关税。

    哪怕英吉利的货物进来大清,也是要给关税一样。

    免掉这笔关税,那么货品的利润就要高一些了。

    康熙看完后也感慨道:“你们两个还真想到一块去了,都想让英吉利豁免货品的关税。”

    这倒是个好提议,看着豁免的关税并不多,积累下来就不少了。

    而且进去的货品能比之前能更便宜一点,依旧有赚头。

    顾凝宸眯了眯眼,大清这边出口去英吉利的货物没了关税,价格下来了,等于是让英吉利本土同样货品的优势全然没了。

    原本这边因为开始机械化的关系,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

    机械只要不坏就能一直生产,比起用人工,出产多且效率高,成本降低,也就价钱跟着下来了。

    如今只要努力工作,攒一攒钱,一般的百姓都能过得不错,每年扯新棉布给全家做新衣服都是可以的。

    但是需要加上海商在路上的运费消耗,价钱必然还是比本土用人工做的布料稍微贵一点。

    现在取消了关税,那么货品价钱就能跟本土的持平甚至低一点。

    他们的布料更多更好看,钟表更是各式各样,大的小的都有。

    想要普通一点的,还是镀金的,或者真金的,只要出钱都能买得到。

    大清的货品大规模进去后,就如水一般压制住本土的货品,渐渐把他们挤出市场。

    那么本土就生产不下去,买大清的货品比自己生产的还便宜,何必去生产呢?

    久而久之,他们就只能依赖进口,本土压根再也没人愿意赔本生产了。

    这计策起初并不容易被人发现,想必英吉利的女王也不会想太多。

    康熙微微颔首道:“这个交换条件确实不错,一时之间也不用英吉利那边出大笔钱,他们肯定会松口气,立刻就答应这个条件的。”

    果然不出他所料,康熙派人知会了英吉利女王,她立刻就答应下来。

    她得知这个前国王还活着,甚至逃到大清去,顿时大为紧张。

    知道康熙愿意把人送回来,就是需要交换条件,英吉利的女王也开始担心大清要狮子张大口。

    哪里想到只是免除关税,让大清的货品能够直接进关。

    这条件出乎英吉利女王的意料之外,她立刻就答应,其他几个大臣还夸赞道:“大清的皇帝不愧是仁慈之人,竟然只让豁免了关税,却没有要大笔的金银来赎人。”

    康熙要提出大笔金银来赎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大多数的人都会这么做,直接一手交人一手交钱来了结此事。

    但是之前英吉利受挫,好久还没彻底恢复过来,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多少金银。

    如果康熙真提出来,他们拿不出这笔钱,那就尴尬了。

    只是豁免关税,他们就少收了一点钱,大清的货品却都挺好,能更多进口来,贵族们都是十分欢迎。

    他们欢欢喜喜答应了这个条件,康熙也不意外,很快就派人去签了契约,白纸黑字写明白了条件,然后干脆利落就把前国王送回去了。

    英吉利那边还担心康熙会不会反悔,或者突然添上附加条件,哪知道什么都没有,条件说好,签下契约就把人直接送回来,丝毫不拖泥带水的。

    这作风叫人欢喜,英吉利女王还跟贵族们再三夸奖康熙的人品。

    殊不知康熙这条件给英吉利挖了个大坑,就等着他们以后慢慢才能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