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浪潮平》 35-40(第3/10页)
出门的时候,刚好六点整,透析室八点开门,罗湖生还在床上睡着。
今天的风吹得紧,罗倍兰走在刘淑华后面,不自觉地拉紧了敞开的衣衫,把扣子扣上。
“舅妈,等早餐的点过了你就去医院陪舅舅吧,问问医生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
“没事儿,都做多少回了,什么流程他自己把得门清儿的……”
“那也得去,而且你俩下午正好待家里歇歇呗。”
罗倍兰打断了刘淑华没拖完的尾音,语气里带上了些催促的味道。
话刚说完,罗倍兰又觉得有些不妥,便接着补充:“主要是最近降温了,我就怕舅舅换季的时候自己不上心,多问几句总是好的。”
刘淑华总算是应了声,罗倍兰这才稍稍放下心。
刘淑华后脑勺的发丝被风吹得翻飞,即使她短暂地侧过脸,罗倍兰也没看清她脸上的表情。
舅舅舅妈两个人的手艺都很好,尤其是罗湖生做的包子,更是一绝。
她们起了个大早,到店里首先要做的就是蒸包子,现在店里还卖起了蒸饺。
包子是前一天做的,冻在店里的冰箱里。
罗倍兰问蒸多少,刘淑华说全都得蒸了。
回答的时候,她的语气里透出几分不自觉的欣喜,连带着罗倍兰的心情也轻松了不少。
看着源源不断冒着水蒸气的蒸笼,罗倍兰在不断上升的水汽里看见了晨光穿过水汽留下的丁达尔效应。
她点开手机相机,认真框选出一个不那么潦草的角度,给林瑜发了过去。
蒸笼被架在店门口,现在是早上六点半,包子已经蒸好了。
罗湖生放的馅儿很足,皮薄馅大,面皮很筋道,肉馅儿的油从包子皮里透出来一点,黄澄澄的油光色泽诱人,蒸笼一掀开,门口的人行道上都飘着肉包子的香味。
刘淑华给罗倍兰挑出一个最大的,用纸袋包着递给她:“这刚蒸出来的,比家里再热过一次的好吃多了。”
热包子放在手里沉甸甸的,罗倍兰也顾不上烫,低头就是一口。
“嘶——”
罗倍兰不出所料地被烫了一下。
刘淑华低低地笑了一声,她比起罗倍兰要沉静得多——她不紧不慢地把包子夹进纸袋里,再拿塑料袋扎好,放进塑料泡沫箱里保温。
等罗倍兰啃完手里的包子,第一批下公交车赶来吃早餐的学生就到了。
刘淑华在门口卖包子,同时还在一边开锅炸小吃,早上时间紧,学生大多涌在刘淑华身边买包子蒸饺,来吃粉的反而少了。
一中七点二十上早自习,一过七点,店里基本也冷清下来了。
罗倍兰擦了擦脸上薄薄一层的水雾,分不清是汗还是热汤喷在脸上留下的蒸汽。
空下来以后,刘淑华收拾着门口架着的蒸屉,罗倍兰则掏出手机刷新了遍微信。
林瑜还没回她消息。
“困不困?”
刘淑华扛了蒸屉进厨房,用刷子在屉笼上一下一下用力刷着,看罗倍兰心不在焉的样子,以为她累了。
“不啊,刚刚在想事情。”
她没有任何时候像此刻一样,一心想着给时间拉一个快进条。
不忙的时候又总是无聊的,罗倍兰翻开手机,认真搜索起芦荟怎么养。
林瑜最近总是很忙,无论多晚,只要给她发信息,她总是会回的。
罗倍兰知道她现在在网站上接商稿,她猜林瑜要不是在赶稿子,要不就是和难缠的客户扯皮——这会儿她可能还在睡觉。
林瑜现在来学校没之前积极了,只在有课的时候来学校,她解释说,之前刚转正,在领导面前积极一点总没错。
林瑜一直睡到了上午十点半,才爬起来刷牙洗脸。
昨天下午,在给罗倍兰打视频之前,她认真把大黄叶子上的每一粒灰都擦干净了。
“大黄”是她和罗倍兰给那盆芦荟起的名字。
本来想叫它小黄的,但是罗倍兰觉得给它改成“大”字能长得更快。
林瑜之前拍过罗倍兰很多照片,大部分的罗倍兰都毫不知情,她打算送罗倍兰一本画册,那些照片就是她作为礼物的素材。
十一月二十日,是罗倍兰二十二岁生日。
离罗倍兰的生日还有十四天。
李丽红上班前在锅里给她留了红豆薏米粥,林瑜给自己盛了一碗,边喝边查看消息,首页显示着两个消息源,一个来自微信,一个来自平台上甲方的私信提醒。
她优先点开了微信,预料之中地看见了罗倍兰的消息。
第一条是一张照片发过来的时候,时间显示是六点半。
林瑜揉了揉鼻子,有些心虚——罗倍兰忙起来的时候,她还在床上睡得正熟。
她一条一条认真回复完,末了,又强调一遍她饭点去找她。
得到罗倍兰一定把她那份做得最好吃的保证以后,林瑜才放心去查看另一边的消息。
那个软件上只有一条消息,是毛格的。
时间是晚上十一点,来自昨晚的未读信息,是毛格发的一个表情包。
大概是手机的信息刷新不够及时,她昨晚并没看见,但一个表情包也妨碍不了什么。
昨晚,毛格来问上一份商稿的进度,顺势问起她最近都在忙些什么。
对面那人大抵是个话痨,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对所有人都表现得一样刨根问底,总之,毛格表现得对林瑜很感兴趣。
而毛格也对美术和时尚有些独到的见解,一来二去的,林瑜和他聊得也还算开心。
林瑜解释说,这张稿子在下周周五之前便能完工给他。
而上次那张付过订金的需要等到下旬才能开始,对此,毛格表现的很大度,他说时间很宽裕,不急。
看着毛格头像上挥汗如雨的球星抓拍,林瑜短暂地点进了他的主页,他的头像还是那个年轻球星,收藏主页大多是一些绝版游戏机,为数不多的购买记录也是几个球星亲签的篮球,价格不菲。
林瑜有些好奇他这样的人怎么会对艺术这块儿感兴趣,毛格说他是跟着朋友创业,他的朋友专业是这方面,他只是跟着他的朋友,给他朋友投资。
有钱真好,林瑜在心底暗自感慨。
那你是做什么工作的,自由职业?
全职在这接稿子吗?
毛格问她。
林瑜如实告诉他,她在家乡的重点高中做美术老师,平时会给艺考生上专业课。
看着毛格名字下闪动着的“对方正在输入中……”,林瑜有些好奇他会说些什么。
林瑜已经在心里认定了毛格就是一个有钱的二代,她能感觉到他和她明显不是一个阶层的,她倒是很好奇他这样衣食无缺的有钱人会怎么看待自己的这份工作。
毛格: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