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平: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浪潮平》 50-60(第10/18页)

峰从外面遛弯回到宾馆,她们才挂断视频。

    放下手机,她们打了快两个小时,饭点已经过了,手机也快没电了。

    罗倍兰插上充电线,还是感觉空落落的。

    不是为了她无聊乏味的生活,是为了她和可可的友情。

    她刚回来的时候,她和可可还经常聊天,后来两个人都渐渐地变忙了,聊天的频次也低了。

    罗倍兰慢慢地有些不敢主动联系可可,她怕她的消息会是冒然的打扰。

    看着聊天框里记录的通话时长,罗倍兰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

    噢,原来发生在她和可可身上的这么多事情,一个小时五十分钟也就讲完了……

    第56章 叛逆

    这应该是和毛格的最后一次的合作了,林瑜想。

    稿子只差最后一点儿的细节调整就可以提交了,在这上面花的时间比林瑜预料的要少,原本她以为会再拖个十天半月才能完成,现在看来,一月初就能把电子版交给毛格。

    电子画布上的生物身躯宏伟,跃出海面的那半已然变成了鹏鸟的模样,掩在水面下的另一半却还隐隐闪烁着鱼鳞特有的光泽。鲲与鹏之间的交界处被激起的水花泡沫替代,连那些泡沫林瑜也没放过,一一给它们补充了细节。

    这样一丝不苟的作品画到最后,留给林瑜的不过是重复重复又重复的工作,很繁琐。

    毛格除了嘴碎了一点儿,其他地方一点儿都不为难林瑜。

    林瑜还是摸不清楚为什么毛格对自己那么好奇,几乎什么都想着问两句,要是换作别人,林瑜大概早就厌烦了,可偏偏毛格格外能猜得准她在聊天时侯的喜好,经常在林瑜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毛格就已经套出了他想要的信息。

    毛格出手阔绰,又真的没有恶意。

    慢慢地,林瑜也渐渐习惯了毛格时不时借着“监工”为由弹来的信息,慢慢地,林瑜干脆就当毛格是一个闲工夫多又知心的网友,反正互相之间也不认识。

    等一月上旬,差不多就是这幅画刚完成的时候,丁羽差不多也该回来了。

    尽管具体的时间还没确定下来,林瑜还是简单地和毛格提了几句。

    毛格:那你以后打算去哪儿发展呢?

    毛格:北上广深?还是体量小一点的城市?

    离家近一点的话,应该优先深圳吧。林瑜这样回复。

    信息发出去的那一下林瑜自己也有些怔愣了——她也下意识最优先考虑的因素竟然是离家*近。

    在林瑜还小,对世理的明白还只有一半一半的年纪时,她一直以为是她自己的亲缘观念淡薄。

    别的小孩子还在因为头一次踏进陌生班级而哭鼻子的时候,林瑜已经端正地在板凳上坐好,出门在外,她也鲜少主动想起爸爸妈妈。

    二十四年以来,她还从没认真考虑过“家”在她心里的意义,这期间林瑜偶尔也疑心,自己相比其他人是不是缺了那么一两根连接亲情的神经,但也只是偶尔。

    很多问题实在想不明白,林瑜便也由它在搁置在那儿了。

    有些东西放久了,久到自己都忘记的时候,大概就是它重新浮现的最适合的时机。

    林瑜做不到毫不保留地批判自己,尤其不善于审视自己的感情。

    但这次,林瑜把这件事从心底提回桌案。

    父母对她向来关怀备至,她的每一岁都有一套厚厚的写真集;他们格外关注自己的兴趣,以至于在众多课外活动里精确地锚准了她在艺术上的天赋;意识到林瑜在人际交往上是顿感的,他们便从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和她讲人情世故……

    既然林瑜对情感的波动不敏感,那他们就把这些情感量化成理论给她听,他们在一切上都做到了最好最满。

    林瑜爱他们吗?

    这是肯定的。

    但她大学结束选择留在北京的那三年,她鲜少想起他们;在高中开始住校且一住就是三年的日子里,她几乎没有想过家;第一次踏进全然陌生的班级里,她也没有像其他低年级的孩子一样哭着要人来接。

    林瑜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不打闹,不惹事,校级、区级、市级甚至省级的画画奖杯她都拿过。

    在别的同样有孩子的家长面前,李丽红说起林瑜时,脸上总是即便刻意谦虚也掩饰不下去的得意。

    每次有这样类似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小聚会,林瑜都免不了被推到人群中间接受来自其他家长的赞赏,次数多了,她总是感到厌烦。

    在所有夸赞她的词汇里,她觉得最刺耳的便是“乖”这个词。

    乖?

    几乎是身边的所有人都认定了自己很听话,很顺从。

    每当被冠上“乖”或是类似的形容词时,林瑜觉得她自己好像被剥离了属于她自己的想法,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意捏来捏去的泥偶。

    林瑜想起那些同样被誉为“乖孩子”的同龄人,他们各有各的反应。有些会顺从地扎进父母的怀里,害羞地笑笑,只有少数几个会把头撇开,大部分和林瑜一样,只安静地站在那里,而过于沉默的反应又像是对此的认同。

    为什么会选择去北京的大学?

    这个问题林瑜在先前就已经想过了——一是出于学校指标的期望,而是出于叛逆。

    “叛逆”这个词出现在她脑海里时,她感觉脑子里的东西一下子都明朗了。

    发觉自己叛逆的契机是佘引章向她抛出橄榄枝,在她给李丽红打去电话,说她要留在北京的那一刻。

    她那时在以一种极其幼稚的方法和父母较劲,可她甚至不敢揭掉自己身上那层“乖巧”的皮。

    蒙在她脑子里的雾水被彻底擦净了——原来叛逆才是整个贯穿了她的前小半个人生的核心。

    “沙沙沙——”

    林瑜抬头,透过房间的玻璃窗向阳台外看去,窗外的树还是那么绿,丝毫没有因为冬天的到来而显出分毫萧瑟的颓色。今天是个晴天,天空的正中间,太阳正高悬。

    又听错了。

    没有下雨,外面是晴天……

    阳台上还晾着一条抹茶色的毛线围巾,上面勾了图案,是一条小鱼的形状。

    围巾是刚入秋那会儿,李丽红给林瑜新打的。

    林瑜突然有些想哭。

    大概是她从父母身上得到的爱太圆太满,给了林瑜肆无忌惮的底子。

    她不喜欢他们让她被误以为是一个泥偶的行为,甚至说得上是厌恶,也是因为知道自己身上得到的东西太多了,林瑜说不出一点儿带刺的、拒绝的话。

    比起直截了当的拒绝,她选择避开这个话题,连带着后来的许多真实想法都一同回避了他们。

    坐上离家的火车时,她心里是期待的,像是拉磨久了的驴突然卸下了身上的担子。

    如她所愿,脱离了从小生长的圈子,她终于没再听到任何和“乖”类似的形容词在自己身上出现过。

    林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