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明第一书商》 13、第 13 章(第2/2页)
书客,晏宜一个一个地看过去,使出做高考完形填空的认真劲儿仔细分辨,默默地和《明史》中的那句“美姿容”做比对,但哪个也没让她觉得有多帅——难道是明史为尊者讳,有意美化了苏显之的外貌?本人其实只是一枚其貌不扬的明代公务员?
想到这种可能,晏宜已经开始胃部隐隐作痛,脚步也有些虚浮了。
想当年,晏宜的舍友也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史同女,虽然推的不是苏显之而是另一个古人,平日里有事没事就喜欢给晏宜发点有关自推的美貌记载,直到——她偶像的遗骨出土了。
当时晏宜还很是庆幸了一番,还好绍庆帝深恨苏显之,直接把苏显之挫骨扬灰了,等到十数年之后大燕军队兵临城下终于想起苏显之的功劳,想要另行安葬的时候也只能给苏显之搞个衣冠冢了。
难道上天让她穿越回明代,就是为了让她道心破碎的——天地良心,她最多只能算是一枚路人粉!
一出神,意外也就接踵而至,晏宜一个没留神,肩膀撞到了另一侧的书架。
书架上的书马上颤抖着抗议起来,眼看着就要跳下书架来给晏宜点颜色看看了,把晏宜吓得够呛,连忙伸手扶住书架。
瞄了一眼,原来这个书架上放的都是新刻的《大明律》。姚启元倒是没胡说,这家书坊的书确实是应有尽有。
再瞄一眼,她看到了苏显之。
苏显之其实是有一张画像传世的。明代延续前朝的传统,会命宫廷画师给入阁的阁臣绘制功臣图,收藏于文渊阁中。
但还是绍庆帝,深恨苏显之让他差点当不上这个皇帝,甫一登基就把苏显之的画像给销毁了。等到快一百年后,大燕的皇帝命宫廷画师补画苏显之的讲学图时,当年见过苏显之的人都死光了。画师只能自由发挥,凭着想象画了一张和其他阁臣相差无几的人像。
但晏宜就是知道那是苏显之。
从前她读过很多诗里或者史书上形容男子姿容出众的话,她很想找出一句来形容她见到的苏显之。
——“白石郎,积石如玉,列松如翠。”[注2]
——“肃肃如松下风,岩岩若孤松立。”[注3]
又或者是“丰神秀逸”“朗月入怀”“侧帽风流”……但这些都不是苏显之。
最终晏宜觉得,还是苏显之的政敌,给他写定罪诏书的萧凤翥在笔记里描写苏显之的话最为贴切。
萧凤翥在他的私人笔记里说,苏显之这个人“言寡尤,行寡悔”。这是《论语》里面的话,原本是劝诫读书人谨言慎行的,可萧凤翥在后面还跟了一句“貌癯如丧,刻深甚暗”。
十六岁的少年人站在书架旁,一只手扶着摇摇欲坠的架子,一只手翻动着《大明律》。他确实如萧凤翥笔下所言,很瘦,显得半旧的青色布袍下空空荡荡。
冬日的暖阳穿过书坊的海棠纹隔扇窗照在他身上,手背上凸起的青筋清晰得有些吓人。
此刻他正全神贯注地翻阅着大明律,眉头紧锁,不知道在想什么。许多和他同朝共事的明代大臣都在自己的私人笔记里提到过,苏显之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几乎从来没有笑颜。
在明代永光年间,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享乐主义和市民文化同时盛行,朝野内外的士大夫都热衷于出书、讲学、交游、治园玩乐。但苏显之从不参与他们的集会,他任翰林院编修的时候,总是一有机会就查阅文渊阁里的国家典章和堪舆方志。
姚启元还没有反应,妹妹就朝着苏显之走了过去。
光天化日,众目睽睽,她极为自来熟地对苏显之道:“公子在看什么书?我家里还有很多书,公子想看什么都可以。”
“你你你!简直疯了!”姚启元大惊失色,急得嘴角都要长泡了,可他妹妹目光灼灼,热情得好似下一秒就要和人私定终身了。
苏显之终于停下了翻页的手,转过头,看了这对奇怪的兄妹一眼。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