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明第一书商》 24、第 24 章(第2/2页)
这些人“阉竖”,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说都是内臣权力太大的锅,不过陈勉的口碑却一直很好,不少官员说他是“清正之臣”。
姚启元的祖父还活着的时候,曾经给陈勉过世的养父写过墓志铭。
当时姚启元已经六七岁,到了晓事的年纪,多少知道一些内情。祖父因为廷议永光帝生父庆王名分的事很不得永光帝欢心,一度要被永光帝逼到辞官,为了缓颊,便有意讨好这些内臣,但真给一个太监的养父写了墓志铭,又深深觉得辱没了自己读过的圣贤书,加上同僚的嘲讽,一来二去,积郁成疾,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
事后姚启元回想起自己给陈勉写信的事仍觉得自己鬼迷心窍了,好在这位掌印太监位高权重,公事繁多,并没有回复他,他也就安慰自己就当这信没写过就是。
抛开脑中不快的记忆,姚启元用手中的草稿点了点妹妹的额头:“你既一心要做书蠹,倒也不难成全。祖父亡故得早,这几年我一直想整理他的遗作,刊印成集。不若这般,你待字闺中这段日子便安安分分地在家里整理祖父的著作,如此也能为你自己博个孝顺的美名。”
姚启元自认自己给出了一个十分完美的方案,既然妹妹喜欢校勘书籍,就让她去校勘好了。
不料晏宜却一口拒绝。
她不想做一个待价而沽的孝女。她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知识,但如果做这些事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持一个好名声方便嫁人,那她宁愿不做。
真是抱歉,她想,在现代的时候她每天都在和朋友疯狂吐槽不想上班,求富豪看中她包养她,但当她真的可以做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米虫”的时候,她却发现自己还是渴望自由的——她只是想要真真切切地拥有某种真正属于她的东西,比如一间书坊,即使这个时代的女人并没有独立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姚启元不能理解她,想了又想,脸上渐渐又浮现出怒色:“你是不是还惦记着那个姓苏的?你…你…你!到底犯的什么病!”
晏宜心想,她确实惦记着苏显之,但也确实不是姚启元想的那种‘惦记’。不过她现在懒得和明代的古人争辩太多了,姚启元根本就不能理解什么叫史同女!
她只是把书塞给姚启元,让他帮自己带到汪谅书坊。
姚启元正在气头上,刚想拒绝,绛树进来了,告诉他,姚大太太身边的丫鬟过来传话说,请他现在过去外院书房一趟,有要事相商。
姚启元奇怪道:“大太太怎么会在外书房?有什么要事也应该是伯父或者我爹找我吧。”
晏宜说:“恐怕有什么内情,只怕哥哥你一个人过去要吃亏,我陪你一道去。”
姚启元立刻瞪了她一眼。
晏宜装可怜:“哥——今天大年三十诶!我就想出去看看外面的天,说不定能看到皇城打的烟火。”
最终姚启元还是妥协了,让她换上一件石榴红的袄子,跟着去了。
刚到外书房门口,兄妹两人就听到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
从前最温和儒雅不过的姚二老爷此时怒火中烧,情绪激昂,几乎要把手边的茶案拍得粉碎:
“从前我便说内织染局的生意做不得,那些主事的太监,哪个是好相与的,你倒好非说这是既能赚钱又能结交内臣的好生意,如今好了,赔了个底裤精光吧!!”
姚大太太一直站在丈夫身旁,眉目低垂,一副苦思的模样,远远地望见姚启元和晏宜的衣角,惊喜道:“侄儿,你怎么来了?”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