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之往: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步履之往》 70-80(第2/30页)

试着提起步蘅敬重的律政界前辈,向她传递他对她决定的认同,“还记得之前我们在ArlingtonNationalCemetery(阿灵顿国家公墓)看到的这句金斯伯格的墓志铭吗”?

    步蘅笑出声,很多时候她会有一种上帝巧妙得将两人头脑中的沟壑勾勒出同样轮廓的奇妙认知。她抬手轻剐封疆眼下的青黑,人因为顺着这句话想起了更多而豁然开朗:“想起RBG(金斯伯格)的另一句指教:Fightforthethingsyoucareabout,butdoitinawaythatwillleadotherstojoinyou.或许我应该换一个更温和的方式去拒绝。”

    也因为这个插曲,这次短聚的后半程,俩人放弃了围观城中的摩天大楼玻璃幕墙反射出的无限春光,也没有留恋中央公园枝叠枝层层相遮的粉白吉野樱,而是再次携手漫步在一些见证过很多生命、很多年岁、很多往事的不知名墓园里。

    许多墓碑上的字迹已经漫漶不清,但也不乏鎏金新修、凿石镂刻的新鲜碑文。

    他们从中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灵魂,比如“Weneveragreedwhoproposedfirst–becausebothclaimedtohaveknelt.(我们至死未达成共识是谁先一步求婚——只因我们都坚称是自己最先跪下。)”

    阅读一个又一个生命在地球上留下的这最后一行诗,感受着此岸与彼岸生与死的联结,不免就好奇起来对方的想法。

    是步蘅抢先拿到提问权,于是封疆需要先给出一种答案。

    “入乡随俗”,他指语言范式,“我想写——Hereliesamanwhosemostcharmingmomentwasrealizingherbrilliance。”

    步蘅于是将此刻在心内发芽的那一行文字即刻全盘托出:“Sidebyside,notbehindorbefore——that’showwewalkedthroughlife,fromtwosouls。”

    视线交汇,封疆于瞬间决定:“刻你这一句。”

    步蘅倒是觉得不必这般着急,“以后再议,日子还长,可能我到四十岁就改变主意了,你到五十岁也有更好的想法呢?人生的三万次日落”,她伸出手指作比,掰掉约三根半,“现在也就落了最多三分之一”。

    彼时纽约春光正盛,墓地上斑驳脱漆的铁栅栏漫开丝丝缕缕的铁锈味儿,与复生的青草香一并搅动人的味蕾。

    春雾乍散后的世界,阳光如同无数生命共同呼出的喘息,温暖到似能融化过往无数个冬天。

    灿烂辉煌得晃人眼。

    *

    时年四月上旬,步蘅如所预计的那样顺利抽出时间远飞青海,在机场蹲守近一个小时,才与刚做完影展投决会项目二轮答辩的祝青在航站楼外汇合。

    步蘅脸上是加班加点鏖战完,又被联程航班搓磨过的暗淡无光;祝青脸上则是闭关改项目书、改剧本,无数日夜没见过太阳,浑身上下苍白到冒鬼气的森然。

    原本两人见到对方那碍眼的仪容都打算数落一顿,眼神儿对上的瞬间,又觉得这际遇着实半斤八两,还是谁也别说谁。

    两个人,加上此前林胤礼从省会邀请的土木专家和接机的向导,一并继续颠簸周折了近四个小时,车窗外的景色才从戈壁荒滩逐渐过渡为起伏的牧场。

    苦寒之地的春日来得稍晚,刚苏醒的草色,远观如一痕又一痕覆在地表上的青霜。

    夜色渐起时,一行人才抵达牧民建在背风坡上的冬窝子。

    引擎声刚停,步蘅便先一步下车替精力稍显不济的、年逾五十的专家周工开车门,紧接着便见有人掀开土坯房的毛毡门帘钻了出来。

    祝青拎起两人的随身行李紧接着下车,刚站到步蘅身旁,便见从掀帘子闪身而出的林胤礼身后,又钻出来一个矮矮小小的单薄身形。

    高寒缺氧的地区,冻土仍未化净,辨识出面前的小人儿是林声闻的那刻,步蘅和祝青心内蹦出来同一个句子——这特么不要命了?

    更让祝青诧异的还在后面,林声闻挪着细碎的步子,迫不及待地来牵步蘅的手,出乎俩人意料的喊了声:“妈妈。”

    第72章 第72章柏拉图真是让你们玩出新……

    72.花信断章(二)

    远处,灰褐色的山脊已经被夜色近乎掩埋,出现在视野内的轮廓曲线像野兽匍匐于地。

    林声闻软糯的声音滑入耳隙的那刻,祝青竖起了两道剑眉,稍作思忖,放过脆皮孩子林声闻,将手中提拎着的较为结实的那个背包径直砸向林胤礼,甩了他一脸凛冽啸风。

    祝青还附带凉笑:“老林,怎么教孩子的,玩笑用这种称呼开合适吗?”

    步蘅抄抱起林声闻,走向室内的同时,添了句:“另一个也砸过去,拎着不觉得沉?”

    够暴力,够和祝青心意。

    林胤礼一副万事能容的姿态,仍旧笔挺地站着,稳稳地接过祝青砸过来的登山包,嘴上也没认:“夜里方圆一里地多半要飘鹅毛雪,为我这回无辜躺枪。闻闻喜欢你们罢了,还能是我教的?”

    林声闻紧攥步蘅的衣袖,也瓮声瓮气地替父亲解释,软糯与懵懂兼具:“房子里有一位大姐姐,还有一个小弟弟,他们有一位很温柔的妈妈。整个下午,姐姐和弟弟都跟着妈妈行动,求妈妈帮忙做事情。小蘅姐姐,很对不起,我只是想要和她们一样。”

    望着林声闻瞬时起雾的杏眼,惦记她那颗天生残缺远不如常人强健的心脏,步蘅到底软了些声调儿,轻叹道:“闻闻,阿姨、姐姐或者步蘅,我可以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从前我们没有约定过,今天起我们这样说好了,以后喊我的时候要尽量三选一,可以吗?”

    林声闻听得认真,当即轻点头,勾住步蘅小指,曲指与她拉钩,指腹相对相印。

    没再多在户外耽搁,步蘅径直将她塞回土坯房,对着室内的女主人弯腰颔首致以问候,待看到角落里存放着数

    个蔚蓝色氧气袋,人才心安一点。

    共赴西北这一趟,林胤礼是要为计划中新捐建的小学选址,同时回访此前的捐助项目。

    步蘅和祝青则一为亲眼见证前几年一同奔走吆喝所募得的款项落到何处,二为学习一个捐建项目从谋划到落地执行的中间过程,为日后自立门户积累实操经验。

    启程前,步蘅与祝青合力做过一些功课。

    建校选址是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远没有一些名家艺人的公益新闻里走一趟那样简单。

    地理位置上,要考虑牧民定居点的教育需求,要衡量一些移民村现有村小校舍借旧改新的可能,要权衡交通节点城镇辐射周边牧区能够持续带来生源的区位优势;调研过程中,要与教育部门和乡镇政府进行多轮洽谈;考察环节中,要摸底所在地的交通运输和地质条件等客观现实情况,为后续建材运输和施工的推进提供更多落地执行的保障;在校舍的设计上,还要考虑地震带的潜在影响聚焦抗震性能,要为了偶发的断电斟酌是否选装太阳能板维持电力供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