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考古所兼职那些年》 20、宁堰山20(第2/2页)
汪文龙瞬间来了精神,冲过来对着墓碑左瞧右看,看完这块,他又继续扒草丛,竟然真在不远处又看见了另一块墓碑。
“这块碑上也有字。”汪文龙说。
顺着墓碑上的字一笔一划勾勒几遍,汪文龙眼底渐渐涌起疑惑:“这个碑上的字,跟前两块碑上的也一样。”
“一模一样?”徐星辞问。
汪文龙笃定点头:“一模一样。”
程九安问言也走近去看:“确实一样。”
想了想,他走到刘阿娘面前问了几句。问完,他又走回徐星辞这边,指着那些字解释:“刘阿娘说这是古时候留下来的传统,墓碑上都这么雕,具体什么意思她并不清楚,只知道这些合在一起代表了四个字。”
四个字、适合刻在墓碑上的土语?到底是什么?程九安和汪文龙思考了一会儿,想到了几个类似祈福或者祝祷的词语,但又觉得都不太合适。
哪怕是少数民资,一般墓碑上刻的也都是人名,毕竟墓碑的作用就是为了告知大家这里埋葬的是谁,便于后人祭拜,刻祈福或者祝祷有点儿本末倒置了。
就这么一边分析一边休息了一小会儿,在刘阿娘的催促下,大家重新上路。
可能是有了之前的经验,之后的路程里徐星辞边走边看,竟然在杂草丛里又发现了不少墓碑,前面的墓碑要么横躺、要么斜靠,一看就是经历风雨年久失修的模样,随着越走越远,墓碑也越来越新,走到后来,大部分墓碑都从横躺改成了竖立。
但无论是横躺斜躺竖立,是经历过风吹遇到还是比较崭新,这些墓碑上的字全都一样。
走到小路尽头检查完最后一个墓碑后,汪文龙拍着大腿,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和之前的堰州丧葬风俗完全不同,新发现,这绝对是堰州考古的新发现。”
对于汪文龙的这种激动,徐星辞虽然不能完全体会,但也可以理解,不过现在不是激动的时候,他本以为好不容易走出山路就能到目的地了,没想到却是走上了条只宽了一丢丢的水泥路。
水泥路旁边还有条河。
偏头随意扫了眼河面,徐星辞微微一愣:河里靠近岸边的地方有棵斜倒进水的枯树,在枯树和河岸形成的夹角里,静静漂浮着几块做过标记的原木。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