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所兼职那些年: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考古所兼职那些年》 60-70(第11/15页)

里也是各种各样的mini青铜器,而且和前三张类似,每张照片的拍摄背景都基本一致,青铜器也都是由同一只手托着的。

    徐星辞按照照片比划了两下:“这个造型,应该是有人一只手举着青铜器,一只手拿着相机拍。”

    程九安点头,认同了这个猜测:“再找找其他线索,你翻抽屉,我检查床。”

    徐星辞嗯了一声,放下照片翻抽屉,可惜抽屉里空空如也,什么东西也没有。

    程九安那边也没找到有用的东西,这张床与其说是床,不如说是床架子,四条腿和一张木质床板,就是它的全部,床单被罩一律没有,甚至连床垫都没有,要不是床板半新不旧的还残留着些许使用痕迹,简直不像是住过人。

    “所以这么一栋楼里,满打满算,就只有这么几张照片?”徐星辞对这么个探索结果不太满意,但满不满意的也找不到更多东西,本着蚊子再小也是肉的原则,徐星辞再次拎起照片,准备往口袋里揣。

    程九安按住徐星辞手腕,摇头:“不能带走。”

    私闯民宅已经不对了,再私自带走照片好像确实不应该?徐星辞纠结几秒,放下照片,一字排开,摸出手机开始拍,翻拍完所有照片,程九安掀起玻璃,徐星辞把照片一张张放回原位。

    确认都复原完了,程九安放下玻璃,示意徐星辞远离办公桌,自己则摸出手机,对着桌子上下左右拍了好几张。

    徐星辞:?

    “虽然只看照片并不准确,但这些照片上的东西是真品的概率很大。”程九安解释,“如果是真品,那拍照的人就很可能涉嫌盗窃文物,这里算是涉案现场,要尽可能保留。”

    顿了顿,程九安补充:“就算第一时间忘记了保留,也要努力还原。”

    徐星辞万万没想到,这种情况下,程九安居然还想着保留现场这茬儿。默默竖起大拇指,徐星辞真心夸赞:“教授就是教授,有觉悟。”

    但再有觉悟,也解决不了眼下的难题,上车后,程九安把二楼的情况大致讲了讲,徐星辞也把照片每人传了一份。张秀芳他们看着这些照片,半天没说出话来。

    这反应也算在徐星辞意料之中。

    原本他们奔着买过特供煤这条线索而来,现在买煤的人没找着,却发现了奇怪的照片,照片里除已经发现的青铜钵外,还有缩小版青铜鼎、青铜壶、青铜瓿,以及不知道干什么用的青铜圆环,并且看照片的情形,这些东西,十有八九也都是正品。

    这等于一个谜题没解开,更多的谜题反而浮出水面,震惊到无言多正常。

    何况这些照片里的东西看着都像正品,陡然得知这么多正品不知所踪,对文物工作者可以说是不小的打击。

    好在徐星辞从不自诩文物工作者,自然也没受什么打击,到酒店后,他带着住了一晚上三人间的懊悔,笑眯眯挤进了程九安房间。

    不过,也只限于挤进去而已,作为文物工作者,程九安对那些照片以及照片里的青铜器十分上心,到酒店后,他先给所里汇报了情况,又一张张照片传进电脑,放大细看。

    徐星辞闲着无聊,想逗程九安,又怕挨白眼被赶走,只能跟着一起看照片,看着看着,他轻轻挑了下眉。

    “这些照片的背景看起来是山里,位置挺高的。”指着其中某处,徐星辞试探着分析,“这下面应该有棵树,你看侧面的光影,旁边远些的地方还有一棵树,这里,漏出来个树枝,这两种树都是特别高大的乔木,一般来说是天际轮廓线的组层部分,另外还有下面这里,看起来黑乎乎的,放大的话,能看出来其实是凹陷下去的一大片植被。”

    程九安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完,想了想:“你的意思是,这些照片都是在山顶拍的?”

    “不止,你再仔细看看背景里的土地。”徐星辞指照片里的地面,笃定,“虽然不太明显,但这些平坦的地方都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也就是说,这些照片是在某个山顶的人工开凿而成的平台拍摄的。”程九安理解了徐星辞的意思,连忙摸出手机联系张秀芳。张秀芳听完也很激动,表示马上问问**附近哪儿有类似的地方。

    没一会儿,张秀芳回过来消息,说是没找到相近的地形,但是她在**那儿要来份西山地形图,大家一起找找线索。

    看地形图这事儿,还真算是徐星辞的本行,收到图以后,他点开左瞧瞧又看看,很快发现个奇怪的地方,倒不是从图上看出了人工开凿的痕迹,而是这种形状的等高线,通常意味着山顶有洞穴。

    对比这个位置和附近山头的距离,结合照片里的树影,以及丹城附近的太阳方位,徐星辞虽说不敢百分之百肯定,但百分之七八十的概率还是有的:“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拍照的地方。”

    只是,这么一条线索还远远不够,西山后山都是原始生林,就算知道洞穴在哪儿,他们也不一定上得去。

    好在**人脉还不错,看完徐星辞给出的区域,他联系其他向导朋友,还真打听出一条可能的进山路线。

    但也只是可能而已,而且这条路线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洞,据**某个朋友说,他曾经在那附近的山脚下见过个洞穴,看方位倒是朝着山顶的,但究竟能不能通到山顶,他没进去,叫不准。

    徒步穿越洞穴这事儿,徐星辞和程九安算是有经验,毕竟之前朱鸟洞都穿了。

    **作为向导,肯定要去,而且他原本就经常搞各种洞穴探险,经验也足。张秀芳倒是没怎么穿过洞穴,但作为能徒步进山找鬼火的人,她体力是在线的,作为文物工作者,她意愿更是在线。

    曹帅也对文物很执着,虽说这个执着和张秀芳的执着有点点小区别,但去找寻文物的意愿的是相同。至于沈吉金,他胆小不假,但这次涉及青铜器,他又出自青铜世家,对青铜器的喜爱早已植根在骨子里。

    程九安一圈沟通下来,没一个人愿意留守,最终,他只能同意大家第二天一起进洞。

    但是第二天进洞前,程九安冷着脸叮嘱:“无论遇见什么都不许擅自行动,更不许乱跑乱走。”

    “好的,程教授,我们一定跟好你。”徐星辞带头应完声,又弯着眼睛笑眯眯凑近程九安,“但程教授,你也不许逞强哦。”

    程九安看他一眼,脸上是工作中惯常的严肃和冷漠。

    徐星辞伸出根手指,隔空对着他眼睛点了点,又点他的腰和胃:“无论哪里,不舒服了必须第一时间告诉我。”

    程九安愣了片刻,偏开眼眸,无声笑了。

    就这么带着并未遮掩的笑意,程九安率先走进洞口,徐星辞连忙跟上。

    曹帅和沈吉金虽然听不清俩人的对话,但氛围是感受到了的,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带着满脸被塞狗粮的一言难尽,默默跟在徐星辞身后。

    张秀芳和**则并排走在最后。

    一队人就这么排成一串进了洞,走了没一会儿,打头的程九安做了个停顿手势,紧接着俯身查看起什么,徐星辞探头跟着一起看,发现是根锈迹斑斑的铁管。

    “这好像是取水管。”程九安举起手电,沿着管道一点点向前,很快看见个水潭,同样的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