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位: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登位》 80-90(第6/14页)

府下狱,而后上断头台。

    既然不是大理寺卿,那么,就证明苏氏私藏银矿的案件还有的审,想必是那些苏氏族人没承认,没有证词吧?

    陛下啊陛下,你做的最错的决定就是告诉我最近发生的事情,苏齐贤勾起嘴角,他知道,他就可以盘算,因此而布局,为苏氏力挽狂澜。

    若是苏氏族人一直不开口,没有证词,那这个案件就会卡住,在这时,若有另一个大案件出来,且,比苏氏的案件牵扯更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苏氏的案件迟迟不能出结果,又有另一桩使朝堂动荡的大案,最后,苏氏的案件会一拖再拖,最后,草草下结论……届时,苏氏便会有机会。

    第85章 第85章科举(32)

    毕竟,草草结论就代表着不能用私藏银矿这种窃国之罪而夷整个苏氏,其他罪名,诸如谋害秦王,苏盛对陛下不敬等这些罪名再怎么样也不会牵连到九族,顶多也不过是他,他这一脉,整个苏氏家族何其庞大,只要有人能够活下去,那么,他们很快便可以东山再起。

    世族底蕴便用于此。

    苏丞相想着,面色沉静——他死无所谓,重要的是家族。

    苏丞相已然明了,这次他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过的,虽然他不清楚谋害秦王到底是怎么回事,但秦王突然昏迷是铁板钉钉,大理寺调察的证据也有,不然,世族不会退的那么快,毕竟,寒门子弟还在挤压他们在朝堂上的生存空间不是吗?

    就是在大理寺那边看到了条理清晰的人证物证,苏齐贤谋害秦王是事实,证据确凿,所以,他们才不掺合了。

    谁不知道昭武帝护秦王护的跟眼珠子似的,苏齐贤此举就是在挑昭武帝的逆鳞,想也知道,陛下岂会放过他……怒火中烧的老父亲惹不起,很容易被打死,他们,还是算了吧。

    世族打算掺合的时候快,退的更快。故而,为了苏氏能活下去,为了那个震惊朝野的大案,苏齐贤把目光瞄准另一伙人,寒门。

    有时候,不是只有盟友才能帮你办成事,敌人也行,甚至敌人办的效果可能还更好一点。

    不过在此之前,他要做一点准备。

    康王府凄凄惨惨戚戚,康王失了夺储的心力,但陈王府也没好到哪里去。

    陈王万万没想到,程尚书居然牵扯到了私藏银矿的大案中,而不是因为苏盛吏部右侍郎的身份而受到牵连。

    这还不如被苏盛牵连呢!

    “你确定程尚书没有参与苏氏银矿分赃之事?”

    陈王端坐于上首,紧紧的盯着程鑫的长子,质疑道。

    陈王还是有掌控力的,他确定程氏没有私藏银矿,但程鑫怎么样,不好说,毕竟他干了二十几年的吏部尚书,而自己成年接触朝政其实也没有几年。

    再说了,程鑫个人干和整个程氏干动静大小也不一样,作为程氏的家主,程尚书是有能力瞒下东西的。

    程尚书的长子,程铄额头上满是汗,面色苍白,但他还是坚定的摇头:“没有,没有,在此事爆出来之前父亲根本不知道此事!”

    “王爷,求您救救我父亲。”

    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地跪父母跪君王,从来没有人向亲王磕头,程铄是第一个。

    陈王多疑:“当真没有?”

    若是真的没有,大理寺和刑部联合查苏氏私藏银矿案,怎么会查到程鑫身上?还给昭武帝上了奏折。

    是昭武帝亲口所说让庄文君好好查的罪名之一,其实说查也不是查他们到底犯没犯过这个罪,陛下金口玉言,他开口说查这件事其实已经证明了这些罪名绝无虚言。他说的查指的是,这些人犯得罪是事实,让庄文君尽快把证据收齐,呈递给他,尽快定罪。

    程铄心中有些发冷,但,他面上却是坚定无比:“对天发誓,臣若有半句虚言便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陈王心中的怀疑因为这句毒誓打消了大半,在周朝人心中,对天地,对鬼神还是很敬畏的。

    陈王叹气:“你发这么重的誓又是何苦,外公我自然是要救的。”

    这时,陈王仿佛才看到程铄还跪着,赶忙起身扶他:“这可不兴跪啊。”

    程铄顺着力道起身,低声:“多谢王爷。”

    决定好了要救程鑫,那么首先就要搞清楚程鑫的私藏银矿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因为什么而定罪的,只有搞清楚了这些,才好发力捞人。

    陈王,昭武帝第二子,在康王母族出事,眼见康王再无竞争之力,其他王爷削爵的现在,有的是人想要同其卖个好。

    所以,陈王很快就知道了程鑫定罪的起因结果,但知道了,反而不好办了。

    只一条,苏盛在喝醉酒对昭武帝口出不敬这件事程鑫早就知道,但为何不上奏?

    怕被连累?怕连累你就更应该上奏啊,展现出你的大公无私,第一时间就弹劾了对陛下不恭的下属,这也证明了程鑫是完全忠于陛下的。

    但,程鑫没上奏,这不就坏菜了……谋算弄掉苏盛身上吏部右侍郎的官位,然后在上奏弹劾,让苏盛这事只牵连苏齐贤那一边和因同苏氏密谋,分赃银矿进而选择包庇苏盛的不敬……这事的定调很主观,端看昭武帝怎么想。

    很显然,昭武帝的想法是第二种。

    陈王皱起了眉:“这事,难办。”

    帝王多疑。

    你总不能去同昭武帝说我其实是想让苏盛这件事只牵连苏齐贤,想了几天,想怎么弄掉苏盛的吏部右侍郎官位,所以才没有第一时间上奏……捞人也不是这么捞的。

    得有证据!

    就像现在,就算众所周知苏氏的罪名铁板钉钉,但没有拿到证词,苏氏便还没有定罪。

    周朝重礼法,依法治罪,同样,捞人也得依法——你得有证据,说服陛下,证明此人清白,尤其程鑫这件事,要是按他分赃银矿包庇苏盛的事来讲,不端是因为银矿的分赃,也是因为他就是对陛下心怀不满,意欲推翻皇帝,苏盛的话说到了他心里,所以他包庇苏盛这个对手的儿子包庇的那么轻易。

    众所周知,一旦扯上造反,那事就无小事,采取的政策一向是宁可杀错绝不放过的。

    而且,陈王默然的看着这一封信,信里说程鑫已经认罪画押了……捞人的难度加倍。

    现在是苏氏族人死不承认他们私自开采银矿,大理寺和刑部没有足够有力的证词去定下苏氏私自开采银矿这件事。

    所以,作为分赃银矿从罪的程鑫还处于牢狱之中,并没有被定下死刑。

    但,这也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大理寺和刑部得到足够有力的证词,苏氏完蛋,程鑫也会跟着完蛋。

    程铄脸色已经白若薄纸,他也看清了此事的难办,眼底还带有一抹希冀:“王爷,还能救吗?”

    陈王叹了口气,没有正面回答他这个问题:“本王记得你是在工部任左侍郎是吗?”

    “是。”

    “若把你调到吏部,你可愿意?”

    看着程铄仓皇的背影,陈王默默叹了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