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登位》 110-120(第12/14页)
。
第119章 第119章立储(6)
惊讶好奇,大公主求见昭武帝是为了什么。
昭武帝:“让她进来。”
大公主缓缓走进来,仪态端方,嗯,符合顾丛嘉对于古代公主的刻板印象。
而这个仪态端方的大公主起身后,第一件事就是:“父皇,儿臣愿为父皇分忧,嫁于璃国王子。”
啊?
昭武帝和顾丛嘉一时间都被惊到了。
怎么说,公主虽然肯定都是要下嫁的,毕竟,再没什么家庭能比皇室更尊贵,但是,这下嫁与下嫁又不一样,嫁与本国权贵子弟,和嫁于小国送来的用于联姻的王子可不一样……璃国和桑宁此次出使大周,都带了本国的王子,不同的是,桑宁带二王子来是因为看重,带来长见识的,而璃国,则是隐晦的表露过公主和王子都可以联姻的意思。
他们还是特意挑的漂亮的王子……但是,昭武帝此代只有大公主一个女儿,璃国又是依附于大周的小国,再怎么漠视大公主,昭武帝也不可能让其如此。
结果,大公主现在自己提?
刚被惊到,现在脑袋一转弯,就知道大公主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说这个了。
想到那些窃窃的传闻……
大公主是苏昭仪之女,比康郡王年龄都大,但直到现在,康郡王都快有孩子了,大公主却还没有成婚,这当然不是昭武帝舍不得女儿,谁家舍不得女儿是让女儿一直拖着的,何况,这还是保守的古代……女子一旦超过年龄不成婚,那风言碎语……若不是大公主是昭武帝之女,昭武帝又威势赫赫,换一个人,早就被人逼死了。
就这样,大公主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不,应该说相当不妙。
大公主拖到现在单身也是有说法的,有苏氏,还有康郡王,早在大公主适婚之际,苏昭仪就请求为大公主和京中另一户权贵人家结亲了,说是结亲,实际上谁不知道这是借大公主的婚事给康郡王再加筹码,苏昭仪倒是对大公主倒还有些母爱,再加上当时苏氏权势极大,所以,选的这人也还可以,大公主也不反对,这亲事就这么成了。
在众人安安分分等着成亲的时候,准驸马得了绝症死了,然后,大公主就继续单着,再然后,过了半年一年的,此事的风头过去,苏昭仪再次上奏,又结亲,然后,人又死了,这甚至比不得上一次婚期将近了,人才走的,这次是旨意刚下,第二天人就死了,据说是太开心了,一夜没睡猝死的,大公主又继续单着。
第三次,此时已经过了两年了,这次苏昭仪和苏氏无比谨慎,他们将大公主和人的八字送到了各个寺庙,钦天监查探,都说这八字天生一对,好着呢,苏昭仪再次请旨,结果,这人是比前两个好,但也没好到哪里去,成亲前一日死了。
大公主又双叒叕单着,这一次,苏昭仪他们都不敢轻易下手了,请赐婚赐一个死一个,他们要与人结亲又不是结仇。
大公主就这么拖着,一直到苏氏倒塌,康王成了康郡王,大公主依然是单着的。
大公主的母族倒了,管着后宫的安嫔和惠嫔不会苛待皇嗣,但是也不可能费心去为大公主寻亲事,毕竟,大公主定了三次亲,三次人都死了……这,她们又怎么敢考虑大公主的亲事,哪怕是为了刚好的像陛下展现自己管理后宫的能力,这也是万万不可的……万一,她们费劲心力去寻的,又死了,她们不得得罪死人,又不是大公主的生母,何苦费这份心。
何况,到后来,苏昭仪还在的时候都不怎么为大公主费心了,她们又何必自讨苦吃。
所以,大公主也就单到了现在,说出,愿嫁于璃国王子。
其实,对于大公主而言,这也算一步不错的棋,一来,就大公主的那些事,京中但凡心疼自己子孙的,都不可能让其尚主。她就算在京中寻人家,也多半寻不到什么好人家,而且,未必能因公主的身份而过得很好。但璃国王子就不一样了,一是璃国是依附于大周的,也就是,如果璃国王子成功尚主,那么,他就必须事事听大公主的,没得选择。二是,璃国此番带人来联姻,还是比较诚意的,就从璃国王子那张脸看,大公主不吃亏。
二来,这个时间点很妙,璃国前来联姻,但是璃国公主却死了,璃国使团又因为璃国被限制购粮的事情,捏住璃国公主之死这一点,天天一封哭诉奏折……大公主又说为昭武帝分忧,虽然这对昭武帝来说可能不算一件大事,但是整日见璃国使团的折子,倒也烦心。
大公主这话一出,不管怎么样,孝心可嘉,往后,也能用这件事多得昭武帝的几分注意。
一旦得到昭武帝的注意,那么大公主能瞬间改变自己在宫中透明人的地位,总的来说,这对大公主是绝对不亏的。
毕竟,璃国公主是死了,但我们大周下嫁公主于璃国王子,用于补偿,这样说,还是璃国占便宜了,再怎么样,昭武帝这一代就大公主一个女儿。
而且,璃国公主在陈王府还不为正妻,但璃国王子可是切切实实能成为大公主的正夫。
一旦这件事成,璃国必须立马闭嘴,而且还得上奏折感谢大周的大恩。
想清楚这些事,顾丛嘉又看了一眼大公主,一母同胞,大公主倒是比康郡王有成算多了……是个人都不会这么蠢,在昭武帝的万寿节给他送以血摘抄的佛经,然后把自己的亲王爵位给作没。
不过,想到昭武帝的那些打算,大公主这此可能不能如愿了,顾丛嘉想。
都说顾丛嘉记仇,世人忘了,顾丛嘉是昭武帝的亲子,且是昭武帝手把手教出来的,换言之,昭武帝也非常非常记仇!
就璃国使团那带几百万两给陈王百万两,然后给昭武帝五十万两的骚操作,难道你以为只是限购璃国购买粮食就完了吗?
当然不够,远远不够。
昭武帝要璃国暴动,要璃国王室换人,要出使大周的璃国官员灭族!
这是,璃国使团举措的代价,哪怕昭武帝听说最近璃国使团在疯狂凑钱购买羊毛制衣,可是那又怎样,晚了。
今年的限购只是开始,到明年,到后年,昭武帝有的是耐心,璃国王室一定会换人。
要说昭武帝为什么不直接发兵灭了璃国,那自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路途遥远,璃国距离大周有点远,太远了,再说了,其次,打下来不好管理,费时费力的,顶多拿些金矿。
也不是说金矿不好,只是这投入和产出不合理,毕竟,如果大周管璃国,还要操心粮食问题。
再其次,昭武帝这个谋算也能获得金矿,且不必那么麻烦——一旦璃国暴动,璃国王室换人,那么能登上王位的,没有一个是蠢的,换句话说,就算他蠢,大周的粮食限购还没解决呢,他不得好好同大周商量一下,那这商量一下,就可以好好谈谈了,毕竟,璃国最大的价值肯定是金矿。
时限性的相当一部分金矿,和全部的金矿但非常的费时费力……想也知道,选择什么。
不对啊,既然璃国王室注定换人,那为什么不能换成他们大周的人……不用打仗的那种。
耳边是昭武帝回绝大公主的声音,大公主显然很失望,她正要告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