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之第一子[综历史]: 18、第 18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朕之第一子[综历史]》 18、第 18 章(第1/2页)

    皇次子成了淮阳王,依旧随皇帝住在宣室殿,等年满六岁,他真正进入大众的视线,开启了正式的读书生涯。

    因为淮阳王情况特殊,皇帝专门在宣室殿开辟了一间小阁,给爱子作读书之用,除去儒法兼修的太傅张安世,皇帝还请了一群大才给刘珏当老师。

    其中有当今法家最具声望的学者,也有儒家五经博士,博士们大多出自公羊派,少数出自谷梁派之人,并不与教导太子的萧望之同门。

    张安世实在松了口气,这半年来,他过得十分辛苦。学生勤奋自律天资出众,这很好,但也不能指着他一人薅啊,他一个年近六十的老人家,面对如饥似渴的五岁小孩,谨慎的处事都快破了功。

    睁眼闭眼都是刘珏递到面前的竹简:

    “太傅,这句话怎么解释?”

    “太傅,我的字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

    淮阳王仿佛将他当成无所不能的百宝箱,张安世有时候都想说,殿下我们别学了,要不出去玩一玩。

    就算皇帝将他擢升为大司马,兼领尚书事,给予食邑万户的无上荣耀,张安世高兴过后还是想退休。

    如今终于有其他老师协助他了,张安世给刘珏讲解经典的时候,言语间充斥着淡淡的欣喜。

    刘珏抬头看他,不愧是太傅,连读经都觉得高兴,也就是太傅这样的人,才能一心一意虔诚向学吧。

    他就不够虔诚,因为他读书是为了当太子,习武……是为了当太子后给爹开疆扩土。

    张安世从心底感受到一股寒意,自从做了淮阳王太傅,这股寒意几乎隔几日就造访。为此他还专门请了太医令,太医令夸他身体远比从前康健,张安世自己都怀疑了,难不成给聪明的小孩当太傅,还有强身健体的好处?

    其余老师上任前分外忐忑,实在是淮阳王身上拥有着太多传说。陛下对他偏心到没边了,连法家最厉害的大才都派了过来,万一教不好,他们难免吃到挂落。

    法家大才也很担心,而今谁不知道太子好儒,法家的老师在太子宫中犹如摆设,若是淮阳王的喜好和兄长一样,那他本事再大也毫无用处啊!

    教授刘珏的第一天,他们的烦恼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殿下的聪慧程度让他们震惊,不论儒家还是法家的经典,殿下竟都已熟识,在刘珏写下对于《韩非子》的见解的时候,法家大才张了张嘴,捧着竹简的手都在颤抖。

    言之有物,实在是言之有物!殿下并非拘泥前人,而是有着独特的思考,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这多么难得啊,法家大才深吸一口气,眼底放出灼热的光。

    刘珏担心地看着他,老师全身抖得厉害,要不要请太医令来看看?

    自己虽然写得挺好,但也没有那么好。

    比起商鞅、申不害和韩非这类天才,淮阳王殿下觉得路远且长,等嗓子好了,他就要全力争储,在钻研学问的道路上,他定是不如人家了。

    从不得不教,到乐在其中,老师们迅速变化态度,热情似火地往来家宅和宣室殿。

    连太子宫中的儒师都有所耳闻,担忧地窃窃私语起来:“难不成淮阳王天资过人……”

    “天资过人又如何,生有哑疾,不成威胁!”

    儒师安静地散开,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如今太子已然上朝听政,除却读书的间隙,便是跟在皇帝身旁,看父皇召见大臣、处理政务,淮阳王再受宠爱,如何能比?

    ……

    宣室殿,演武场。

    这里由后殿的广场开辟而成,自从刘珏开始学习骑射,刘询便遣人好一番改造,恰好武师傅赵充国担任少府,君臣俩一拍即合,改造出来的效果,刘珏很是喜欢。

    不过大多数时间,演武场还是作静态射箭之用,需要上马的时候,刘珏会随武师傅去往上林苑,那儿场地宽阔,最适合骑马。

    “拉弓,凝神!”

    韩增站在不远处,对抽条不少的小孩下命令,刘珏脊背挺直,慢慢拉开手中的软弓,望向靶心的目光冷静而专注。

    “放——”

    刘珏松开手,箭镞“咻”地一声没入靶心,尾端箭羽止不住地晃动。

    韩增上前检查,露出笑容:“休息一刻钟,我们继续。”

    对于骑射,武师傅们分工明确,韩增教射术,赵充国教骑术,若合二为一,那就两人一起教。天生神力之人,拉十石强弓也不在话下,但如今刘珏还小,韩增给他加到三石,就怎么都不肯了,刘珏用渴望的眼睛盯着也没用。

    韩增正色道:“殿下八岁拉六石弓,已是臣忍受的极限,不然,臣就要请陛下出马。”

    刘珏:“……”从小就学会妥协的淮阳王没办法,只能失望地拉开三石软弓。

    既然无法追求力度,那就追求精准,小孩对自己的要求堪称苛刻,有时候韩增都叫了停,他还盯着不远处的箭靶细细琢磨,思考哪里仍需改进。

    如今他十次射箭,能有八次正中靶心,听闻韩师傅的话,刘珏点了点头,把弓放到一旁,吨吨喝起了水。

    同一时间,宣室殿前殿。

    乐陵侯史高的步伐堪称鬼祟,在他身后,坠着一名穿着奇特,手捧汤罐的巫医,他们是走小路进来的,而不是光明正大走未央宫的宫门。

    “陛下,臣把您点名要的巫者带来了,臣的随从找遍巴蜀,终不负陛下所托。”史高压低声音道,他是刘询祖母史良娣的侄子,皇帝的亲表叔,当年刘询继承皇位,史高出了大力气,风评在外戚里头还算不错。

    刘询遣退左右,同样压低了声音:“辛苦叔父了。”

    继而看向淡定的巫医,巫医恭敬下拜:“草民不才,愿为大汉天子差遣。”

    瞧他胸有成竹的模样,刘询忍不住泛起希冀:“朕同你说一说淮阳王的状况,你瞧瞧能不能治。皇后当年怀孕之时,误服了性烈的毒药,可最后安然无恙,毒素都被腹中的胎儿吸收,故而朕的淮阳王出生便不能言。”

    “这些年来朕找寻的其他神医,都说唯有神异才能救之,既然纯正的医术不行,那么你呢?”

    说罢,刘询紧紧盯着跪在地上的人。

    “……”巫医如同听天书似的,他是真有两把刷子,否则哪敢觐见帝王,可服了剧毒还能平安,这确定不是编故事吗?

    就算是真,那从娘胎带出来的毛病,据他多年行医的经验,再怎么样也是没救的。

    想起前辈楚服的下场,巫医沉吟不语,斟酌着要不要弄个娃娃,转移淮阳王殿下的哑疾,最后他还是退缩了,这样简单的骗术能骗骗当年的武帝,恐怕骗不了今日的天子。

    巫医沙哑着嗓音,摇头叹道:“巫之神异,远到不了活死人肉白骨的地步。草民……无能为力。”

    史高不禁失望,花了大力气结果找来这么个玩意,刘询更是生气,他瞒着珏儿召见巫者,就是为了听这句话吗?

    看都不看,就笃定没得治?!

    这时候,巫医脚边的汤罐动了动,一只蟾蜍爬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