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逼朕登基: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别逼朕登基》 70-80(第9/15页)

不可僭越。

    比如这卫府,就比周祈安想象中朴素许多。

    富可敌国的大商人的家宅,他以为怎么也比他们朴素的将军府要豪华一些吧?

    今日一见,发现竟还不如将军府。

    卫吉在长安城内外置办了多处家宅与别院,尤其那套城郊别院,据闻相当之豪华。但卫吉平日就住在这不大不小的宅子里,大概也是不想高调的意思。

    赚了那么多的钱,却不能放开了享乐,这样的土豪人生,感觉也挺不痛快。

    正想着,马车缓缓停在了卫府门前,一名小厮赶去通报,一名小厮引他入内。

    卫府拾掇得十分实用,外观看似普通,保暖设施却做得极好,没太多字画摆件,却随手放置着金锭、珠玉等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

    卫吉背着左手,右手上则摆弄着两枚银币,从中堂台阶上走了下来,叫了声:“时屹!”

    “卫兄。”说着,周祈安拱了拱手走上前去,想起一事又问道,“对了卫兄,你表字为何啊?”

    卫吉一直唤他表字,包括彦青,他名达,字彦青,却一直不知道卫吉的表字是什么。

    周祈安也一直想着要问他,此刻才算寻着机会。

    卫吉请他入屋,说道:“我出身低,又父母早亡,无字。你叫我卫吉就是了。”说着,叫丫鬟奉茶。

    两杯茶端来,卫吉做了个请的手势,又问道:“离了长安半年多,此次回来感觉如何,这两天可听到什么风言风语了没有?”

    “风言风语?”周祈安问,“皇上要封大帅为王,派到青州的事儿吗?”

    倒不是这件事。

    但卫吉还是问了句:“这件事你怎么看?”

    周祈安道:“我只是好奇,大帅的盖世之功已经立了十几年了,当年不封王,为何到了今日又翻出来?”说着,他觉得盖碗有些烫手,便把盖碗放下了,“听说这是赵大人提出来的,赵大人怎么会希望我义父封王?他们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一个阵营吧?”

    当今天子是赵呈拥立,在掌权者的立场上,保住大周正统命脉,这功劳并不亚于祖世德击退外敌。

    大家都说,如今朝堂是祖、赵之争,但周祈安日思夜想,总觉得并非如此。

    赵呈不过是他背后集团推出来的话事人,又或者说,赵呈已经成为了这个集团的脊梁骨。

    赵呈的背后是郑氏皇权,以及在这皇权下扎根发芽、敲骨食髓,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既得利益集团。

    北国之乱,祖世德“异军突起”,成了这个集团力挽狂澜的拯救者,成了他们手中削铁如泥的宝刀。

    北国之乱结束,这个集团却又极度恐惧这把宝刀会刀刃向内。因为这是一头怪兽,但他们早在两百年的富贵安逸里失去了驯服野兽的能力。

    第77章  77

    但赵呈完成了这一动作。

    他使祖世德沦为了笼中兽, 只要樊笼不冲破,他们便可高枕无忧。

    赵呈曾任先帝太师。

    但听闻先帝自幼贪玩,不肯勤学, 他厌恶儒学礼教,也讨厌这一板一眼, 只要他一偷懒, 便拿戒尺惩戒他随侍太监, 还要向他母后告状的老师。

    献文帝登基后宠幸宦官,将跪在他面前瑟瑟发抖却还要向他谏言的御史们当做笑话,骂百官腐儒。

    后来北国骑兵兵临城下, 满朝文武闻风丧胆, 聚在殿内不知所措。

    献文帝抓着朝臣挨个问道:“你们怎么不说话了?你们不是最有办法了吗?朕叫你们说话, 朕叫你们说话!”

    而在这关头,站出来主持大局的唯有赵呈。

    他连夜登上城楼看了一眼,看着城下拿着熊熊火把, 在接连的胜仗下士气冲天, 准备将长安一口吞下的敌军,明白长安城已经保不住了。

    为保住王朝薪火, 他必须携天子出逃。

    得知皇室与朝臣将于隔日凌晨出逃的计划, 太后仰天问道:“我大周两百年国祚,就要这样亡了吗?”

    赵呈跪下叩首, 回答道:“大周绝不会亡!北国是游牧部族, 向来逐水草而生,他们打下城池无非是烧杀抢掠一番, 根本守不住城。我大周子民千千万, 来日定能卷土重来!”

    只是说出这豪言壮语之时,赵呈心中也绝无把握。

    哪怕卷土重来, 来的又一定会是他们了吗?

    直到那一介草莽横空出世,接连打下胜仗,收复一座座城池,并誓死效忠陛下之前,赵呈心中都绝无卷土重来的把握。

    但他不能透露出心虚,他也不能倒下,他倒下了,大周就真的倒下了。

    他叫城中三万兵士出明德门应战,三万大军一出,阵列在其他城门前的敌军便被引到了明德门下。

    赵呈便趁机携天子与朝臣由东侧的春明门出逃,向东南侧的阳州城逃去。

    那三万大军,最终尽数阵亡。

    而赵呈用这三万大军作饵,又舍下全城老百姓的性命才保下的郑氏天子,则在大殿被吓到了腿软,寸步难行,被宦官背到了轿辇才得以出逃,中间还一度浑身战栗,从轿辇上跌了下来。

    后来祖世德临危受命,在阳州城招兵买马、组建军队,在北国骑兵再次打到了阳州时,在城中以少胜多打了一场漂亮的守城战,自那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阳州打到长安只用了短短不到六个月。

    短短六个月时间,祖世德也从一介武夫,成了献文帝最为宠信的宠臣。

    祖世德打了胜仗回来,陛下携朝臣亲自在城门外迎接,庆功宴上亲自为祖世德斟酒,还说:“大帅真是我的救命恩人,是我大周的救命恩人!只要大帅仗打赢了,收复了长安,大帅要什么朕便给你什么,无有不准的!”

    祖世德亦有藐视群臣之态,回道:“谢陛下,臣甘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当年祖世德攻下长安,要继续挥师向北、向西乘胜追击之时,献文帝就曾动过要封他为异性王的心思,只是太后与赵呈劝住了他。

    祖世德是一头野兽,而他们手中统共这么几块肉,他们只能一块一块地喂。若是一下子都丢给他了,等他吃完了这些肉,他便要打主子的主意了。

    献文帝这一回倒是听了劝,只封了祖世德一个镇国公。

    若是献文帝在世,此时的大帅恐怕早已是能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将赵呈之流踩在脚下的宠臣、权臣。

    只可惜献文帝遇刺身亡,至死都没能等到他的北征大将军得胜归来。

    大周再次迎来了一位年仅四岁的小皇帝。

    大帅击退了北军,收复了山河,回到了长安之时,朝中早已是另一番气象,赵呈也已经摆好了阵仗恭候他的到来。

    当时靖王二十万兵马皆已秘密入都,加上十万京城守备军,赵呈手中可调动三十万兵马。

    禁军、御林军中高层将领,也尽数换成了赵呈的人。他们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准备先在庆功宴上诱哄祖世德交出兵权,若祖世德不肯,便以摔杯为号,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