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李世民直播我在贞观摸鱼: 20、第 20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向李世民直播我在贞观摸鱼》 20、第 20 章(第1/2页)

    短暂的兴奋之后,贞观君臣便开又在心中挑起了这项制度的问题来。

    制度自然是好制度,但是哪怕那些个胡人没有学习过中原的兵法、史书,但决计不可能都是傻子,肯定有人看出那“满清”是在掘“蒙古”的根,难道他们都不反抗吗?

    当然满清自然会用武力在当地强行镇压,可那么大规模且长期的军事行动,军费开支怕将会是一个天威数字,没有一个朝廷能承担得起这么巨大的军费开支啊!

    而且之前天音才提到过游牧民族最擅长的就是逃跑,都被逼成了这样,他们难道不会跑吗?

    贞观君臣们心中疑惑,但旋即光屏中的男人就为他们解答了疑惑。

    [当然再好的制度都得施行才有用,清廷又是怎么让蒙古人乖乖配合的呢?]

    [首先自然是彻底切断他们的退路。乾隆年间,满清击败了准噶尔汗国,西域终于重归华夏,堵住了牧民传统的西退路线。而草原北方,由于沙俄的崛起,也截断了牧民往北逃亡的道路。]

    [至此,蒙古彻底失去了战略纵深,只能成为满清控制下的笼中鸟。]

    虽然光屏画面上没有再次出现地图,但是已经将地图牢记于心的贞观君臣们瞬间反应了过来位置。

    他们不由在心中吐槽,那些草原人的撤退路线可真多,难怪那么能跑,想要堵住他们可真是不容易。

    还有沙俄又是什么国家?竟然占领了草原北部那么大片的区域!

    那些土地比草原更加荒芜,几乎都是冻土,他们是如何活下来的?

    更重要的是沙俄能够阻断骁勇善战的骑兵们的退路,必然实力十分强大。

    李世民和朝臣一瞬间都有些背脊发凉,卧榻之地岂容他人安睡!

    这么一个强大的邻居虽然能克制北方的胡人,对华夏也是个巨大威胁。

    当然这样的感觉只是一瞬间,毕竟这已经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后的事了,他们现在操心也没用。

    李世民向来务实,很快思考起其中大唐可以参考的经验。

    未来大唐想彻底平定突厥,也得先彻底掌控住西域,不然那些个突厥人全跑了。

    只是那更北方的领土,现在怕是人都没几个,他们大唐人过去怕是活不了,定然无人愿意去啊……

    罢了,索性还有时间,也不急在这一时,还是继续听天音吧。

    [对外堵住蒙古撤退路径后,便是内部的军事控制,满清选取了14座城镇作为驻军基地驻扎了大量的满清八旗军队,并且三年一轮换。]

    [同时满清还征调蒙古兵补充驻防力量,形成“以蒙制蒙”策略。虽然依旧没能深入到草原最基层,但也基本上控制住草原人几百年不敢生变。]

    本就是顶级将领的李世民在心中点头,学起来,都学起来!

    若想真正控制一个区域还是要自己驻军的,从前的他还是太天真,太过信任异族了。

    特别是满清这以胡人为辅助治胡人也不错,不至于让胡人完全自治,但也能替中原朝廷节约不少军费开支。

    [不过呢,军事手段只是保证了蒙古不敢生变,要想让草原归心还是得攻心,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下满清真正的逆天操作。]

    逆天操作?是很厉害的意思吗?还能有比军队控制更厉害的手段?

    贞观君臣一时间兴趣盎然,精神更是集中。

    [首先满清常年给蒙古贵族们洗脑一家亲,双方也的确常年互相联姻。]

    [清初满清还未定鼎天下时,皇太极,顺治的皇后均出自蒙古。等到满清入关,成为天下新主人后,他们虽然认为蒙古人不再配为皇后,但也依旧让公主联姻抚蒙。对了,他们的公主可是真的公主,而不是像汉唐时封宗室女甚至是宫女为公主去和亲。]

    [所以终清朝两百多年,清廷嫁了四百多个公主、格格到草原。正因如此,清朝公主的平均死亡年龄只有二十多岁,除了清朝奇葩的养育孩子的制度导致公主本身体弱之外,也因为早已经习惯中原环境的公主已经受不了草原上那严酷的环境了。]

    [皇帝虽然不再立蒙古贵女为后,但是入后宫为妃的蒙古贵女依旧不计其数,同时王爷、宗室也常娶蒙古贵女为妻。]

    [总之这一通通婚下来,清廷成功让蒙古最上层贵族相信满蒙一家、利益一致。而且清廷对于蒙古贵族也从来不吝封赏,封侯拜相不计其数,如此一来蒙古上层贵族自然没有动力反抗。]

    [其次之前已经提到过旗主是可以世袭的,这一举动便又大大拉拢了蒙古中层贵族。]

    听到这,贞观君臣不由得倒吸了口气。

    如今的唐人谈不上完全抵制和亲政策,但也不会将其视作寻常,更不可能视作荣耀。

    明知公主受不了当地环境会早逝,嫁了四百多个公主去蒙古,他们也真是能干得出来!

    至于满清皇帝的皇后、妃子都是蒙古人,他们也真是不怕污染皇家血脉。

    哦,忘了那满清本就是胡人,想来没那么重视血统。

    但哪怕他们不像汉人那般重视血统,他们能做到这个程度也真是够狠的!

    真不知道该“称赞”他们一句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还是该骂他们对自己的女儿都如此狠厉!

    然而光幕接下来的讲述让贞观君臣意识到没有最狠,只有更狠。

    [当然清廷最狠的还是对付底层牧民。大家要知道游牧民族千年以来游牧为生,并不是他们愿意到处迁徙,而是这是客观现实决定的,因为牧草生长相对较慢,牧民放牧吃完一处的草地后便得去寻找新鲜草场。如果他们不再被允许迁徙,不说全部都饿死,但能够养殖的牲畜定会大大减少。]

    [那时的牧民也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知道草场需要休息恢复,只会竭泽而渔。过度放牧导致大量牧场得不到休息而退化成了沙漠,更是加剧了草原的生态危机。养不了那么多牲畜,吃的东西少了,自然会反应到蒙古人口上。]

    [同时满清还严禁蒙古人与汉人联系,避免他们从汉人处学习到先进的农耕技术,只能如同先辈那般继续放牧。]

    [然而这依旧不算完,毕竟粮食还可以靠钱买嘛,所以蒙古的经济他们也要控制在手上。他们规定只有由清廷颁发的“部票”才能在特定的关口与蒙古人做生意。而后期的晋商由于跟清廷的密切关系获得了特权,垄断了90%以上跟蒙古的生意。]

    [垄断意味着什么?自然意味着暴利。商人低价收购蒙古牲畜、皮毛、药材等产物,但高价售卖中原物品茶叶、布匹等,可谓是将蒙古平民本就不多的积蓄敲诈了一干二净。]

    [同时他们还向王公贵族和平民放贷,王公们喜好奢华和排场,钱不够就向商人借贷,清廷默许他们征税抵债,导致基层赋税暴涨。而牧民借贷后往往还不起高额贷款,更是只能沦为商人的佃户。]

    [人口离不开粮食和经济,蒙古人口的未来可想而知。]

    不需要明说,贞观君臣已经明白了后果。

    他们心中只剩下震撼,他们中不少人从隋末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