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第一剑,先捅意中人: 35-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上岸第一剑,先捅意中人》 35-40(第26/29页)


    “难道不去挟势弄权,就是低级吗?”

    “拨乱反正为生民生计奔波,调运米粮,修筑堤坝,化解眼前的饥荒洪灾,就不该彪炳史册千古流芳?”

    “都别吵了,为苍生奔波,没有哪一方是低级的!”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有人去做,无论是为生民立命,还是为万世开太平,都是我等为仙者该引为榜样的。”

    ……

    碧桃随便看了几眼银汉罟上面的评断,就追踪了明光这段时间做的所有事情。

    天界与人间的时间差距甚大,幸而为仙者五感绝伦,双眼甚至可以捕捉雷电之光的走向,将时间的流速差距轻易拉平。

    明光获救之后,被迫推迟了登临皇太孙之位的计划。

    甚至对外宣称重病将要不治,蛰伏在丹曦郡王府内,将手中权势放开了一个口子。

    以此为引,钓出了老皇帝的真实目的和筹谋。并没有第一时间出手干预,而是顺水推舟,让他自以为已经赢了。

    明光原本只以为惠伟帝是老了,贪恋权位,又受佛教以及自己皇子逼迫,英雄迟暮,何其可悲。

    然而待到他当真明晰了老皇帝的筹谋,饶是他,也不由因这荒谬而震撼的计划而瞠目结舌。

    这居然是一个从几十年前,就开始埋下的惊天阴谋。

    惠伟帝,名为梁英卫,出身自六十三年前的静安真寺。

    乃是一位被扔到了佛教门口的弃婴。

    他跟着老和尚长大,天生体质超人,身形威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待到成人之时,燕颔虎须,威不可挡。

    彼时的青辽国只是弹丸小国,每一年都要向周边四国进献大量供奉,卑躬屈膝苟延残喘,民生艰难,苦不堪言。

    那时的静安真寺,正是在青辽国同周边风廉国的边境之上。

    长在寺庙之中的孩童,经年日久在心中种下了善根,自然会为了城镇之中受到欺压和敌国掠夺的民众出头。

    最开始,他只是组建了一支和他一样,出身寺庙的孤儿军。

    他们只做一件事,就是在敌国的铁蹄来践踏百姓之时做出反抗。

    后来就有无家可归的流民,有家人需要守护的壮汉,自发地加入了这个队伍。

    逐渐在边境形成了一股义军。

    哪怕是太平年间,也还是有人受离乱之苦。

    而那时四国强,一国弱,弱国自然上到国君下到百姓,全部都是他国奴仆。

    被世代压迫的民众忍无可忍,这时候有人振臂一呼,英雄便横空出世。

    队伍犹如野火燎遍莽原,当年寺庙之中的孤儿,成了一位众人拥护的主君。

    主君英明神武骁勇善战,知人善用智谋无双。

    带领四方搜罗的能人,一路势如破竹,杀得四方敌军落花流水。

    接到了自己国家的“招揽”,原本怀着为国效命的青云之志,带手下来到了皇都。

    奈何经年日久跪地向四方乞怜的国君,懦弱昏聩,竟然联合四方国之奸细,竟要将这位民间英雄,以及一干热血冲云霄的手下义士,尽数鸩杀在青辽国皇都。

    幸而梁英卫天生机敏,及时识破了这等令人肝胆俱裂的无耻计谋。

    带领手下突破重围,连夜杀出了国都,回到军营之后,立即调遣兵马返回。

    不顾什么谋逆者天罚的恶咒,先拿懦弱国主祭天,而后将那四方奸细杀死,身体插在木棍之上,血淋淋地展示在皇宫门口。

    又将他们的头颅全部都割了下来,还与其国君,登临帝位,正式对周边四国宣战。

    四国原本根本不将这草莽出身之人放在眼里。

    孰料惠伟帝梁英卫用兵如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得位之后更是广开粮仓,济救苍生。

    对压榨苍生的贪官污吏一律施以重刑。

    他登基那一年,光是青辽国斩杀的高官权贵,就已经在菜市堆成了数座“京观”。

    铁血手腕之下,只有两种结果,一则万民臣服,二则群起攻之。

    然而梁英卫只杀权贵高官,对平民百姓却从无酷烈手段。

    当时整个青辽国官府之内,十室九空。

    可是百姓的日子,却前所未有地好过了起来。

    他又带着兵四处征战,有时一夜奔袭上千里,还能将敌人打得丢盔卸甲。

    战神临世之名渐渐大噪,他就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之下,毫不意外地取得了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疆土一步步扩张,他从来不兴鸟尽弓藏的那一套,对着手下之人肆意放权。

    倘若那人为国为民,他便是周公吐哺,任人唯贤。

    若是那人包藏私欲,祸乱朝纲民政,他便连个理由都懒得给,直接带兵提刀,到那人府上将其头颅砍下以祭苍天。

    原本这样的治国手段一定是不长久的,疆土变大之后,必须有人治理,靠一个皇帝又如何能撑得起一个国家呢?

    然而他又一次反其常规,因是谋逆上位,草根出身,根本没有什么家族宗室可言。

    因而敕封四方能人为异姓王,共治青辽国。

    这些上位的异姓王,皆是出自他手下亲自带的兵。

    曾与他并肩开国,为民而战。

    四位异姓王盘踞四方,成了镇国利器。

    一时间四境倒是真的让他强势安顿了下来。

    青辽国就此开启了休养生息。

    自四方招揽人才上位,开恩科,更善用氏族举荐之大才。

    虽然治国不同于打仗,常常漏洞百出,但四方异姓王忠心耿耿,绝对的生杀权握在手中,梁英卫甚至经常御驾亲征。

    一度打到了风廉国的国都。

    但因为风廉国三面环海,与青辽国平原版图接壤太少,青辽国草创未就,百废待兴,不宜远治。

    便只让对方签订了永不开战,年年朝贡的协议。

    而后掳掠了一番风廉国的好东西,就带兵折返了。

    如此几年,青辽国就像缓过一口气的猛兽一般,彻底成为四国不可轻视的存在。

    养育他长大的佛教,在他征战期间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替他行善事,开声名,掌百姓舌喉。

    最终顺理成章被封为青辽国国教。

    不会治国慢慢学就行了。

    就算日后四方异姓王必起异心,梁英卫无法带兵再亲自砍朝臣的脑袋,朝中济济一堂的能人,也能为他防患于未然,替他怀柔德治。

    若是到此,倒也能算一位枭雄横空出世。

    然而无人得知,这一切,从国之初立开始,便是一个惊天震地的阴谋。

    青辽国的百姓乃至四方异姓王、包括梁英卫后宫之中培植养育,争得你死我活的各股势力乃至皇子们,都被囊括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