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金牌得主[花滑]》 11、第 11 章(第2/3页)
“模拟赛排序是按照姓名首字母排的?”于思梦回过神,“那你姓李,你的排位估计在中段。”
李彤小声嘀咕:“中段好,既不是太前,也不是太后,要是太后边了,冰面质量都变差了,容易影响速度。”
于思梦看她这个样子,心中生出几分好奇,“你也是广袤冰场的学员么?我以前在冰场训练,似乎从没见过你?”
“我确实是新来的。”李彤说,“我以前在省城俱乐部那边训练,最近搬了家,所以就到广袤这儿来了。”
“原来是这样,”于思梦了然地点点头,“你刚才还没回答我呢,怎么看出我是新手的?”
“简单,看冰鞋呀!”李彤十分干脆地说,“一般的花滑老手,全都会有自己的冰鞋,不仅如此,我们还会给冰刀带上冰刀套。”
于思梦笑了笑,“带上冰刀套,是为了防止生锈、保护冰刀以免磨损对吧?”
李彤点头,“没错。”
“不止如此,”于思梦说,“我看你这身运动衣,也是女子花滑专业的紧身衣吧?轻薄透气贴身的那种。”
“是。”李彤又点了点头,有些惊讶地看着于思梦,“原来这些你都知道?”
于思梦谦虚地笑笑:“毕竟在练花滑嘛,各种花滑相关的,好歹都得了解了一圈。”
李彤神色有些复杂,“于思梦对吧……那个,你参加这次的滑速比赛,莫非是为了第一名的奖品送的冰鞋?”
于思梦说:“我不是为了冰鞋。”
“哦,那就没事,”李彤看起来似乎松了口气,“只是参加比赛玩玩还没什么,我的教练刚刚告诉我:这次的赛道难度极高,一般的花滑爱好者,没有系统练过的,基本不可能毫不磕绊滑完整个赛道。”
“自从我晚上来冰场后,几乎所有人都对我说同样的话。”于思梦苦笑了一下,“我能问问,你为什么觉得这次的赛道难么?”
“简单,你看看那些障碍物的摆放!”李彤指了指不远处的赛道,“如果是笔直的赛道,压根不需要多少花滑的技巧,只要凭爆发力和蛮力就可以滑出很快的速度。但是这次的赛道是弯曲的,并且这不是普通的弯曲,有些弯道处的夹角甚至超过了90度!”
“所以,这个赛道考察的是灵活性,”于思梦接着李彤的话说,“要想赢得比赛,你不仅仅得滑速快,你还得在滑速快的同时保持对于方向和用刃的高精准度和高控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不碰上任何的障碍物的前提下到达终点。”
“没错!”李彤有些惊讶地看着于思梦,“你真的是新手么?你学花滑有多久了?”
于思梦哈哈笑着说:“不久不久,两周出头。”
“两周?半个月?”李彤的脸上闪过狐疑,似乎在怀疑于思梦在骗她,“那你的教练是谁?”
于思梦摸了摸鼻子,接着露出腼腆的笑容,用手指向自己的胸口。
李彤奇怪地说:“这是什么意思?我没看懂。”
“我自己就是我的教练,”于思梦对面前的女孩笑笑,“又或者说,我没有教练。”
不出于思梦的意料,如果说李彤之前对于思梦的态度一直都挺正常友善,那么在听过这话后,她的态度立马被震撼和质疑所取代了。
可即便如此,就算心中不相信,李彤的态度却也比黄雨婕要含蓄得多。
“那……你一会儿加油。”
“谢谢你。”于思梦一边说着,一边不忘仔细观察着教练员废九牛二虎之力布置好的冰场赛道。
放眼望去,赛道大致分四段。
第一赛段以直线赛道为主,中间以低矮路障设置了1个夹角为180度的转角。
然而,转角虽大,但这个转角的主要作用还是在于分隔空间,把长度为60米的笔直赛段来回分成总长度120米的赛道。
因此,于思梦初步判断,这一条赛段的考察关键其实也很简单——
滑速,就是最单纯的滑速。
若要具体打比方,第一赛段有些类似于陆地上的来回接力跑。
然而,第二赛段很显然就没有第一赛段那么简单了。
第二赛段的障碍物以冰场训练常见的橙黄色塑料角标为主。这一赛段对选手的要求则是选手必须以s形的弧线依次穿过每一个角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选手不可以错过任何角标,一旦错过一个,到达终点后比赛成绩直接作废;而如果碰到任何角标,每碰到一次,最终比赛计时会加3秒。
而到了第三赛段,相比于第二赛段,它的复杂程度只增不减。
第三赛段摆放着大大小小形状不规则的泡沫巨石,赛道的路径组成了大小弧度不一的曲线。
这一赛段,转角的弧线大多小于60度。光论转弯这一点,对于选手的难度或许不算太大,但难就难在,这一赛段的转角出现的毫无规则,且道路有宽有窄,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碰到障碍物增加计时。
看完前三个赛段,于思梦视线右移,缓缓看向了这次滑速比赛的最后一个赛段,同时也是最为神秘和复杂的——第四赛段。
事实上,说是第四赛段,但于思梦此时却压根看不清里边的具体情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赛道被遮住了。
第四赛段的障碍物,是一个个高度、体积远大于第三赛段泡沫巨石的泡沫假山。
这些泡沫假山的高度普遍高于1米9,别提今夜参加比赛的这群半大的孩子,就连冰场的教练员都挑不出一个穿上冰鞋后,比这些假山身高更高的。
于思梦如今站在赛场外,虽说由于假山的遮挡,她此时还看不清第四赛段里边赛道的具体形状,但只要细心想想基本就能猜到:第四赛道周边这圈假山肯定不仅仅是围住这一赛段的一圈围栏。
在“围栏”的内部,第四赛段的地形必然也是以遮盖视线的泡沫假山为主。
“第一组参赛者,准备!”
赛道的起点处响起王教练的喊声,随着他报出四个人的名字,四个年纪看着在12-14岁之间的孩子站上了起点。
只见这四个孩子一眼都是系统性练过花滑的。哨声吹响后,不出于思梦意料,赛道第一段,四个孩子的动作都显得稳当又顺溜,基本也没拉出什么差距。
然而,这种现状却没持续多久。很快,四个孩子来到了第二赛段的“绕花桩”,而来到这一赛段之后,所有人的滑速立马开始肉眼可见地下降。
平日里的花滑训练,关于角标的练习大多是为了训练对于用刃和冰面方向的精确度,很少会专门考察训练者在角标间滑行的滑速。
正是因此,第二赛段不仅考验速度,同时考察的也是四个参赛者的基本功和对角标这一训练的熟练度。
于思梦定睛一看,一开始滑在第一位的选手,基本功显然更加扎实,进入到第二赛段时,虽说因为角标的存在产生了明显的降速,但总体看来依旧滑的很顺畅。
然而,排位第二和第三位的选手很明显就不同了。在进入赛段后,第三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