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有一棵神树[种植]》 80-90(第5/20页)
穆笙:“在维持如今粮价不变的基础上,整个北境还需要补充多少粮食?”
崔田拿出册子,在上面算了串数字:“最起码一千一百万斤。”
北境二十五万人口,供给的粮食按每人每天消耗一斤粮食来计算,并且维持到下个发粮季需要两个月,所以是250000*60=1500000(斤)。
这还是保守估计呢,在人类进化大环境下异能者日常对食物的需求要比以往更多,加上食物没有油水……对碳水需求量更大。
一千一百万斤?穆笙抬手摸了摸下巴。
如果新种下的土豆能正常收获,她完全可以做到啊?
农场有一千亩粮食用地,其中单土豆种植用地就有九百二十多亩,土豆亩产八千斤,总产量七百多万斤……
哦,跟一千一百万斤还有差距,可别忘了,这里面有占据30%比例的灵化土豆!
一个灵化土豆能顶一个异能者一天的消耗!
穆笙:看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她也是现在才发现,农场已经具备这种能力了!出产的粮食能够供养二十万居民长达数月!
穆笙:“……”似乎那位传奇植灵师流传下来的传说并不难实现?
崔田闻言大吃一惊,差点没咬住自己的舌头。
“你的农场一个收获季能产上千万斤粮食?”他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
“是。”穆笙笑着点头。
崔田停顿一下,再度确认:“……你的农场已经有上万亩规模了?”
按如今最高产的土豆来计算,亩产在800斤左右,上千万斤就得土地超过上万亩。
可不对啊,穆家农场才建起来多久?人员也才刚扩张呢?
这个数量的人力支撑不了万亩农场的运转。
穆笙看他满脸懵圈,好笑提醒道:“要产出上千万亩粮食,也并不是只有扩大种植面积这一选项。”
崔田闻言愣住。
如果不是扩大种植面积,那就只有作物产量方面……
他抖着声音问:“你种的粮食能亩产多少?”
“嗯……取整数的话,土豆红薯亩产大致在八千斤,小麦大米大致亩产在三千斤……”事到如今,穆笙也没有隐瞒的必要了。
她需要给到崔田信心,毕竟这关系北境能不能稳定。
崔田越听,眼睛瞪得越大。
这一串串数字,听着怎么这么不真实呢?
就是没出现粮荒之前,这些粮食作物也达不到这么高的产量啊!
崔田能够看出来穆笙深藏不露……可没想到能深藏不露到这种地步!
他定定看着穆笙,呐呐道:“你是认真的吗……”
“认真的。”穆笙点头,一边熟练从空间里掏出几袋紫薯片递过去。
“你试试这个。”
崔田茫然接过袋子,依言撕开封口捏了一块薯片吃进嘴里,两秒后愕然抬头。
“你应该知道灵化概率。”穆笙笑了笑:“我种下去的土豆,有百分之三十可以变异成有这种特殊效果的灵土豆。”
崔田:“……”
接着,他又从穆笙这里得知了穆家农场和御兽公会的合作。
“龙城御兽公会的现任会长,她是我小姨。”穆笙道。
崔田:“……”
崔田整个人回去的时候,脚步都有些微微发虚。
这一天下来给他震撼的消息实在是太多了!
他回去把这件事情一说,父亲崔良惊得从凳子上直接站了起来。
崔良:“这些数据……真实吗?”倒不是怀疑对方作假,而是实在超乎了想象。
崔田立马道:“还有一个月农庄种下的粮食就可以收获,我们到时候会派人手过去帮忙。”
这是穆笙在谈话最后向崔田发出的‘邀请’。
农庄种下的土豆还有一个月就能成熟收获了。
到时候数据真不真实,自然见分晓。
崔田缓缓坐回凳子上,心里已经笃信了九分。
剩下一分是作为管理者的谨慎,毕竟粮食供给这件大事关系到整个北境的居民,他不能草率对待。
崔良沉吟片刻,开口:“那就先等着看看吧。”
一个月后,穆家一号农庄种植的六百多亩土豆集体收获。
大型收割机轰隆隆在田间地头间驶过,地底深埋的土豆被一颗颗翻出地面。
崔田带着一小队人手过来帮忙,还特地调来两台机器,这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机器收割完一排土豆植株,能承载数十吨重量的车兜就已经被土豆塞满了。
崔田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他在集体农场工作才不到三年,也亲历过不少粮食收获的场面,可以前无数次收获都不及眼前的震撼。
——五谷丰登,硕果累累、满载而归。
看着每排田垄间垒成一座座小山的土豆,众人心情激荡,内心喜悦与兴奋交织。
几名双鬓斑白的老人站在田坎上,望着田间丰收的场面,颤抖着双手捧起一个个硕大的土豆,神情激动,眼神焕发出了明亮的光彩。
“奇迹啊!这是一个奇迹!”
老人们看着田里的收获忍不住喜极而泣。
穆笙这时游走于田地间,把一堆堆收割下来的土豆收进空间。
超大容量的空间手镯就是方便,几十万斤堆叠起来的土豆能一次性收进去。
三天时间,农庄收获工作圆满结束,穆笙径直在地头间找到崔田,询问道:“这批粮食我是一次性给你们还是分批?”
崔田顿了下,很快回神:“分批就好,还有一个月才到粮票发行日,粮票刚发放时会有一波居民集体兑换潮,前期可以先准备多一些派发到各个粮食兑换处。”
“行。”穆笙点头。
这样她也有时间可以加工一下那些变异土豆了。
前期先给居民们派发普通土豆,后期她再用变异土豆加工成粮饼来填补空缺。
崔田着重说一遍管委会分派粮食的流程。
这些粮食会下放到各处粮食兑换点,然后居民按定价购买,最后回款也会流到穆笙这里,管委在中间收取几个点的管理费。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她既是给整个北境供给资源,也是拥有了一波稳定消费的客户群体。
穆笙:“对了,这批粮食的来源你们要怎么解释?”
这确实是个难题。
崔田想了想说道:“我也在思考这个,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模糊信息,对粮食的来源不解释、不公开,也不对外透露本地粮食的产量,然后我们在基层增设更多粮食兑换点,使数据尽可能分散,这样有心人也难以统计粮食兑换的整体数据。”
穆笙点头,这个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