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夫弃子之后: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抛夫弃子之后》 50-60(第16/21页)

说她偏心,有了孩子就忘了他。

    当时良媛是这么说的:"我针线不好,先在这些小东西上练练,等练好了再为殿下绣香囊不迟"。

    李琤听完,心下愉悦。可如今天色已晚,良媛还在与洛华在外逗留,实在不能容忍。

    太子暗暗发誓,等良媛归府,说什么他也得让她给自己绣香囊了,让她绣香囊,她就得安分待在府上,也不至于自己像如今一般,惊慌失措。

    心下更多的懊恼,是不该答应长平公主的邀请。太子思及此恨不得打自己一顿,明知道良媛刚出月子,身子还未彻底恢复好,怎就能出城赏花了呢。

    鲜花一年四季都有,不分时令,什么时候赏不迟?

    太医为小皇孙针灸完,又让底下人对其进行热敷之法,之所以不喝药,是因为小皇孙年纪实在太小,恐承受不住。

    这般折腾下来,太医院的首席御医终于到了,他先是仔细检查了太孙身体,又对针灸的那位太医仔细盘问一番,之后捋捋胡子点头:“殿下,王太医今日做法是正确的,再等半个时辰,长孙殿下的高热就能彻底退下”。

    太子闻此,终于长松一口气。这时候听底下小太监禀告,说李大总管已经回来了,身边还跟着良媛娘娘,现在正往芷兰居赶来。太子听完,更是欣喜,以为李福带着良媛回来请罪。

    李琤眉心舒展,见李怀周终于不哭了,却不肯睡觉,依旧是睁大眼睛盯着自己。太子失笑,将小儿轻轻抱在怀中哄睡,笑骂:

    “你这小混账,是不是也想见娘亲?放心,娘亲已经往这边赶来了,待会儿娘亲若知道周儿生病,定要心疼得落泪”。

    “所以周儿要乖乖的,不让娘亲落泪好不好?”小儿依旧是盯着太子,黑曜石般的眼珠子,倒映出太子的影子。

    太子看久了才发现,原来小孩子是看到他头上的金冠,亮闪闪的觉得喜欢,便一直盯着。

    若在之前,太子回府后必定要更衣濯手,换一身轻松的常服,才过来看看孩子。故而在小儿的世界里,还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父王头戴金冠的样子。

    太子看着怀中小儿,真是又怜又爱,忍不住笑骂:"小混账,阿父和阿娘的小混账"。

    被骂小混账的当朝长孙,丝毫被受太子言语的影响。哭得累了,最后,逐渐闭上眼睛困倦睡下。

    太子见此,轻轻把他放在婴儿小床上,吩咐人照顾好长孙,便出门去了。

    芷兰居处在太子府后院,若要到达,得穿过前堂好几座殿宇,再绕着澄湖走一圈,穿过长长一条幽径,跨过最后一道月洞门。

    太子身份贵重,在府上自然可以纵马替代步行,而李福是下人,按照规矩是没有资格的,只能步行过来回话。太子转念想到老总管那壮硕的躯体,有些无奈摇头。

    罢了,他自己出去迎着吧。

    在转角处,恰好遇到李福,而李福前面站着的,恰是今日登门拜访的长平公主。李琤没看到良媛身影,一股比之前更为巨大的不安席卷而来,他头晕目眩,声音颤抖:“良媛呢?怎么只有你们二人回来?”

    说着又自欺欺人般,为她找了个开脱的借口:“也是,她性子娇气得很,让她走这么远的路,只怕是走不动了在前面歇着”。

    李洛华看着自己兄长,不禁泪水涟涟,她哭着发出沙哑的声音:“皇兄,章娘她,她出事了!”

    李福注意到太子摇摇欲坠的身体,心口也像被火烧了一般,突突地疼。原以为,殿下和娘娘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以后连同小殿下,可以好好过日子了,可谁想到竟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想到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饶是冷静如老总管,也被帝后所作所为气得狠了。如花似玉的一个姑娘家,刚生下小皇孙没多久,就被逼着坠崖而死。

    良媛娘娘待人和善,又生育子嗣有功,帝后不想着赏赐也就罢了,居然连一个弱女子的性命都不能容忍。

    李福不敢妄议皇室,但今日帝后所为,实在令他这阉人所不齿。

    接下来,李福详细解释了今日良媛出门赏花所发生的事,太子听着李福熟悉的嗓音,居然头一次厌恶这样的声音。

    每一个字都仿佛锋利的刀刃,接连不断扎入他心底。

    太子的心已经没有感觉了,因为痛得发麻,发钝,仿佛有汩汩鲜血从他心口流出。

    太子站在那里,好似秋日最后一片落叶,在寒风阵阵席卷之下,终于支撑不住坠落在地。

    挺拔的身躯不断弯曲低下,最后跪在地上,太子捂着自己胸口,听到长平公主带着哽咽的补充,沙哑的声音艰涩响起:“你是说,是良媛自己寻死的?”

    长平公主看到太子择人而噬的眼神,突然感觉陌生和害怕,皇兄这般模样,她从未见过。

    讷讷道:“是”。

    太子却忍不住发出冷笑,仿佛听到天底下最有趣的笑话。良媛刚生下小皇孙,对孩子宠爱,对未来充满期盼,时不时与他憧憬未来想做的事。

    就是这样一个求生意志如此强烈,对生活如此热爱的人,居然有人说,良媛是自愿求死。

    她怎会求死,必定是有人逼得她不得不死!

    罪魁祸首,就是宫里高坐明堂的,他的父皇母后!

    太子听着详细经过,听到皇后为了杀她,居然在饮食上面也下了毒,为了制造良媛意外亡的假象,甚至要设计惊马坠崖。她可曾做错什么,帝后居然连这样一个弱女子也容不下?

    李琤想起公主说当时良媛腹中不适,在自己一人的马车上,将头上的发簪狠狠扎入马臀中,让马带着自己坠入山崖。

    这样玲珑剔透的一个人,她必定是猜到了有人要取她性命,并且让她的死被当作意外。她必定是怀着赴死的心情将玉簪扎入马中的。

    还有出门时,她眉眼处笼罩着一股极淡的哀愁,不让玉湖明月两个侍女陪伴身边,准备上马时,还对他和孩子反复叮嘱,那依依惜别的情绪,俨然把今日那一次见面,当成最后的诀别。

    可他呢,他在做什么?不仅笑着送她出门,还把她异样的情绪,归结为小女儿姿态。

    却未曾料想,她今日出门时,内心充斥的是多么怆然的死志!他亲手把自己的良媛,推到了火坑里面!

    意识到这一点,李琤再也支撑不住,胸口呕出一口鲜血。

    ……

    景泰八年,注定是惊心动魄,不同凡响的一年。这一年,惠安帝退位为太上皇,太子登基,改年号建平,史称建平元年。

    自此,新帝登基,大肆推行改革,注重民生要事,打击贪腐蠹虫。世人皆叹:长江后浪推前浪。本以为惠安帝这个开国君主积累的帝王勋业,已然是不世之功。

    未曾料想,太子登基之后,非但不比高祖皇帝差,还隐隐有压过一头的架势。

    又有人私底下偷偷议论,其实惠安帝并不是心甘情愿退位为太上皇的,惠安帝属意的太子人选乃贤王。退位的前一日,有人还看到小太监捧着圣旨到贤王府,宣读易太子诏书。

    可这些话,人们只敢在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