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婚夫君从战场回来了: 6、第 6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冥婚夫君从战场回来了》 6、第 6 章(第1/2页)

    观山庵为濯尘师太举办长达七天的圆寂仪式,取圆满,超脱六道之意。

    宁清每天都在,不曾缺席。

    这是第七天了,宁清看着濯尘师太的院子被收拾干净,对面的阁楼也被匠人重新刷漆。观山庵近来上香的人增多,濯尘师太和主持师太说过,想把这个院子挪去当香客院。

    凉风习习,宁清却被吹得闭上双眼,她明白师傅的意思。

    “乍暖还寒,外面天冷,陈嬷嬷,我们回家吧。”宁清眉眼清明,停住去师傅故居的脚步,轻声和陈嬷嬷开口。

    从此,她把镇国公府当家。

    “夫人?”陈嬷嬷惊讶过后就点头,“这个时辰回去正好,咱们也不必面辞,让碧影去同主持师太说一声就好。”

    宁清点头,“听嬷嬷的。”

    阶梯绕山而建,二人慢慢往下走,国公府的马车等在山下。

    经过七天念经抄文的过渡,宁清忽然闪过一个先前不曾抓住的念头,自言自语道:“有没有内情呢?嬷嬷也在,不会的。”

    说完,自嘲多想的摇摇头,宁清觉得自己多虑了。太医看过濯尘师太的病症,亲口说过时日无多,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算算,差不多就是一个月的时间。

    殊不知,身旁的陈嬷嬷面色微变,低头盯着车内铺着的毛毯,不想让宁清察觉。

    而宁清双眼失神,思绪全用在怀念濯尘师太上,刚好错过陈嬷嬷的片刻异常。

    镇国公府。

    “清儿,你回来了。”陆老夫人见宁清虽清瘦些,精神看着还好,才去掉担忧。

    “祖母,让您担心了。”宁清歉疚的开口,再提圆寂礼的事,“师傅的圆寂礼已完,一切都是按师傅的心愿办的。”

    “那就再好不过。”到她这个年纪,对死生之事更看得开,劝道:“逝者已去,我们留下来的人唯有过好日子,才不算辜负了他们。”

    宁清眼中隐有泪光闪过,但她一眨眼,已经水过无痕。宁清轻柔一笑,“祖母教诲,我晓得。”

    陆老夫人不多留人,让宁清先回去用晚膳。

    习惯成自然。宁清在观山庵长大,早晚抄写经文的功课,一时改不过来。

    为一个人抄经是抄,加一个人不过是顺手的事,宁清决心为濯尘师太抄往生经的时候,就顺带上陆长野的那一份。

    **

    一晃就到了三月底,宁清的生活逐渐变得规律。

    早起练字抄经,用早膳,或去禧晖堂请安,陪着陆老夫人用早膳,听着陆老夫人处理国公府的琐事,再回去解决自己院子的事务。

    剩下的时间,都随宁清自由支配。

    到了晚膳时候,就去禧晖堂陪陆老夫人和陆文安一起用晚膳。

    一段时间下来,宁清逐渐融入镇国公府,偶尔能帮着陆老夫人打下手,一面还和陆文安相处和乐。宁清带着陆文安去后花园放风筝,听他背诵千字文。

    宁清隐隐感觉到陆老夫人在推着她前行,她想想自己嫁入陆家的缘由,深深叹口气,只能随着陆老夫人安排,自己更加用心。

    这一日,守门的丫鬟来报,“夫人,娴小姐来了。”

    宁清正在窗下看书,闻言起身去迎。

    陆娴性子急,小跑着就进了宁清的正房,瞅见案几上的书本,“堂嫂,没打扰你吧?难得说服我娘放我出来一回,我才没让人提前同你说。”

    宁清浅笑,嗓音清澈,“不过是看闲书打发时间。妹妹来是?”

    陆娴活泼好动,但性子直,颇有正义感。刚到那日小小试探为难宁清,但隔天认亲也算帮宁清说话。宁清觉得陆娴性情直率,是个好姑娘。

    说起自己来的目的,陆娴面颊泛红,有些羞赧,但还是抬眼,真诚的看着宁清,“堂嫂,我来跟你道歉。那日我不该那样同你说话,”可能是没有赔礼道歉的经验,陆娴深呼吸一口气,继续说完,“希望你能原谅我。”

    她家就在国公府边上,陆三夫人十天半个月就来拜见陆老夫人一回。陆娴已经知道宁清有自己的嫁妆铺子,她花费又少,并不贪恋国公府的钱财。

    还有就是她娘,陆三夫人说过,宁清进了陆家,就是一辈子守寡,女子不易,何苦为难她一个苦命人?尤其是陆老夫人故去,宁清还不知将来日子如何。

    凭借她的美貌,找个寻常人家嫁了,不是更好?

    陆娴听到心里去了,登时又觉得是陆家对不住宁清,耽误人家。她还大逆不道的猜想,是不是陆老夫人看中宁清的八字,所以宁清才不得不嫁进陆家。

    宁清一愣,而后嫣然一笑,陆家的人,都很好。她也要对陆家人很好才行。

    “妹妹多虑了,我明白你的本意,怎会恼你?”宁清声柔如水,

    “嫂子你人真好。”

    陆娴解决心事,话匣子就打开了,“倩薇姐姐还说你清寒如霜,今后不敢来叨扰你。我就说,你只是看着冷,其实可好说话了,人又温柔。”

    就是可惜堂哥不在,不然你们就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宁清笑笑,没说她是只对陆家人这样。

    “我兄长说,今日悦来楼有说书人,不如咱们一起出去逛逛?去散散心吧,好不好?”陆娴兴致十足,鼓动宁清一起。

    宁清犹豫片刻,就同意了。

    本朝不比前朝,对女子束缚大大减轻,高门富贵之家的寡妇出门也常见。前些年,因为打仗不知死伤了多少人口,如今寡妇改嫁,朝廷非但不阻拦,还会随一份薄礼。

    正值午间用饭的时辰,悦来楼客如云来。宁清和陆娴坐在最后一间雅间用午膳,透过窗户看去,中间有一高台,正好是说书人的戏台,正说着编纂的故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眼见就要结束,说书人话锋一转,突然和客人们闲聊京城趣事,“我这儿倒听来一件喜事,巳时宫中传圣旨到太师府,乃是为赐婚太师府小姐和恭王世子,两家可谓门当户对,天作之合!进近来京城的喜事真是一件接着一件呐。”

    离得近的客人接话道:“可不是。我舅舅在一家官宅跑腿,光是送新婚贺礼就送了不下七八家呢。”

    接着又有人列举自己看到的盛大婚宴。

    说书人并不压声,宁清听得清楚。

    她对周太师敬佩不已,竟能舍下泼天富贵。

    若是皇长孙平安,等他继位,周家就是后族,起码三代富贵无忧。现在又有一个机会近在眼前,周太师硬是推了出去。

    因皇后没追究王嬷嬷的事,宁清特意盯着前朝后宫的消息。

    王嬷嬷在宫中生活快四十年,对家中的兄嫂只有恨,并无骨肉亲情,皇后想用家人来捆绑王嬷嬷,算是打错算盘。宁清相问,王嬷嬷直言告知,装病没跟入镇国公府,后来,只说王嬷嬷不告而别,其实是宁清私下送王嬷嬷去江南养老了。

    这才知道她大婚第二天,早朝上就有御史建议皇上早立储君,稳固国本。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暗中较劲的势力开始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