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这样的妖仙们进入华夏历史: 7、汉武日月(7)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你有这样的妖仙们进入华夏历史》 7、汉武日月(7)(第1/2页)

    “……”

    无论是学黄老的,还是学儒的,一时间全部尬住了。

    就在这时,方才自始至终保持中立,安静旁观的大农令,默默地走了队列。

    大农令不关心什么仙神礼制,大农令只关心钱袋子里还有多少个子,以及地里能长出多少粮食。

    他延续了以往一贯的务实作风,一开口就是:“不若先看看神女下的那‘聘礼’……具体是什么?”

    大臣们:也是哦。

    既然是神女零帧起手先发制人下了聘礼,那他们作为娘家……咳咳!大汉的忠臣,查看一番礼金数目也是合情合理。

    刘彻看着下头那群殷殷期盼、满眼的好奇盖都盖不住的臣子们,顿时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忧愁。

    和这群人在一块儿他真的能强兴大汉吗??

    刘彻很无语,但也没拒绝——春祭日回来后他就被国事淹没了,神女送来的白玉箱至今还摆在宣室里,忙得忘了拆,所以他也不知道里头有什么。

    “将白玉箱带上来。”他嘱咐宫人。

    宫人立即行礼退下,没过多久,就有两个宫人从前殿通向宣室的侧门处走了进来,一左一右地抬着个大白玉箱。

    宫人们小心翼翼地把箱子放在殿中央。得了天子的许可后,大农令先一步过去拆封箱子。

    无数道目光汇聚在大农令身上,臣子们屏息凝神,翘首以盼。

    不管怎么说,这可是仙神赐礼!这辈子第一次见呢!

    白玉箱的里面装着什么?灵丹妙药,还是修仙法门?他们紧张又胡乱地猜测着。

    箱子的结构很简单,大农令研究了没一会儿就找到了打开它的暗扣,咔哒一下,箱门松开,里面的东西就这样暴露在了众人的视野中。

    不光是臣子们,刘彻都愣住了。

    ……这是什么?

    没有想象中的五光十色玄妙道韵,箱子里头只是几摞很朴实的袋子,是很常见的、灰扑扑的麻布袋,大农令这么一开,就有两个麻袋骨碌碌地从顶部滚了下来。

    和他们想象中的画风出入也太大了。

    “袋子里装着什么?”

    大农令解开一个麻袋系绳,从袋子里掏出一深色的块茎,他认得出这应当是一种作物,眼中却疑惑更深。

    这种作物他闻所未闻。

    其余的臣子们也纷纷围拢过来,好奇观察这些东西,又有几人打开其他的麻袋,发现里面的作物还不重样。

    “等等,这里好像有字!”

    “我看看我看看……”

    大农令弯下腰来,瞅麻袋内侧写着的那一行字迹。

    片刻后,大农令发出了喉咙撕扯到极限的爆炸式男高音。

    “啊啊啊啊——”

    他的尖叫声瞬间盖住了其他人的交谈,他们懵逼地看向大农令,只见这位沉稳持重的九卿之一抛下了所有的仪态和矜持,在连续不断的尖锐爆鸣中扑向那几个袋子,护崽似的驱赶其他臣子。

    大农令当场发疯,吓得其他人退避三舍。

    “你们别碰,你们别碰啊啊啊!快把你们手里头的东西都放下!磕碰着一点你们掉脑袋都赔不起啊啊!”

    “陛下——陛下啊!”

    大农令四肢并用地护着那些麻布袋,比眼珠子还护得紧,然后老泪纵横地仰头。

    因为经受了太大的冲击,情绪在极度的激昂下,大农令声音都是发着颤的。

    “这是粮种……这是神仙的粮种啊!”

    “此物、此物名唤红薯,亩产三千斤啊陛下!!”

    轰隆一道雷,劈在了所有人的头顶!

    “什么?!”

    刘彻震惊得直接立正,一度破了音:“多少?你说多少?!”

    站在大农令旁边的一个臣子,整个人直接冻结了,他手里还捧着一个红薯,哆哆嗦嗦地扭头看大农令。

    “你……你没看错吧?”

    “没有!”大农令声嘶力竭,“写得清清楚楚,就是三千斤!而且耐寒耐旱耐贫瘠,在下等田也能种,在山地也能种!产量不会下降多少!”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好的,这下朝廷上下全疯了。

    方才随意捏着红薯的臣子“啪”的一下,原地下跪,双手恭敬地捧起那颗红薯,颤颤巍巍地将其放回袋子中。

    祖宗,这是活祖宗!

    刘彻也淡定不下来了,他几步冲过去,扒开袋子看里面的红薯,呼吸变得尤为粗重,眼神炽热得好像能烧穿麻布。

    他激动得手都在发抖,没有当场叫出来已经是涵养过人了。

    “还有呢?”刘彻迫不及待地问,“这些袋子里都是红薯吗?”

    “不,陛下,还有别的!”

    刚才还打得一片火热的赵绾王臧以及黄老派的臣子们,在这一刻仿佛集体失忆,不计前嫌地三三两两挤在一块儿,全身心投入于这些神仙粮种之中,越看越晕眩,越看越想尖叫。

    “此物名土豆,同样耐贫瘠,三个月就能收获,可亩产千斤!”

    除此之外还有玉米,产量比起土豆要低,但平均一亩也有三、四百斤——要知道这是大汉丰年才有的数量,要是连续两年亩产破三百斤,那更是朝廷上下都足以大宴庆贺的祥瑞啊!

    而且麻袋上也写了,玉米虽产量低,但十分耐旱,易于储存,正常储存个三到五年都没问题!

    都是不占良田的高产粮种啊!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什么??

    刘彻扶着柱子,做了好几个深呼吸,还是扛不住这不断涌上来的激亢。

    ——大汉子民可绝饥馑!

    ——国库里的粮钱要满溢出来!大汉的兵卒将战斗力飙升!他可以有更多的钱粮去养马、养兵、开疆拓土!干死那帮匈奴!!

    大汉的国力将会拔升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层次,一个远迈前朝,前所未有的盛世!

    在亩产千斤的神种面前,所谓“文景之治”那都看不到他的脚后跟!

    这就是神女许诺的……许给他的“礼物”吗?

    满朝文武在发疯了好一会儿后,大脑终于渐渐冷静下来,他们望着那几个粗糙麻布袋的眼神敬畏得宛如直面神明,他们中有人想起来了。

    这些神种,好像是紫华上仙给陛下的……聘礼对吧?

    只是轻松拿出来的一份“聘礼”,就能让大汉原地起飞迈入盛世。

    “咕噜”——不知是谁艰涩地咽了下口水。

    满朝文武缓缓转头,带着奇特火热的视线,不约而同地盯住还在平复心情的刘彻。

    某些人的脑子里,甚至不受控制地冒出了一些荒谬的、大不敬的念头。

    陛下啊……

    为了大汉子民,为了江山社稷,您要不就……嫁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