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你有这样的妖仙们进入华夏历史》 26、潜龙在秦(4)(第2/2页)
余六国之臣的信任也降到最低点,可能是意气用事,可能是宗亲蒙蔽……总而言之,嬴政做出了他此生最不理智的决定。
他下达了逐客令,逼迫六国客卿在五日内离开秦国。
……
六国客卿哀鸿遍野,秦国宗室弹冠相庆,成为泾渭分明的两面。
出身六国的朝臣官员们纷纷上疏,事关自身前景,他们都在奏疏里超常发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求王上不要被奸人蒙蔽,驱逐六国之人百害无一利。
但无一例外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嬴政的回复。
咸阳宫殿门紧闭,王上不见任何人。
不过,有一人例外。
一人的车架孤零零地停在咸阳宫墙外,侍卫见到来人,垂首后退,让开了一条道路。
千墨毫无阻碍地进了咸阳宫,她知道这个时候他会在哪里,果不其然,当她来到书房门口时,看到嬴政一个人坐在窗边,静静地读着竹简。
他头也不抬地问:“你也是来劝阻逐客令的吗?”
“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千墨轻轻松松地在他对面坐下,“我又不是六国之人。”
她把书案上堆落尘灰的奏折扫到一边,清出一片空地,然后将自己带来的东西摊开放平。
嬴政被她吸引了注意力。
是一张详尽的六国舆图。
“我是大王的将军,当然只是来和你谈征伐天下的事情啊。”她笑着说,“逐客归逐客,这和秦国统一天下的目的不冲突吧?”
……那是自然。嬴政坐直了身体,认真观看舆图。
“在大王亲政之前,秦国便已连取韩、魏数十城,将中原腹地打通,如今秦国与韩、魏、楚三国成犄角包围之势,北接赵国,东临齐国。”
“君以为,当从何处入手?”嬴政问道。
“远交燕齐,稳住南楚,先取韩、赵、魏。”
千墨的手指点在舆图上,从韩国那一小片区域划过,然后落在上党郡。
“韩魏国衰力微,偏偏扼住中原要道,可先取之。”千墨说道,“至于赵国,纵然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赵已元气大伤,在不久前依然能败燕六十万军,又破匈奴十万骑,武力彪悍,不可小觑。”
“若先攻下韩魏二国,秦国便无后忧,可从上党与河内兵分两路进发,全力攻其都城。”
“需要注意的只有一个人。”
“在赵国元气大伤后,在苦寒贫弱的北地,依然能把那里经营得宛如铁桶一块,还创造了大败匈奴十万军的神话的那位将军。”千墨说,“在我看来,这也是赵国最后的能将了,他叫李牧。”
“待大王夺得三国之地,便可南下伐楚,后东进伐燕,此二国相隔甚远,定无暇互相援助。其余五国尽归于秦,齐国无进取之心,不只得乖乖将都城奉上?”
“天下尽在秦王掌中矣!”
千墨豪气万丈,手一挥,便是半壁江山,这华夏之大,在她言辞中竟如探囊取物一般。
她在咸阳宫内,与他畅论天下局势,剖析六国要害,这一谈就是六个时辰,她事无巨细地将这个世界的图景绘在他的眼前,征服世界的脉络就在她的语言中徐徐延展开来。
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他与她说得入了迷,看着那张象征无上伟业的舆图,豁然发觉这天下的权柄唾手可得,就在这里,就在他的面前。
沉积于心的郁结缓缓打开了,在她离开后,他站起身来,端着舆图,久久凝望窗外的长空。
江山如此多娇,天下如此浩瀚。
而现在,分裂的疆土未得统一,华夏的龙脉亦未复原,他哪里还有闲工夫为这困厄小道的情绪所累?
静息片刻,嬴政倏然转身,他重新坐回案前,将上头的奏疏抽出一卷。
他虽不予官员回应,但并不是真的什么都没看,其中有一些他觉得鞭辟入里的观点,质量上乘的奏折,他特意理了出来放在自己的书房里。
他再一次地拿起那份奏折,看着这个名叫“李斯”的客卿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凝聚了毕生心血恳切所作的《谏逐客疏》。
他耐心地反复阅读,良久,守在书房外的郎卫忽然听到里面传出一阵欢畅的笑声,如云开日出,乍见晴空,笼罩在咸阳宫多日的阴霾一扫而空。
“来人,传召郑国!”嬴政大步流星地走了出来,“把他从狱里放出来吧,寡人亲自见见他。”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