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A解甲后娇妻天天要标记: 1、第 1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废A解甲后娇妻天天要标记》 1、第 1 章(第1/2页)

    百年间,北靖、南凉、西陲曾分合数次,如今更是成三足鼎立之势,亦如北靖前朝越国之时,西陲偶有骚乱,大多是与南凉纷争不断。

    而今之战由西南边境起,西陲联手南凉攻打北靖,拉锯战多年,终是以北靖南凉和亲为由,西陲多地分割,结束了这场战争。

    镇南候苏泊营帐前,身长纤弱的女子站立而定,许久未曾修剪的额发遮挡住半只眼,扔挡不住温婉刚毅。

    站在女子对立的,亦如她一般,身着铠甲,只脸上有些玩世不恭,趁着四下无人悄声说:“晏怀,战事已停,日后恐难见面了啊。”

    此话伤感,又有几分期盼。

    两人来自北境和东海,若非战事再起,定然是难以相见。

    而以她们这样的身份,自然是不要再见。

    晏怀同样期盼,天下太平,海晏河清。

    只是她面上不显,小心提醒着:“侯爷怕是要回营了。”

    “你我站好最后一班岗,明日就拔营离开南境了。”

    当然,离开的是她们这些,原本就不属于南境之人。

    世代戍守南境的苏候,依旧会在此地,坚守着北靖国的边防,她们这些应召入伍的人,才有离开的机会。

    南境与北境气候差异巨大,而南境这三年,晏怀也从不适用,到逐渐适应。

    就连如今正是暑气最重的时候,她依然可以面不改色的守在营帐前。

    尽管内心翻涌,对日后生活充满憧憬,以及对未知的几分陌生和恐惧。

    -------

    一夜过去,晏怀卸下戎服,换下最简单又崭新的女制圆领袍。

    圆领袍是统一发放是,砖红色,喜庆又高调。

    预示北靖国安定祥和,又是预祝北靖新和公主与南凉王喜结连理。

    晏怀和昨日一起当值的付耘一块领了文书,去到各自归乡的队伍当中。

    晏怀在前,付耘在后。

    临别时,付耘高声喊:“晏怀,别忘了给我通信。”

    晏怀和付耘是前后入营,最初都是最不起眼的步兵,后来又一起去到兵营伙房,兜兜转转,本以为再也见不到的时候,两人却又汇聚在苏候营帐前,守了大半年的营帐。

    朝夕相处,感情渐深。

    晏怀有些离别的感受,又有着对同伴的期许。

    “回到丰城,我就给你寄信。”

    “北境甘凛郡…宁北村,对吧?”

    宁北村乃是北境最北,付耘回到的是北靖最东,来往书信最快只需两月不到。

    而晏怀随大部队长途跋涉,最短也要三月才能归乡。

    “到家后,我也会及时给你回信。”

    “付耘,后会有期。”

    三年间,她和付耘就相处了有近一年的时间,就算并非在最艰难的时刻,但初入军营的恐慌也曾把她们捆绑在一起。

    步兵营时,晏怀也曾和付耘一起,背对着背面对敌人。

    两人奋力才突出重围。

    在偌大的军营重逢,她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伤,而脸上都有了几分刚毅之色。

    所以不是在战场。

    晏怀期待和她相见。

    也期待,这军营当中所有她帮助过,亦或者帮助过她的人。

    只是很难。

    军户的身份,虽然在百余年前被推翻前朝暴政的太祖帝无数次改过,地位提高不少。

    仍然还是会摆脱不了命运。

    保家卫国,仍然是使命。

    而归乡后,除去少了三成赋税外,与普通农户也无其他不同。

    所以晏怀不敢做他想。

    --------

    历经三月,从入夏到秋日,晏怀终于是回到了宁北村。

    这一路走来,晏怀只有两个念头。

    凉。

    越走越凉。

    同时也在无声叹息。

    南境三年,竟然她如此不适应北境气候。

    而一路向北,到达最终地的时候,只有她一人。

    随行官员在淩上城时便与她作别,余下的半月路程,都是她一个人回来的。

    马骑累了就走路。

    此刻就是如此,她牵着马,一路都是随性又散漫。

    好像是才意识到,自己真的回来了。

    回到了熟悉,又陌生的家乡。

    只是近乡情怯,晏怀看着宁北的村碑,停下了脚步,严肃而安静。

    眼底染上悲切又彷徨,和几分欣喜。

    她牵着马,跨过村碑时,神情才又恢复了自然。

    晏怀的马,也曾是战马,通体雪白,背上有深浅不一的伤口,并不年轻健壮,却也能见到往日气势。

    足以吸引不少人的视线。

    军旅多年,晏怀早就褪去了曾经少女的模样,来往的路人瞧她并不眼熟,所以多把视线放在马上。

    这等品级的马匹,凌上城不少见,但在宁北村就实属罕见了。

    晏怀忽视那些视线,微仰着头往前方走。

    她也并不熟悉谁,更别提打招呼,只以记忆找寻曾经的破败不堪的家宅。

    时间花的久了些,晏怀也没亦如预想那般找到自己的家。

    倒是有些茫然的看着金灿灿的稻田。

    望不到头,更找不到家。

    “晏…晏怀?”

    她目不斜视,直到听到有人喊,才淡然的转过头。

    分辨了一下,才从身后女人身上找到熟悉的感觉。

    这人却比她还要心急,指着自己说:“我啊,包咏。”

    “幼时我们曾在县城义学同窗过两年,你可还记得?”

    晏怀瞩目片刻,方才想起来她。

    幼时在义学,晏怀确实与她交好。

    不过经年过去,除了有些熟悉外,更多的是无所适从。

    不过包咏比她想象的还要健谈,她并不是宁北村人,而是朝安县城中人,今日过来是与村中大户相谈收稻子的事宜,恰巧就碰到了晏怀。

    “着实是巧了,今年可是我求得母亲第一次带我来宁北村收稻子,竟没想到会遇到你。”

    包咏看似来了多日,略显疲态,但却依旧健谈。

    晏怀话不算多,多是倾听,淡声解释了一句:“我已离家多年,今日才回,也是真巧。”

    包咏一听这话,更是起了兴致,来给她讲解近些年宁北村的变化。

    话题也扯的远了些,满是喜悦的说:“你是不清楚,宁北村这些年有一女坤泽,特制了些香料售卖,比凌上城的要便宜,而且味道更浓郁更香甜。”

    “今次过来,我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