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红楼]黛玉长姐爱说点瞎话: 8、第 8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红楼]黛玉长姐爱说点瞎话》 8、第 8 章(第1/2页)

    晏姿不再卖关子,从匣子夹层中取出一张纸,双手送到胤禛面前。

    胤禛凝视她半晌,才接了过来,只见纸上写着,“谨将古方琉璃之法,融汇今法,革弊鼎新,作《新造琉璃方》如下,既存古韵,复增工效,成本可降三成,质坚透如冰玉。用材……”

    白石英砂百斤,硝石廿斤,牡蛎灰十五斤,铅丹八斤,石胆三钱……

    胤禛不懂工艺,但这张《新造琉璃方》写得清楚,成本可降三成。

    不等他沉思,晏姿又道,“这只是初步的改进方,林家在景德镇的私窑还在试验,海外传来的造琉璃法,与我们本地的工艺结合,想来,降本至五成不在话下。”

    胤禛将方子放在桌上,一手按着,笑问道,“林大姑娘这方子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不好好握在手里,送给我作甚么?”

    胤禛早已想清楚了,这姑娘显然事先不知他会出现,本想将方子交给李卫,经李卫手再将方子进献给他。

    他来了,自然省了一手,方子直接交给了他。

    胤禛手指不紧不慢地敲击着桌面,“难道说,林大姑娘遇到了什么麻烦,要用这方子买平安?这可奇了,林大人为皇上心腹,在皇上面前比我这个不成器的皇子可体面多了。什么事,不能上奏与皇上?除非……”

    除非这麻烦跟皇上有关。

    晏姿目露哀伤,端正道,“四皇子已有猜测,我便直言了,日前家母病逝,家严本要留我姊弟在家中守制读书,不想过了数日,忽然称外祖母思念,将我姊弟三人送到了神京……”

    胤禛身体微微前倾,他已听出其中的关键,致使林海言行前后不一的原因,便是他出现了危机!

    盐政作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其争斗残酷程度不亚于朝廷斗争,甚至犹有过之。

    李卫也听出林如海遇到了麻烦,下意识望了眼胤禛,然后强自按捺焦急的心绪。

    晏姿缓了缓,将喉间的哽塞压了下去,才接着道,“如四皇子所说,家严一身荣耀系于皇上,除了他,谁能逼得家严……”

    胤禛垂眸,不去看她的泪眼,心却被那低声抽噎逼得一颤一颤,情绪一阵烦乱。

    待晏姿强忍住抽泣,恢复呼吸,胤禛才问,“那这张琉璃方子又有什么用?他能叫皇上不再逼迫林大人么?”

    晏姿朦胧地望着胤禛,眼中似蒙着一层纱,“民女想借四皇子之手,将此方献于皇上,这方子能够产生巨大的利益,虽难以比肩盐税,却也不少,若能解了皇上手头之急……或有一线转机。”

    胤禛拿起方子,从头至尾细细读了一遍,“这方子,确实可行?”

    晏姿连连点头,“四爷若不信,我那里有管事来的信,可一并交给您!”

    李卫在旁急切道,“爷,您就帮我外甥女这个忙罢,这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欺君可是杀头大罪,她怎敢以此戏弄爷呢。”

    晏姿也期盼地望着胤禛。

    胤禛抬眼,眼一花,见到两双相似的眼睛期盼地看着自己,再一眨眼,那两双眼又各自分明了。

    一双来自楚楚可怜的姑娘,一双来自他那油滑奸诈的属下,胤禛心中一阵恶寒。

    慢条斯理地将方子折起来收进怀里,胤禛道,“此事,我尽力为之,若不奏效,姑娘可不能怨我!”

    喜得晏姿忙道,“不怨,不怨!四爷肯帮我,就是大恩,余下的,交给老天定夺罢!”

    当下又叫人换了一碟新鲜果子,火炉上烤的栗子也开了口,听露去唤了两个小丫头来,帮着剥了壳。

    又就着茶果聊了些神京逸闻。

    还是胤禛觉得时候不早了,与李卫道别而去。

    临行前,李卫不忘对晏姿保证,一定常来看着这些“做工的人”。

    出门上了马车,胤禛拍了拍下摆沾上的浮土,笑道,“你呀,难道没看出人家宅里短时间没动工的打算么?你去了,要看着谁?”

    李卫摸不着头脑,“这是为何呀?”

    胤禛道,“要动土的人家,得先祭祀祖先,请大师看过风水才能开始,他们家没做过仪式,男丁都不方便,动土且早着呢!”

    李卫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胤禛回到私宅,一面洗漱更衣,一面吩咐李卫,“你去,照方采买原料,在京郊找一处合适的窑,先做一批成品出来。注意,别漏了方子。”

    李卫点头,便要往外走。

    胤禛又叫住他,“不问我为什么?”

    李卫拿着方子笑道,“自然是手上有了东西才好向皇上进献,若是就这么一张破纸,过几日不定就丢到哪里去了。”

    胤禛满意地点头,“去吧!”

    晏姿回到荣国府,先去贾母处请安,才回房更衣洗漱。

    黛玉亦步亦趋跟随左右,不时蹦出一个问题,“去哪儿了?”

    “旧宅好不好看?”

    “我还要跟姐姐住一个院子。”

    晏姿揉着她的头发,嘴里应着“好”。

    洗漱已毕,晏姿换了家常的衣裳,倚在榻上,向黛玉招手。

    很快,姊妹俩便滚到一出,晏姿将黛玉搂在怀中,低声问她,“今日跟姊妹们做了什么?可有甚么新鲜事?”

    黛玉想了想,“念了洛神赋!我听探春说,二舅母一母同胞的姐妹将上京来,届时会住进荣国府,我们又多了位姨妈!”

    晏姿冷嗤一声,“娘亲舅大,若是没有舅父就算了,偏偏有,还要住到姨妈家里……”

    黛玉眨了眨眼,“姨妈家里有位姐姐,我听人叫她‘宝姑娘’甚么的,想来那位姐姐闺名中有个‘宝’字。”

    闺中世界很小,来一个陌生人,便会成为女孩们很长时候的谈资,晏姿无法说新来的这家人对你不友好,只是掐了把黛玉水嫩嫩的脸颊,“等人来了,不就知道了么?现在急也无用,还是说,玉儿看腻了姐姐这张熟脸,迫不及待要与那脸生的姐姐亲热一番?”

    黛玉急了,忙摇头道,“不是,无论是谁,都越不过姐姐在我心里的地位!”

    姐妹俩腻歪了一会儿。

    午歇起来,晏姿坐在西洋镜前梳头,听露进来,一面收了桌上的茶盏,一面说道,“听说,府里正在收拾东北角上的梨香院,供远来的薛姨妈家落脚。”

    晏姿随口问道,“梨香院,谐音‘离乡’,寓意有些不佳,那里原来是做什么的?”

    听露道,“说是荣公暮年静养之所,荣公去后,锁了好多年了。”

    堂堂荣国公,哪里静养不好,去了东北角上,那里临街,周围又是下人排房,见鬼的清静!

    晏姿双手交握支在下颌上想了一会儿,不过,建筑是在变化的,或许荣国公当年住在里头时,临街的门还未打通,也确实清静。

    她记得当年读到这里时,曾接触到两种解读之法。

    一是“荣国公在梨香院静养”其实是预感到死亡之期将近,特意搬到东北角上,这是因为大家族的房屋风水往往是高人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