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歌: 22-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皓月歌》 22-30(第7/31页)



    这胡姬酒肆的老板娘是从波斯来的胡商,身上总有洗之不去的狐臭味。

    杜馨儿鼻子灵,闻不得这味,从来不去这地方。

    果然杜馨儿嫌弃地摇了摇头道:“我才不去呢,我要在这里等明光禅师回来。”

    “再过一两个时辰,该彻底黑了。”李澈看了看天色,道:“馨儿,你若是太晚回家,姑母和你家里人会担心,不如我先派人送你回去?”

    “母亲才不会管我。”杜馨儿瘪嘴道:“她今日自己还在紫云观修道呢,哪里会操心到我的头上……”

    本朝尊佛尚道。不少贵族女子都曾出家,或为比丘尼,或为女冠。譬如高宗皇后武则天曾在感业寺出家为尼,号明空法师;玄宗贵妃杨玉环亦曾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杜馨儿的母亲楚阳公主,在嫁入杜家一年之后就自筑了一座紫云观,出家为女道士,道号持月真人。一年大半的时间都在观里居住。也是因此,杜馨儿对自己的母亲颇有微词,平日也并不怎么亲近。

    李澈斥道:“馨儿,姑母心里当然是关心你的。为了你的十六岁生辰宴,已是费心筹备好些时日。你这话若是传到姑母耳中,她该难过了……”

    “好吧。”杜馨儿吐了吐舌头,摇着李澈的手臂,撒娇道:“可是澈哥哥,我不想这么早回家。我可是整整大半年没见到明光禅师了,我只想见他一面,见到了就回家。”

    李澈叹了一口气,道:“好吧。”

    他随手召来几名侍卫,吩咐道:“你们陪襄宁郡主在这儿守着,等见过明光禅师之后就送她回去。”

    侍卫应声道:“是。”

    李璧月也走到高如松、夏思槐两人面前,脱下蓑衣,将手中马缰解下扔了过去,低声道:“你们先带人回承剑府,晚点我自己回去。”

    两人知道李澈在李璧月入城前亲迎,想必有要事相商。两人告了罪,翻身上马,挥了手,十几骑踏过长安城雨夜空寂的街道,疾驰而去。

    李璧月跟着李澈,上了那辆宽大的马车。

    她才坐定,杜馨儿从外面扒开车帘,道:“璧月姐姐,明天下午是我的生辰宴,不知璧月姐姐是否有空赏光?”

    李璧月下意识地就要摇头。长安城里王公贵族众多,三日一宴,五日一会,今日吟诗饮酒,明日赏花作画,这些风雅之事,她向来附庸不来,所以这种邀请一向都是婉拒的。

    可是她忽然想到那日高正杰在地上写的那个“楚”字。

    高正杰会道家方士“寄魂”之术,他背后之人说不定与道门有关,而楚阳长公主出家为道。

    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而李澈方才所言,杜馨儿的生日宴会是楚阳长公主亲自筹备。

    楚阳长公主嫁入杜家一年就出家。之后圣人允许驸马杜尚亭另娶新妻,但长公主之后并未还俗再嫁,而是独居紫云观,深居简出,等闲不见外人。杜馨儿是她唯一的女儿,想必心中还是有几分关切,说不定明日她有机会见到长公主本人。

    她问道:“不知生日宴是在何处举办?”

    杜馨儿道:“在我母亲的府邸。我说的不是紫云观,是长公主府。”

    李璧月心念一动,既然是在长公主府,长公主必会在场。她点头道:“我若有空闲,必会亲临。”

    杜馨儿高兴得跳起来:“璧月姐姐,你对我真好。”

    她虽是闺阁少女,不谙世事。但是平日也与闺中姐妹往来,知道自从李璧月接任承剑府主之后,长安不少世家贵族都暗中嘱咐家中的妻女,找机会结交这位朝中的女新贵,可是迄今为止,李璧月对各家的诗会、花会从来都是婉言谢绝。

    方才她的生日宴会也不过是随手一提,没想到李璧月竟真能应允。她估计李府主多半是看太子殿下的面子,心中仍然雀跃不已。

    她拉着李璧月的手,道:“璧月姐姐喜欢吃什么,我今日回去吩咐厨下早日准备。”

    李璧月待要拒绝,她对吃的向来不挑剔,有啥吃啥。而且这种宴会,自然是客随主便。

    李澈在一旁打趣道:“难得见到馨儿对谁这么上心。阿月,你这次有口福了,姑母为了这次生日宴,请了好几个厨子,来自全国各地,天南海北,不管你想吃什么,都可满足。”

    他忽地想到什么,道:“阿月,听说你自幼在灵州长大。可有什么家乡菜想要吃的,大可吩咐他们去做。”

    李璧月摇了摇头,她离开灵州时只有十一岁。如今十年过去,对故乡风物已记得不多。不过,主人家一番盛情却是推却不得,她在脑中搜罗片刻,开口道:“此去海陵,当地有一味酒酿团子,味道不错。”

    杜馨儿脸上洋溢着笑容:“好,我回去就让他们备下,璧月姐姐明日可一定要来。”

    ***

    马车辘辘,不一会就到了位于平康坊的胡姬酒肆门口。

    这平康坊是长安城一等一的热闹处,才一入夜,便亮起了无数的红灯笼。到处都是倚红偎翠,上街游玩的士子与游女。

    酒肆的胡姬们为了招揽客人,摇曳着腰肢在坊市门口跳舞,远远就可闻到来自西域的葡萄酒浓香。

    李璧月跟着李澈,一前一后进入酒肆之中。

    早有侍者领着两人,进了最靠里面的包间。李澈要了胡饼、饆饠,又要了几样小菜,打发侍者去了。

    两人面对面坐下,李澈注视了李璧月半晌,忽地柔声道:“阿月,这趟在海陵,你应是过得还不错。”

    李璧月有些不解地看着他。

    这趟去海陵,公务可说是办得一塌糊涂。佛骨舍利虽然失而复得,然而扶桑使船一船人尽皆被杀,最后幕后主使者竟然是鸿胪寺卿高正杰。这些腌臜事她都已经上奏朝廷,李澈作为太子想必已然知晓,不知他是如何得出“她过得还不错”这个结论。

    “若是从前,驿馆里有什么吃什么就是了。你定然不会关注到‘酒酿团子’这种街头小吃。”李澈笑了笑,声音轻缓:“阿月,你结识新朋友了。”

    这是一个肯定的语气。

    李璧月答道:“是一个游方道士,他为人不错,还算值得信任。”她尽量表现得自然一些,道:“他帮过我两次忙,请我吃过一顿饭。”

    在冠盖满京华的长安城,李澈可算是她最好的朋友。李澈是大唐储君,而她是承剑府主,如无意外,会在这个位置上坐上很多年。圣人已经不再年轻,承剑府这柄利刃早晚会交到下一任君主手上,李澈对她的重视多少有点笼络的意思。

    这位大唐的储君性情温和,善解人意,就算有笼络之意,但对她确实是一片赤诚,会为她结交新的朋友而开心。

    李澈意味深长地看着她:“阿月,这是好事。你找了云翊这么多年,也该从过去走出来向前看了。”

    李璧月一怔,她不过是与人吃了一顿饭而已,李澈这是想到哪里去了。

    李璧月开口道:“殿下误会了,他只是个普通朋友。”

    李澈轻轻叹了一声:“阿月,你身上背着的壳太重太厚了。有的时候,也该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