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皓月歌》 140-150(第12/21页)
人,便避到一旁。
这时,前方有名汉子左右张望了一下,忽然道:“老丈,您要找的人不就是那边那位禅师吗?”
汉子用手遥遥一指,却是指向李璧月一行人中的明光禅师。他这一指,长亭中的人全部都向明光看了过来,那老丈走近前来,拿着画像细细比对了一番,问道:“敢问禅师可是法号明光?”
明光一愕,此地虽属长安远郊,但他从未到过这里,万想不到有人会拿着他的画像找他,还知道他的名字。
他稽首道:“正是小僧,敢问老丈找我何事?”
老丈抽泣道:“俺家儿媳妇前日上吊死了,就是这孩子的阿娘。那日恰好有位游僧路过村子,说俺儿媳妇死得有些不祥。需得一位有德行的高僧超度,才能往生彼岸。他留下来一幅画像,说要找到这画像上的明光禅师才行。俺拿着这画像找了三天,附近村里庙里谁都不认识。索性天可怜见,让我找到禅师你……”
那老丈扑通一声跪下:“求求禅师跟小老儿家里去一趟,俺那媳妇儿死了三天,还未下葬……俺家里离这里不远,来回一刻钟就到了。”
明光道:“既是如此,那我便跟你走一趟吧。”他转向李璧月:“劳烦李府主在这里先等一等,一场法事,半个时辰也就好了。”
李璧月道:“等等,我让思槐和你一起去。”
虽说这一来一去加上法事,最少两个时辰,耽搁下来,他们约莫今晚是赶不到驿站了,但是这种事情遇上了,便是一场功德。她派夏思槐同去,也好有个照应。
明光和夏思槐走后,亭中的行人们纷纷议论起这件事情来。
“你说这妇人年纪轻轻的,还有个孩子,怎么就寻了短呢?留下这孤儿,以后可就遭了罪了……”
有好事者道:“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刚才那老汉是附近樊家村的,生有两个儿子,家里只有一间土房,两亩薄田。等到两个儿子大了,娶媳妇成了老大难题,老汉原先的想法是给大儿子娶妻,让二儿子出去给人做赘婿。可这二儿子却是争气的,他自己出去参了军,在战场上立了功回来。不仅自己娶上了一房媳妇,还在这县衙里混了一个衙役的差事,每个月吃公家粮。”
“这寻短的妇人叫张娘子,便是二儿子的媳妇,她因着丈夫是个衙役,素来时是瞧不上她那妯娌,平日里两人没少生嫌隙。兄弟两分了家,没住在一起,也算相安无事。可是前个月,那二儿子与同僚出去吃醉了酒,醉死在河里。这张娘子平日里大手大脚,家中没有余钱,这丈夫一死,家里生活便没了着落。”
“张娘子这时想起,这公公樊老汉将家中祖产都分给了大伯哥,自己家里什么也没有,便回去要求公公重新分家。她这妯娌从前受她的气,又怎么愿意将自己的家产分出一半来,两人不知怎么争吵扭打起来,这张娘子回家一生气,就找了一根绳子上了吊,只留下一个五岁的孩子哭得嗷嗷叫。这樊老汉想着自己儿子和儿媳妇都是枉死,就找了游方僧人来看,这僧人说这张娘子死而含怨,非得有德行的高僧才能化解。”
旁边又有人道:“可是刚才那位小师父看起来年纪轻轻,并不像是什么得道高僧。”
有人反驳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有没有德行,也不是光看年龄的啊。”
……
人群议论纷纷,李璧月听了一耳朵,没太放在心上。
这案子脉络清晰,死者又是自杀,没啥可以深究。唯一可以说道的便是这张娘子就因为与妯娌生了一场闲气就自尽,未免气性太大,死得不值。
天色放晴,阳光驱散了湿气,松软的泥巴也在阳光的照耀之下重新变得紧实,人们纷纷上路,等明光和夏思槐回来的时候,长亭中只剩下承剑府的一行人。
明光的神情看起来有些兴奋:“李府主,玉道君,我想我知道佛传明灯里面有什么了——”
明光讲起他在樊家的事。在他念渡亡经为那位可怜的妇人超度的时候,他灵台中的那盏明灯忽然变得更加亮了,里面出现了另外一个世界,里面也有着形形色色的人。
从明光的角度来看,那个世界只是他灵台中的那一盏灯,可是于那个世界上众人而言,那个世界是现实世界并无差别。法事结束之后,那位张娘子的灵魂便进入了灯中的世界。
李璧月和玉无瑑微微一惊,不约而同道:“灯中的世界?”
明光此时仍沉浸在兴奋中,说道:“我打个比方,我们现实的世界称为‘此岸’,佛传明灯中有另外一个须弥芥子的世界,我称之为‘彼岸’。人死了,若孤魂野鬼有执念不入轮回,经过超度之后,就可以进入佛传明灯中的世界,以灵魂的形式继续存在。在佛传明灯中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死了,以为他们的那个世界是真实的世界。”
“我想这应该是昙摩寺的始祖神慧大师心怀慈悲大心,不忍众生受不入轮回之苦,所以在佛传明灯中开辟了另外一个灵界。从前我修为不到,所以感觉不到佛传明灯中灵界的存在,现在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
李璧月和玉无瑑对视一眼,皆感惊奇。他们此前就研究过,三颗龙睛拥有储存灵魂力量,也曾经好奇昙摩寺的佛传明灯到底有什么?
没想到佛传明灯并不干系到昙摩寺的传承,而是直接为不入轮回的孤魂野鬼开辟了另外一个世界。
这是佛者的大慈悲吗?
李璧月和玉无瑑惊叹佛者的无私,一边可惜如今昙摩寺落在心怀不轨的人手中,又庆幸佛传明灯最终是在心性无瑕的明光禅师之中。
三人议论一阵,车队重新启程。但因为半路耽搁了两个时辰,一路紧赶慢赶,最终还是错过宿头。等到黄昏时分,淅淅沥沥的春雨又重新落了下来,这下连夜路也行不得了。
这里已经是长安远郊,夏思槐说自己曾经到这里办过事,知道附近有一座荒废已久的道观,名叫长生观,提议到那边先将就一晚。
等到了地方,倒是意外遇见了老熟人。
那是一支商队。
领头的是琳琅记的掌柜祁重。他带着一队由十几个伙计、七八辆马车组成的商队占了道观一半的地盘。两拨人马遥遥一见,明光便先认了出来,惊喜叫道:“祁掌柜,我是明光——”
他当初离开长安,回到慈州云台寺时,云台寺已毁。幸运的是,在云台寺他遇到了祁重,在祁重的点化下才最终开悟,之后又在祁重的建议下到西南修行了半年。这半年的时间里,祁重有空便去广济寺拜访,与他讨论佛法。
祁重在佛法上的造诣并不在其师昙叶禅师之下,只是对于很多经义的理解有差异。明光时常想,若非因为武宗灭佛之事,祁重或许仍然是昙摩寺的昙雪禅师。
祁掌柜也认出了李璧月一行人,迎了上来:“李府主,你们怎么在这里?”
李璧月道:“路上遇到一点小事,耽搁了时辰。见这里有一处道观,过来将就一宿。祁掌柜您怎么会在这里?”
祁重道:“我是个商人,这自西南到长安的商道,每年都要亲自跑两趟。这前两天下了雨,官道泥泞不堪,今日一天不过走了二十里路,也是见到这里有几间荒废的瓦房,就暂且在这里住一晚。”
他说完,便指挥着伙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